信息正文

【茶出银生】长地山依托茶叶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4-12-09 17:09:53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长地山茶园 包忠华 摄普洱名茶山很多,但靠一片茶叶演绎出精彩传奇的不多,长地山被誉为景东的世外桃源——花果飘香的山村、茶园改造的样...

长地山茶园 包忠华 摄

普洱名茶山很多,但靠一片茶叶演绎出精彩传奇的不多,长地山被誉为景东的“世外桃源——花果飘香的山村、茶园改造的样板、夏季避暑的圣地、艺术创作的殿堂”。

景东县文井镇丙必村的长地山小组,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边缘,离县城27公里,海拔1700米左右。长地山地名的由来,根据59岁的村名耿发昌讲述:“长地山是周围最高的山,可以俯视整个清凉坝子,远眺哀牢山,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山王梁子。大约在四百多年前,居住在山脚下清凉街上的地主周家进山开垦种植茶叶,茶园面积有三百多亩。后来出生在清凉村响水小组的梁星楼官运亨通,官至国民党五十八军副军长,梁家在昆明开有会馆,经营客栈、店铺等,有自己的马帮来往于昆明、景东之间。梁家看上这里的茶叶品质好,为了把更多景东的茶叶等土特产驮运到昆明销售,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并从周家手里卖过这片茶园,又从楚雄州南华县找来十几户人家来种植管理,当时我爷爷他们一起来了弟兄4家,其他还有姓王、姓何等人家。因为是梁军长的茶山,大家就称它为“军长地”,后来梁星楼辞了军长回来当县长,就改名“长地山”。到解放时长地山的茶园有600亩左右,在计划经济年代长地山人是景东县唯一吃国家供应粮的茶农,每人每年供应450斤的毛粮(稻谷和玉米),茶园统一管理,茶叶卖给供销社,每交一担茶叶,奖励平价粮10斤,队里按照记工分的方式,年终分红,队里没有水田,只是在茶地里套种一些玉米,收获后每家分到四五百斤,喂养两头年猪,一头交售食品站,一头自己杀了吃,再养几十只鸡;到1982年包干到户以后,茶地分到户进行管理,各自销售,吃国家供应粮一直到1992年才结束。”

                                                                              

长地山茶园  包忠华 摄

梁得奎,字星楼,1894年出生于景东清凉响水村。1920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炮科。早年加入国民党军,从一个少尉见习排长到五十八军中将副军长,于1947年回滇,任省政府参议。1948年8月,退出国民党军界后,被委任景东县县长兼景东、景谷、镇沅三县联防指挥。1951年病故,终年57岁,是民国时期景东响当当的大人物。

小组长耿发兴今年39岁,精明能干,我问他什么毕业,他幽默的告诉我,“读了12年书,小学还没有正式毕业,读书考试始终得零蛋或是个位数,光是一年级就读了3次。”我们都不相信,而在坐的耿发昌证明是真的。

耿发兴向我们介绍起长地山的情况:“我们长地山小组现有71户人家,人口265人,劳动力198人;有茶园1700多亩,茶园60%都进行高枝嫁接,嫁接普景一号良种,茶园每亩产量60公斤左右,今年平均价格70元/公斤,古茶卖到200多元/公斤,全小组茶叶销售收入714万元,到冬季卖普景一号枝条和到外面搞嫁接的收入有40万元左右;今年卖樱桃收入6万元左右,樱桃熟的时候,我们自己没时间采摘,都是游客自己来摘,随你吃,小孩10元/人,大人20元/人”,带走30元/公斤,今年可能有2000多人次来摘;核桃是我们第二大产业,今年卖了鲜果50多吨,5元/公斤,收入有25万多元;雨季到无量山上找野生食用菌收入有15万多元,这样全组总收入800万元左右,人均收入3万元,户均收入11.2万元,最多的有16万元,最少的人家也有6万多元。

刚才讲了我上了12年小学,一方面是学不进去,另一方面是家里困难,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处。现在条件好了,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就算出国留学也供得起啦。从解放后到2012年这60多年,我们长地山一共只有3个人在外面参加工作,八十年代出了一个中专生,是村里最大的骄傲。可是2013年长地山考出去了2个大学生,一个是中央财大,一个云南农大;2014年又出了2个大学生,一个考上云南大学,另一个考上三本学校。”

我们问其今后茶园管理计划怎样提升时,他说“市茶业局刚刚举办有机茶转换认证培训班,我带了一个有文化的年轻人和我一起去培训了,我记不下来的让他记回来,昨天全组开了有机茶认证动员、培训会,家家户户都到了。我们申报1500亩有机茶转换认证,使用在2010年成立的景东县丙必农民种植茶叶专业合作社来运作,当时因为长地山没有名气,就用了丙必,下一步要改为景东县长地山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了做好有机茶转换,我们采取一个“土”办法,把71户茶农安自愿原则,组成5—6户为单元的12个联保小组,村小组的6个党员每人负责2个联保小组,我负总责。相互监督,谁使用了违禁农药、化肥,不安要求管理,有机茶每年的2—3万元的认证费用就由谁来出,大家都自觉遵守了,大家一起来出,大家都非常赞同,都签了字。”

在闲聊的时候,他说“长地山在没有嫁接普景一号之前,每年采摘茶叶的时候,外面来我们这里摘茶的有近二百人,现在只需要六七十人。长地山小伙子娶的媳妇很多是来这里采茶的姑娘,长地山目前还没有光棍汉,到外面打工的也很少,即便出去也是小老板之类的。为了提升长地山知名度,明年4月份将举办‘长地山祭茶祖暨长地山樱桃节’。”

说起普景一号良种也算我颇有渊源,2005年我在景东工作时,一次听县茶试站的人说,长地山耿发才培育一个茶叶品种,茶叶的叶片、芽头非常大,已经有五亩左右的面积。第二天我就到耿发才的茶地看个究竟,看了确实让我兴奋,原来这里的传统茶叶一个人一天只能采择15公斤左右,普景一号可以采60公斤以上,非常节省工时。我让他把秋茶的枝条留下来,让我去做扦插培育试验,谈好枝条价格25元/公斤,我放了3000元订金,到了11月份采到了260公斤的枝条。他当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金生一号”,我建议他改叫“普景一号”更好些。2006年我调市茶办后也极力推介“普景一号”,如今“普景一号”良种在普洱、临沧市等地已经推广了3万多亩。

去年耿大哥打电话告诉我,说他又培育出一个新品种让我去看看,今年4月份我带《云茶报》的记者到景东采访,看了这个新品种,茶叶的芽、老叶子都是金黄色的,就是切开的枝干也是黄色的,茶叶的品质、口感还不错。耿大哥给它起名“金黄龙”,大家为这名字进行了一番讨论,我给它起了个“银生金露”,大家都赞同使用个名字好。这品种可进行适度面积的嫁接,也可以作盆景种植。大家都夸耿发才是“农民科学家”。(中国网记者 邵鸿雁 通讯员 包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