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景东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调研

发布时间:2015-07-02 17:09:56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景东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调研景东县妇联【摘要】景东县贫困山区大龄青年婚姻问题日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制约景东经...

 

景东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调研

景东县妇联

 
 

【摘要】景东县贫困山区大龄青年婚姻问题日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制约景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不仅关系到景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景东县贫困山区;大龄青年;婚姻问题;调查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农村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在景东县贫困山区,青年娶妻难问题越加普遍和突出,这实质上也是农村青年缺乏就业创业能力、缺乏致富成才本领的一个反映,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大问题。现就景东县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
 

一、景东县贫困山区青年娶妻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东西宽61公里、南北长73公里,幅员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5%,坝区仅占4.5%。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受自然条件恶劣、家庭贫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县贫困山区形成了大量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2014年9月,景东县妇联在全县开展了大龄未婚青年的调查研究工作,经实地调查走访,对全县大龄未婚青年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景东县辖13个乡镇、166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116333户365465人,其中年龄在30~45周岁之间的人口数为100664人,男性58248 人,女性42416 人。经调查,景东县年龄在30~45周岁的未婚人数为11752人,其中男性为10462人。西边五乡镇未婚男青年总数为4470人,与全县该年龄段未婚总人数的比为 43 %。由此可见,贫困山区青年娶妻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以曼等乡为例,在曼等部分村组娶妻难已成为本地的突出问题。曼等的9个村中,只有排沙、瓦窑、菜户3个村未婚人数与本村30~45岁的比例在10%以下,其余6个村比例都在10%以上,特别是扎结、排沙、花地、曼等4个村的情况更加严重,未婚人数与本村年龄30~45岁的比例高达15%以上,如扎结村平均每8.5户就有一个大龄未婚男青年,排沙平均每8户就有一个大龄未婚男青年,而地处偏远的花地村,409户人家中,大龄未婚男青年达82人,平均5户人家就有一名大龄未婚男青年。
 

曼等乡是典型的“边、山、少、穷”地区,全乡都处于无量山区,曼等的情况是景东西五乡镇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县贫困山区的一个缩影。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将影响社会的和谐、持续和健康发展,极易引发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甚至引起买卖婚姻、诱骗少女、赌博、重婚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若不切实帮助这些大龄青年尽早成家立业,他们很可能终身单身。而这个逐渐庞大的单身汉群体,将对我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及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制带来新的挑战。其潜在和暴露的社会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景东县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成因分析
 

1.交通条件差
 

居住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造成娶妻难的客观原因。山高坡陡,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成为人民生产生活的严重障碍。如曼等乡海拔在860~2372米之间,大龄未婚青年人数较多的花地村,村委会离乡政府驻地23公里,最远的新村小组离乡政府31公里,离县城达150 公里左右,交通非常不便。排沙村、扎结村、仓房村,交通也都非常不便,排沙村下课落小组离乡政府驻地42公里。9个行政村中虽然都开通了机耕路,但是路窄弯多,道路常年晴通雨阻,生产和生活资料只能靠毛驴驮或摩托车拉。
 

2.经济收入低
 

家庭贫困、收入低是造成贫困山区青年娶妻难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受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影响,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的低效益,使农民单纯依靠种植业很难实现增收,虽然大部分农户都养猪、鸡、牛,但都只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养猪、鸡为过年,养牛为犁地。西五乡镇4470名大龄未婚男青年中,绝大部分存在收入低或相对低、家庭贫困的情况。一般全家人口多,负担重,收入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男性找对象有较多困难,特别是农村中大龄残疾男性青年的问题就更难以解决了。贫困成为山区的另一个代名词。为了追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到上海、广东、江浙一带打工,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只能靠体力做着最苦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生活在城市的最低层,经济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
 

3.缺乏技能
 

大龄未婚男青年自身素质不高,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创业致富增收能力低,这是造成贫困山区青年娶妻难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4470人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只有55人,仅占1.2%,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小学文化程度人数达1751人,所占比例达39%,其余的都只是初中文化,80%以上的人没参加过技能培训。农村青年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技术技能培训与就业机会少,即使组织培训,也因文化知识的欠缺无法学到真正的东西。缺乏技能、致富门路少,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自身因素是造成青年娶妻难的重要原因。
 

4.城乡贫富差距大
 

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山区与城市在居住环境、经济发展、就业条件各方面都无法相比,女性资源都往城市集中,形成了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无对象可找的尴尬局面,这是造成青年娶妻难的根本原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贫困山区大多数未婚女青年只要不读书就外出打工,大部分已不愿再回山区农村生活,选择了在外地安家或成为城市的常住流动人口。这样,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在农村留守人群中很难找到对象。
 

三、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成家难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1.影响经济发展
 

来自社会、家庭的巨大压力,使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在家庭中没有努力创业的动力,没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他们成了失落的单身汉群体。大部分对生活失去追求,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本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却因为“成不了家”而荒废了“立业”,因为“失落”而“失志”,因为“无助”而“孤独”,因为婚姻“失望”而渐渐被人们“遗忘”。他们的失落,在一定程度上将引起景东农村经济的回落;他们的不思进取,将直接影响景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2.造成畸形的低生育水平

大量大龄未婚男青年不结婚生育,就会形成畸形的低生育水平,加剧人口负增长情况。同时在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为了解决婚姻问题,有一部分便找未达法定婚龄的小姑娘谈恋爱,还有一部分只好与离婚、丧偶对象结婚,出现政策外怀孕和政策外生育现象,增加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3.心态不平衡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大龄未婚男青年,在很大程度上思想和行为显得不成熟,性格冲动,行动上的随意性很大,不能控制自我情绪,再加上难以成家,心态不平衡,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使酗酒、赌博、地霸等不良社会现象日渐滋生。据调查,贫困山区由于文化生活贫乏,未婚男青年为了消遣时光,时不时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并由此引发打架斗殴、偷、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有的充当“第三者”,引起已婚家庭矛盾,甚至引发恶性案件,成为影响当地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4.加重社会保障工作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如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几年后,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将成为社会保障的救助对象,社会保障救助费用支出将不断提高,增加了财政负担,加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压力。

 

四、解决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的对策
 

积极关注并支持贫困山区青年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成家立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解决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成家,先立业”。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未婚男青年的婚姻问题,积极扶助贫困山区大龄未婚青年成家立业,以实现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大龄未婚男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自身素质不高,缺乏一技之长是贫困山区大龄男青年娶妻难的重要原因。提高大龄男青年的自身素质已迫在眉睫。要提高大龄未婚男青年的素质,重点在于抓好教育培训。一是开展文化知识培训。对大龄男青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知识补习,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二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针对贫困山区大龄男青年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的特点,结合发展烤烟、蚕桑、咖啡、核桃种植以及鸡、猪、牛、羊养殖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措施,以提高农业实用技术水平;对有意外出务工的大龄未婚男青年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通过加强与发达地区和城市工业园区的合作,实施订单、定向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率。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扶持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创业,争取把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列入农村信用小额贷款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些“短、平、快”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为他们创业提供资金服务。
 

2.鼓励大龄未婚男青年外出务工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造成贫困山区大龄男青年娶妻难的重要原因。要帮助他们成家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外出务工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鼓励在当地发展经济困难的农村青年走出去,通过劳务输出、异地创业脱贫,走上致富的快车道。同时,要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树社会新风,让酗酒、赌博、地霸等不良社会风气无处滋长。
 

3.积极为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创造条件
 

首先,继续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正确引导人们的婚姻观念,摒弃“闺婚找不到,二婚不愿要”和不愿意当上门女婿的陈旧思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减轻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的社会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在农村经济发展这个大舞台上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其次,继续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探索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户、两女户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以奖励少生代替处罚多生,引导人们转变生育观念,教育群众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平衡男女性别,减轻下一代人的婚姻压力。成立民间婚介服务组织,鼓励人们都来为大龄未婚男青年牵线搭桥,各级妇联、共青团组织要利用春节、三八、五四等节日契机,积极为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创造条件,经常举办交友联谊活动,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他们早日成家立业。
 

4.引导大龄未婚男青年更新观念改变命运
 

要引导他们端正婚姻观念,不能一听到别人给自己介绍有过婚史的对象,心中就顿觉不快,甚至一口回绝。应该认识到,在择偶问题上,真正的“救星”是自己,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要敢于走出山门,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在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扩大择偶范围,提高择偶成功率。同时,要引导他们严格自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彻底抛弃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悲观思想,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致富本领,增强聚财理财能力,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现状、改变命运。
 

5.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特别是对贫困山区的扶贫力度,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把产业带动和投资拉动作为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集中力量解决致贫的主要问题,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脱贫致富有门路、走出深山能发展。坚持“高位推动、社会参与、定点帮扶”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继续搞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工作,完善帮扶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扶贫事业的浓厚氛围。只有缩短山区与城市经济差距,才能留得住女性,才能不再让大量山区男青年成大龄“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