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景东三十年】且看田野绽新姿

发布时间:2015-08-13 10:45:12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且看田野绽新姿——景东彝族自治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纪实◇通讯员李世华 文/图希望的田野秋雨过后,云白天蓝,骄阳妩媚。放眼景东大地,色...

且看田野绽新姿


——景东彝族自治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纪实

◇通讯员李世华  文/图

 

\

希望的田野
 

秋雨过后,云白天蓝,骄阳妩媚。
 

放眼景东大地,色彩斑斓,层次分明:墨绿的玉米笑出雌雄穗,红须白须吞精送粉孕籽实;即将分娩的水稻,羞涩地垂下金黄的头颅。封顶的烟叶尽情疯长,橙黄尽染;桑田绿光耀眼;蔗林织成青纱帐;硕大的晚熟芒果坠弯枝杈。健壮的牛羊漫步绿林草坡;鸡群忙碌在果实累累的核桃树下;小河鸭嬉戏,池塘鱼欢跃。庄稼地里,朴实勤劳的农民绽放丰收在望的笑脸;靓丽村庄,青瓦无量灰、翘檐坡屋顶,尽展彝族传统建筑情韵……
 

秋季的景东大地,简直就是一幅立体的油画!一幅跳动的图腾!
 

这幅立体油画,这幅跳动图腾,是怎样绘制而成?里面有哪些元素?色彩如何?多年养成“刨根问底、追本溯源”品性的笔者,毅然走向图腾、走进油画,探究图腾的内涵,追溯油画的本真。


“五个结合”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景东,农业大县。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带领全县人民艰难走过“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发展道路,到1985年,也就是景东彝族自治县宣告成立的当年,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8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夯实农业基础,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产业,农民群众逐步走向富裕。
 

2012年8月10日,在腾冲县召开的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省政府命名了40个县(市、区)为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景东榜上有名。
 

思路引航。思路决定出路。
 

\

烟株封顶
 

“省委、省政府提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实质上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如何依托资源,积极探索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经济和谐、跨越发展,成为县委、县政府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县长李春荣说,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坚持五个结合,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
 

景东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五个结合”,与“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景东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突出打造无量山、哀牢山绿色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战略”血脉相通——
 

坚持高原特色农业与园区建设结合,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和科技优势,把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现代科技为动力,以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依托,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农业基础;以培育优势产业体系为核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为目标,全力打响“绿色、生态、有机、安全”4张名片;以川河坝为轴心,无量山、哀牢山为两翼,按照“一带、三片、三区、十园”的总体发展思路规划布局高原特色农业。即:以川河沿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建设高效农业带;以锦屏、文井、安定与文龙片区为主,建设核心区、展示区、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分别建设粮食作物高产、优质果品、特色蔬菜、良种繁育、林木标准化、生态养殖、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生态休闲等十大示范园。以莲花塘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核心,高标准、规范化建设农业生产基地,突出培育粮食、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高效林业、农产品加工、市场品牌等七大产业,按照特色优势产业向最适宜地集中、优势资源向龙头产业集中、精深加工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流转向大户集中的要求,构建“点为基础形成片,片为单元支撑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分工明确,特色明显的产业片区、产业带。集中打造茶叶、林产、烟草、蚕桑、甘蔗、以马铃薯为主的冬季农业、有机蔬菜及养生蔬菜、晚熟芒果及渔业、畜牧业等十大特色产业。
 

\

养蚕
 

坚持高原特色农业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县乡财政补助扶持比例逐年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4年,全县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地33.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36万亩,是1985年14.03万亩的1.81倍;水利化程度由1985年的28.1%提升到42.1%;水库总库容4309万立方米,是1985年659.85万立方米的6.5倍。与此同时,大力实施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良种推广等科技增粮措施,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粮食生产连续稳定增长,确保粮食安全;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带动辐射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确保“菜篮子”产品供给。
 

坚持高原特色农业与产业基地建设结合,推进产业化进程。依托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为目标,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健全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机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特色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开发新的品种和作物,马铃薯、大豆、蔬菜、辣椒、玉米、水晶豌豆等冬春反季作物遍布山区坝区,基本形成了“一乡一重点,一村一品牌,一组一特色”的开发格局。
 

坚持高原特色农业与庄园经济结合,带动农业集约化发展。利用农业资源生态优势,采取试点推进、网格化管理等方式,创造特色庄园经济的全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引领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目前,已建成花卉、果蔬、乌骨鸡等庄园13个,与农户签订了37898亩土地流转合同。发展庄园经济,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带动了农业集约化发展。
 

坚持高原特色农业与订单农业结合,发展契约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由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约订单,通过订单引导农民种植市场畅销的优良品种,并由农科部门向农户推广适用技术。水晶豌豆是景东县发展特色订单农业之一。2010年,县农科局把外仓村作为示范区,投入专款22万元,用于购买优质豆种台湾长寿仁,农业技术人员包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当年全村水晶豌豆收入352万元,亩产值3200元。目前,安定镇种植水晶豌豆1.2万亩,最高亩产值达4200元,打破了以往烤烟休闲期种植小麦杂粮的传统轮作方式,提高了农民收入。除水晶豌豆外,还有马铃薯、辣椒、花卉、西瓜等订单农业。

 

“八大支撑”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景东县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靠什么来支撑?
 

县委书记张瑜的回答,让笔者豁然开朗:“绿色经济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十八大以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景东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景东县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契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战略性引进为动力,构建了八大支撑体系,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品牌支撑体系。以“品牌定位国际化、品牌打造高端化、品牌推广全球化”为目标,树立品牌引领理念,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品牌。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核准一批”的工作思路,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注册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步骤,鼓励、指导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品牌申报省市著名商标,从项目申报、技术创新培训、产品认证、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目前,核桃乳、蚕丝被等品牌得到市场认可。
 

市场支撑体系。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综合考虑人口布局、交通和用地条件、流通设施基础,统筹规划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市场网络,优化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加强农产品市场规制,优化农产品市场体系架构,培育农产品现代流通主体,推动农产品流通创新,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财政投入方式,落实完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用地保障和运输保障力度,初步建立起以功能集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绿色便捷的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竞争有序、制度完备、业态多元、互动高效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2015年,景东县被列为省级22个农村电子商务试点县之一,目前,全县已建成农贸市场65个。
 

企业支撑体系。紧紧围绕“建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县、现代林产业加工基地县、优质烤烟基地县、茧丝绸生产加工基地县”的战略目标,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和鼓励企业创优品牌、上规模等系列政策措施,引进了佳浩、力奥、金塬等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开展农业投资;发展了一批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支持农民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庄园经济实体。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对投资超过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扶持办法,优先将带动力强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纳入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库,按相关政策给予贴息扶持;对龙头企业用于农林产品加工、仓储、交易市场建设以及生物药材种植、野生动物驯养等新增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优先安排;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用地,按工业园区用地优惠政策执行;龙头企业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供给;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农业原料和深加工产品的价格联动、适当返还利润等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组织参与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保障农户参与定价的权利。目前,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66户,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户;农产品注册商标4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01个。
 

基地支撑体系。围绕“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总体思路,按照发展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效果好,一业多园、一乡镇多园的总体要求,重点建设核桃、蚕桑、茶叶、烟草、甘蔗、蔬菜、竹林、晚熟芒果、水产养殖等基地。以典型引路,做强、做大以马铃薯、水晶豌豆、蔬菜为主的冬季农产品基地;以文井镇有机蔬菜庄园为示范,带动全县有机农业发展,以黄草岭生态产业村为示范,建设了一批以种植业、养殖业、生物药业、生态旅游等为主的科技示范园和庄园经济。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协会为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创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创建了以景范村莲花塘和文华村为主的两个高原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园。至今,景东县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6.82万亩,水稻、玉米、大豆、瓜果类蔬菜、核桃、芒果、柑桔、茶叶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发挥了集农产品供给、农业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作用,有效保障了全县菜篮子产品供给,引领示范辐射带动推进周边农户和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科技支撑体系。突出科技兴农,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实施农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千人计划”,基层科技人员培训“万人计划”,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建设,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切实发挥科技人员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目前,全县农业系统共有农技专业技术人员288名,其中,高级农艺师51名、农艺师185名,助理农艺师52名;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22个,农业科技覆盖率达100%,农产品良种率达97%,畜禽产品良种率达92%。
 

筹融资支撑体系。以各类生产要素的完善提升为目标,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持续高强度投入引导,并把引入基金、风险投资作为高原特色农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形成了传统力量难以达到的高强度投入水平。金融部门充分发挥服务“三农”和联系地方政府的职能、纽带作用,进一步推进“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小微企业贷款等,强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林产、烤烟、茶叶、蚕桑、养殖业、商品服务流通和生物药业等产业的发展。仅农村信用社2014年就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67022万元,占总贷款的86.73%;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58820万元。
 

食品安全可追溯支撑体系。加大对各行政监管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及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人员、设施、经费等的投入力度,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夯实基础;加强和完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清理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屠宰点,分批分期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拓宽食品追溯体系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规范行业自律,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物流冷链支撑体系。在县内主要市场分片规划布局冷库、冷冻贮藏室,基本保障了水果、蔬菜、肉类等农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
 

“七大工程”补齐农业产业短板


 

产业集群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
 

“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景东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方向。”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杨波说。
 

景东县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基地、一个龙头、一个品牌”的发展思路,巩固烤烟、蚕桑、甘蔗产业,打好果蔬牌,提升茶产业,做优乌骨鸡,做强核桃果,做特林木苗,实施了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七大工程”,基本补齐了农业产业短板。2014年与1985年相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886万元增至360993万元,增长190.4倍。粮食产量18.02万吨,增长1.1倍;烤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种植面积120210亩,收购烟叶30.5万担,产值43600万元;蚕桑从无到有,面积发展到39088亩,鲜茧产量2465吨,桑农收入12000万元;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586724亩,核桃干果产量8152吨,产值31000万元;茶园面积从49264亩发展到234744亩,茶叶产量从655吨增加到11422吨,实现农业产值20100万元;甘蔗种植面积从29257亩发展到55100亩,产量从92620吨增加到271416吨,实现农业产值11500万元;咖啡、生物药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产值8200万元。生猪、大牲畜、山羊、家禽出栏和存栏不同程度上升,肉类总产量从5970吨增至35544吨,畜牧业产值从5245万元增至122770万元、渔业产值从36万元增至7346万元。林业产值从1159万元增至77760万元。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农民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
 

龙街乡南卡村民丁学良,看准养殖无量山乌骨鸡的市场前景,2010年孵化鸡苗和饲养商品鸡销售,实现收入13万元;2011年,他组织成立无量山乌骨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5户,把自家孵出的鸡苗提供给社员放山饲养;2012年,合作社投资20万元,购置了3台孵化机,购买了种鸡和防疫器械,改造了厩舍,乌骨鸡饲养量增加到2100羽,出售鸡苗、商品鸡纯赚40万元。2015年2月,带着儿子到景洪打工的艾新民回家过春节,看到南卡组好多人家都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发家致富,有的盖起新房,有的卖小轿车。他毅然放弃打工生涯,加入合作社,养殖商品鸡400多羽。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8户。
 

曼等乡胜岩村大岭岗小组李大芳摸着牛头兴奋地说:“之前,我家是养猪,年收入15万元左右。2014年改行,投资15万元,建舍养牛30头,建成草场80亩,今年卖了4头肥牛,又买进10头小牛扩大养殖规模……”曼等乡借“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万亩草原建设”之机,建成高原生态牧场8400亩,扶持养牛示范户70户,肉牛养殖新增220头,牛存栏6810头、出栏1953头,山羊存栏6719只、出栏5211只,2014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210.9万元,成为普洱市种草养畜大乡。
 

提及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效应,在国道“214线”祥临二级路旁开发“路边经济”的漫湾镇安召村张应琼更是笑脸灿烂。她说:“党的惠民政策好啊。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中,我家种植玉米,烤酒养猪;培植茶叶、核桃,长短互补,逐年积累资本;2008年又拓展产业,以钱生财,开发路边经济,滚动发展,小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滋润。现在,儿女都成家立业;我两口子采茶、捡核桃,卖无量山小锅酒,每年纯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去年,建盖了一幢三层洋楼,600平方米,投资90万元呢。”
 

\

收获核桃
 

景福镇岔河村成立了核桃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124户。村党支部书记姜贵荣说:“2014年我村核桃已发展到10070亩,收入48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60%。对门山小组张富贵种植核桃50亩,年收入7万元以上。”
 

安定镇外仓村吴亚宏烟后种植水晶豌豆7亩,实现收入2.3万元,烤烟、水晶豌豆总收入超过5万元。
 

大街镇仅养殖夏蚕,就给桑农带来300万元的收益。
 

龙街乡邦庆村罗家组百岁老人王文英激动地说:“我从旧社会一路走来,吃尽苦头。现在,党的政策好,家里种烤烟、养猪养鸡,住上了新瓦房,过上了好日子,我越活越来劲,真想再活100年。”
 

……
 

金秋的景东大地,的确是一幅立体的油画,一幅跳动的图腾!
 

正如景东县农科局局长罗涛所说的那样:这幅流光溢彩的油画,是景东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36万各族人民,30年持之以恒、坚定不移,阔步高原特色农业大道,用睿智的脑、勤奋的手、滚烫的热血、苦咸的汗水绘制而成的。庄稼、畜禽,农民、领导干部,是油画里面跳动的音符,时刻演奏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赞歌。
 

再一个30年,又是新的阶梯、新的挑战。
 

新常态,新作为,新业绩。
 

景东县将站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以国家级的标准和要求,创新机制,统筹协调,拓宽渠道,增加投入,落实政策,强化扶持,典型引路,样板示范,立足长远,夯实基础,创新科技,提质增效,深化改革,破解瓶颈,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核桃、蚕桑、茶叶、烟草、甘蔗、蔬菜、竹林、晚熟芒果、畜牧、水产养殖为重点的高原特色,擦亮“四张名片”,稳步推进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让希望田野绽放异彩,让美丽乡村四季飘香!

 

——转自《普洱日报》2015年8月13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