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哀牢山生态站:人类注视自然的眼睛

发布时间:2014-05-21 15:28:41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林海苍茫的哀牢山,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云南省亚热带北部与亚热带南部的过渡地区,多种生物区系地理...

 

林海苍茫的哀牢山,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云南省亚热带北部与亚热带南部的过渡地区,多种生物区系地理成分的荟萃之地。它从西北向东南斜贯云南中部,地跨3个州市5个县,绵延数百公里,生长着北回归线上面积最大、最具原始状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哀牢山常绿阔叶林以其物种成分独特、面积广大、保护完好而使得这一生态系统类型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也凸显着它在我国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中国科学院哀牢山生态站就建立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杜鹃湖畔。

(吴永康 摄)

生态学家的圣地

 

2011年的深秋时节,我随前来参加哀牢山生态站成立30周年庆典的众多科学家们探访了哀牢山生态站。
 

从景东县城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驱车行驶60多公里,我们来到了杜鹃湖,这是一个罕见的高海拔人工湖,修建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因环湖长满了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的野生杜鹃而得名。据说到春天,湖边的杜鹃花竞相盛开,白如雪,黄如金,粉如霞,红似火,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可惜此刻我们却错过了季节不得一见。即便这样,杜鹃湖依然以她多层面的美撼动着我的心魄:无边的青山,跌宕起伏;平静的湖面,灵光闪动;袅娜的云雾,浓淡相宜;参天的古木,茂盛葱茏。正是在这片以杜鹃湖为中心的古代高原残留面上,发育着67700公顷莽莽苍苍以云南特有植物种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其性质之原始、面积之广大、保存之完好、人为干扰之少,实属罕见,被专家誉为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一块“绿宝石”。
 

30多年前,为寻找一块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的理想研究之地,著名植物学家朱彦承和吴征镒踏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当朱彦承怀着他的梦想和遗憾与世长辞不久,吴征镒院士带着科考队,考察了30多个区域,最终在哀牢山北段发现了大片林木繁茂、植被原始的原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以后,90多岁高龄的吴征镒院士在《云南哀牢山回忆》中,对当时的发现记忆犹新:“就是在这个哀牢山亚热带的山顶小湖旁,周边都是常绿阔叶林,而且都是栲树形成的常绿阔叶林,比较原始,合乎建立生态研究的条件。哀牢山的自然景观主要是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面积比较大,结构复杂,林相完整,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且地势平坦,便于开展生态研究。所以选定在那里建立哀牢山生态站。”正是吴征镒院士的一双慧眼,将这个承载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科研任务的生态站定格在了美丽的杜鹃湖畔。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地跨景东、镇沅等县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保护区恰好处于泛北极和古热带区系的过渡带上,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目前所记录到的种子植物有199科、956属、共2242种(不包括苔藓、地衣等)。生态站附近的森林主要由壳斗科、樟科、茶科和木兰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科组成。其中,红花木莲树、水青树都属国家珍稀树种。
 

那天,我跟随中科院孙鸿烈院士进入了生态站后山的原始森林中。满眼都是深邃无垠的绿,一棵棵参天大树隐天蔽日,茁壮挺拔,树干大都有几围粗,枝枝蔓蔓长满了绒绒的苔藓。地面堆积着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很有弹性。林间越来越幽暗,缠绵纠结的藤蔓落地生根,枝条霸气地向上攀援,只要觅得一丝阳光就能长出茂盛肥厚的叶片,然后肆意地在需仰视才可以见的树梢上滋生蔓延。林中有一种令人惊叹的猕猴桃树,长成高约20米的粗大藤状,在顶端长叶结果。就连平常爬在地头开花的蔷薇刺莲,在如此生机盎然的林间,也摒弃了俯首帖耳的无奈,将腾杆长得如手臂那么粗,呈酱色扭曲着攀上高枝,惬意地开一片淡粉色的花。最为珍稀的要数那一棵棵高大的乔木——水青树,它们高30多米,枝繁叶茂,巍峨壮观。据介绍,这样的水青树在哀牢山林间共有20多万棵,它们是第三纪残留孑遗植物,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长达亿万年,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它们的存在,证明了哀牢山植物生态的原始性和古老性。
 

林子越来越密,空气的湿度也越来越大,树与树的缝隙间阴森森的。忽听密林深处传来阵阵鸣啼声,陪同我们的景东县委书记张瑜立刻侧耳倾听,“没准是黑冠长臂猿的叫声呢!”他神秘地说。
 

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同时也被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列为重点资助保护的物种。中国西部黑冠长臂猿种群主要分布在云南无量山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其中哀牢山区的存活量最多。而景东县已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评为“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
 

张瑜书记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说,生活在哀牢山中的黑冠长臂猿形似猴,稍大,公猿毛色尽黑,头顶长一撮直立的黑冠毛,雌猿毛色棕黄,额头正中有一道褐色斑纹,幼仔刚出生时毛色纯白。它们采用“臂行法”在树间“行走”,一跃能行5、6米远,以花果、昆虫、鸟蛋为食。1996年,来自荷兰的专家亚瑟先生,专程来到哀牢山考察保护区建设和黑冠长臂猿的保护。临走时他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哀牢山已经是世界黑冠长臂猿最后的家园了,因为它们对生息环境的原始自然状态要求甚为苛刻,稍有人为破坏或轻微的环境污染,都会导致这群生灵的灭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生活着黑冠长臂猿,就证明这里是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黄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