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走近汽修工张云华

发布时间:2022-11-22 09:39:32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走近汽修工张云华作者:杨早穿着灰蓝相加的工作服,在嘈杂的车间里,把半个身子扑到金黄色的本田车发动机上面,正在排除电路故障。静观许久
走近汽修工张云华

作者:杨早
  穿着灰蓝相加的工作服,在嘈杂的车间里,把半个身子扑到金黄色的本田车发动机上面,正在排除电路故障。静观许久,他抬头看到了我,会心一笑,这人就是汽车修理工张云华,也是景东嘉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刚荣获了2022年“云南省五一奖章”。 
  张云华,男、彝族,景东县城人,1983年出生。中等个子,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人生的沧桑。翻看他的简历,“15岁,家庭贫困,辍学回家”。此时一阵纳闷,“家庭贫困辍学”,这句话,无论如何都放不到县城生长的小孩身上。然而经过了解,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其实90年代景东城中村,不像人们想象的所有人都那样富裕,依然还有一部分家庭,处于贫困状态之中,张云华的家就是如此。
  张云华出生于景东老君殿山脚下东门小组。人多,土地拥挤,房屋密集,父辈又是多姊妹家庭,房少人多。父母在偏僻的自留地上,用石头垒出一块座基,把简易的房子建在上面,这就是张云华儿时的家。
  张云华的父母认为贫困的根源,就是他们手里没有手艺,希望儿子长大后有一技之长。并且常把“天旱三年,饿不死手艺人”,这句被前人印证过道理的话,常常挂在嘴边,不停地在张云华耳边吹。张云华初中二年级还末毕业,就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一心想学门手艺。
  1998年一天,他带上了50元钱,坐上景东发往昆明的夜班车,来到昆明都市找到了大姨。大姨带着他到熟人开的一家汽车修理店做学徒工。学徒工管吃、管住、但不发工钱,也不用交学费。进了店里,店主瞟了张云华一眼,看到他年小体瘦,根本不是做修理工的料,但碍于熟人的介绍,难撇下这份情。店主告诉他,自己到车间随便看看,想学什么“工种”自己选。此时“工种”二字,对于张云华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词。
到了第二天,一个师傅正在拆装吉普车的变速箱,张云华围拢过去,蹲下身子,好奇地看,还不停地帮师傅递递扳手。变数箱盖子打开了,密密麻麻的齿轮,圆圆的、大小不一。师傅用手扭动前轴,齿轮开始传动,齿齿相扣,配合得如此默契。看着慢慢转动着的齿轮,张云华在脑海里充满无限遐想,于是对师傅说,我想跟你学修理。师傅看在他憨厚朴实、而又勤快的面上,答应收他为徒弟。张云华就这样开始了人生修理职业生涯。
  然而,学习的过程是艰难的,学徒工的生活更是艰辛无比。油渍渍的工作服,贴在肉上,僵硬,难受不说,还得承受师傅大呼小叫的怒斥。由于自己文化底子薄,连起码扳手扭转的正反方向都难于分清,更不用说弄清齿轮传输的机械原理。然而,学技术的欲望,一直在迫使他努力、忍受和坚持。他买来了一本笔记本,在上面画了许多得圈圈点点,来记忆和分辨齿轮型号、装配的方向。而这本笔记本的开始,也就是今天他走向成功道路的秘诀之一。 
  张云华,年小懂事,勤快、好学人,更重要懂得尊重和付出。师傅是大理人,请假回去了10天转回来后,发现自己的被子被张云华洗得干干净净,折叠得整整齐齐。之后,师傅少了一些怒吼,多了一点情怀。
时间过得真快,学徒生活就要结束了,而自己离家一年多,也实在想念家了,于是他决定回景东。回到家,他想在家门口找份工作,毕竟自己在昆明大都市混过段时间,有一点修理基础,想到这些,他信心满满。然而从街头找到街尾,没有一家修理店接纳他,此时,有“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当时的县城还处于冷清的状态,车辆极少。他迷茫,想重返昆明。此时,在城的一个角落,见到一家专修三菱车的修理厂,他抱着试试看的心里,走大门,找到了负责人,修理厂正求贤如渴,虽然他谈不上什么人才,但见过一些“外国”车辆,如像伏尔加、三菱车等,并且还会使用教为先进的修理工具。张云华应聘成功,他能找到这样的“塘子”,真是如鱼得水。
第一个月,张云华领到了150元的工资,这是他修理路上获得的第一桶金。他留下了50元的早点钱,把剩余的100元带回家急忙交给了父母。张云华说,把自己挣的钱交给父母,心会踏实得多。
当时小车修理厂生意不是很好,车少、学徒工多,一旦来了修理的车子,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去做、去学。由于自己有一定修理基础,去拆装机器的机会相对会多些,再加上,他每天下班后,都要把一天的经历,遇到的车型,零件、故障、排除解决的方法,记在昆明带回来的那本笔记本上。不到两年,他的机械修理技术有了突破,走上了机修师傅的位置。
  汽车电路故障排除是张云华在汽车修理中最薄弱环节。一个同学知道他的情况后,给他送来了两本物理书,然而他怎么看得懂书上的电压、电流、电阻这些抽象的符号,只好到县里的老松香产,找到一位电工进行基础辅导。
一天,修理厂来了一辆昌河车,车上有本修理保养手册,中间夹着折叠了的一张电路图,张云华翻来覆去的看,驾驶员见状就连书一起送了给他。他把这张电路图铺开,对照着实物,把线一根一根分了出来,此时豁然开朗。小小的电路图,为他打开了汽车电路故障修理之门,这件事让张云华一生难忘。
  时代的车轮一直向前奔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私家车辆逐日增加,自己也在修理厂呆了9年,俗话说:“树大要分叉,人大要分家”,有梦想,就会去追求。他产生另立门户开的念头,去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然而,他不知道,创业将面临的是风险。
2008年的10月的一天,张云华的修理店在县城边开张了。由于他有一定技术、经验、人脉的累积,店子一开张,生意火红,仿佛已经成功在望。然而,事物发展,总不以意志为转移,车辆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加上当时赊账成了一股风气,比如一些单位的白条,越积越厚,一年时间,欠账单竟然达到5万余元。这一串串数字,足以把小小修理店子击垮,周转资金出现断裂,经营到了举步维艰地步。
  坚持、退缩?就在一筹莫展之时,张云华学汽车驾驶证时,认识的邹辉先生找到了他。此时邹先生在筹备一个景东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正招贤纳士。就在第三次找到张云华时,他的修理店已经关门停业。
  在邹先生的劝说之下,张云华答应到他公司上班。此时,“上帝为他关了一扇门,邹先生又为他开了一扇窗”。张云华说,当时让他最心动的一句话就是邹先生说的,进公司后,就有平台,就会有去外面学习新技术的机会。而现在看来,邹先生绝无半点戏言。
  2011年,公司第一次与汽车长城公司合作,张云华第一个被选派到河北保定学习。能与老师面对面学习交流,解决了心中一直困扰的问题。常说,修理要专业、规范,但如何专业、规范到什么程度,他茫然了。作为 “大杂烩”修理出身的他,左手修了“国产车”,右手又去接“外国车”,谈“专业”,总是难于理清这样的关系。但通过一星期的学习,其实“专业”不是绝对的,而是在原来技术上去灵活应用与变通。
  “机电一体”同步走,同步学是汽车修理发展一个方向。如何让公司走的稳,走得远些,必须有超前的意识。张云华回来后,着手公司“技改”培训,把新理念融入职工之中。
  张云华说,其实公司成立第一天,就应该是“技改”开始的第一天,技术是企业的生命力,而理念是技术发展的关键。这样的话出自一个修理工之口,让我对张云华更加敬重。
  在张云华的办公室桌上,一个闪着光亮的奖杯吸引了我。那是2019年,普洱市总工会,普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普洱市交通运输局,授予张云华的“普洱市汽车维修技术状元”称号。墙上还贴满行业中比赛各种荣誉证书复印件,如像,2019年,云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举办的技能竞赛荣获的“汽车.空调系统诊断维护”项目一等奖等等。一张张小小证书,拼出一块励志墙,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勾画了一张企业名片。
张云华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歌。从2004年的初级工到后来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认定的“高级技工”。此之间,他还拿到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大专文凭,做上了公司技术总监位置,公司也成了景东职业中学教学实习基地,张云华被作外聘教师使用。
  一个彝家子弟,一个的普通修理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放射出异彩光芒。我们在平凡之中见到了伟大!
  打开他办公室桌上的电脑,荧屏里塞满了各种“修理的案例”。他轻轻点开文档,“长安CS75电子驻车系统EPB维修实例”。车型,故障、排除的方法一、二、三、四点,及其与客户沟通的过程等等,罗列得清清楚楚。我大体看了一下,一些新的专用名词,修理参数值等等,对于曾做了几十年的修理工的我来说,真是还摸头不着头脑。可想而知,汽车修理行业是平凡而又一个充满活力职业,也是社会不断向前行走的脚步。
  作为走过24年修理生涯的张云华,他经验满满,谈起教学、带徒弟,他有一大堆话想表达。
  他说,虽然有一句 “严师出高徒”古话,但他不会把“严师”与“粗暴”混为一谈。他常常想起走出家门,到昆明情景,其实现在身边学生的年龄与他当时的年龄相仿,都充满人生憧憬。还想起他第一次见到师傅转动的变速箱齿轮画面,他说,愿意当一轮齿轮,输出更多的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汽车修理人才,这是他的初衷。
  谈到修理,谈到带徒弟情形时,我俩人谈得很默契。他说常遇到一种现象,他称它为“瓶颈现象”,他不知道这样的称呼,是否准确。我听了有一定道理。其实过去我带徒弟时也常遇到过,只是没有、同他一样去分析和总结而已。
  他说技术是学无止境,而学习的过程中,学徒工的情绪犹如一根曲线,当学到一定时间,就会出现“瓶颈现象”,心情烦躁,有弃学、改行的念头。其实“瓶颈现象”出现,是正常的,说明学徒已经在技术上到达一个小的峰值,正在翻越这个点时,产生的一种阻力。犹如人的“青春期”、“叛逆期”一样,需要正确地去引导。遇到这样情况,他会去与学生沟通、肯定成绩、鼓励向新的阶段出发。或者,放假休息,调整心理压力,目的就是不能让他们半途而废。
  张云华对“瓶颈现象”,感触很深。过去自己当学徒工时,也常遇到类似现象,但遭来的是师傅的咒骂,厌学心理加剧,没有毅力人就会选择离开修理行业,实在可惜。他说,作为新一代师傅的我,不会用那种老方法去教学生、带徒弟。相信张云华一定是个好教员,好师傅,桃李一定会满天下。
  他带了许多学生、徒弟,遍及全市各地。开修理店的、打工的,有的还成了公司技术骨干的。景东职中汽修班毕业的学生,有的直接进入他们公司工作,如像,曾青富,已经是中级工,还当上工组长,2019年市里行业比赛荣获底盘项目组还得了冠军。徒弟杨学才,已经成了他们分公司的中层领导。
  张云华说,他很注重安全教育,安全是企业的一个法宝。他在这里讲的安全侧重于技术上的安全。他说,他几乎没有出现过大的修理事故。过去因为他一次失误,让他吃尽了苦头,所以才把心放得更细些。有一次,由于忙去昆明学习,在修理一台发动时,忘记了打下拆装记号,到装配时,只有用原始的方法,一点一齿的找那个正时齿,被折腾了一天一夜,吃过亏的他,有了深刻的教训,再也不敢违反修理规程。张云华有许多实战经验,还有专业理论水平,这些都来自于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总结。张云华说,这次获得“省劳模”,是对他极大激励,他会努力做好工作。 
  采访完张云华,走出办公室,修理车间工人干得热火朝天,他忙于其它事务去了。我在车间边走、边看、边想。一个民营企业,能让张云华呆上13年,从工资来说,也不算很高。但什么力量让他坚守,恐怕就是一种追求与信念,还有更重要的是公司这块土壤,在提供足够的水肥,才使其枝叶茂盛,开花结果。
  那又是一块怎么样的土壤呢?第二天,约好与公司邹总见面,邹总就是之前说到的邹先生。邹总办公室,位于三楼,三幅醒目的照片贴在楼道的墙上。画面开阔、气势磅礴,这是邹总的杰作,摄于西藏。艺术,展示着一种格局,一个人的心怀大志。
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名声在外,少不了张云华这帮人技术实力的支撑。就像邹总说的一样,到了张云华手里的汽车故障没有排除不了的。邹总对张云华是比较信任,修理技术管理权限都放手于他,张云华可以天马行空。
  对于公司的管理,邹总说,招聘职工时,他们很注重德才兼备,必须看他对家庭、父母、社会有没有责任感。公司还设立着一个专用“爱心资金”账户,目的解决职工一些后顾之忧。从职工每月工资中扣除小部分资金进入公共账户,然后公司按比例拨入管理。个人出小头,公司出大头进行累积的方法。如果职工家庭有三灾八难,就用 “爱心资金”账户里钱进行资助。
  看得出邹总是一个有格局的人,犹如他的摄影作品。也像张云华说的一样,当初最看中的就是邹总的人品,好人品,会有营造好氛围、好环境,带出好企业,培育出好人才。
  修理工张云华,2022年“云南省五一奖章”获得者,植根于这块沃土,在修理行业中大放光彩,开创奇迹。相信张云华,今后的步子会更加稳重、更坚实,
向更高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