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以生态文明铸就无量景东

发布时间:2015-10-16 08:23:11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以生态文明铸就无量景东 李春荣随着物质文明地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

 

以生态文明铸就无量景东

  李春荣


 

随着物质文明地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景东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东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有着“动植物王国”、“大美之土、无量景东”、“人类望向自然的眼睛”等美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以站在更高的基础层面绘制宏伟蓝图,免受了诸多刮骨疗伤之痛。但县委、县政府认为,生态不唯简单的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在探索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全过程,通过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新型绿色工业、生态文化产业、城乡一体化建设,力求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比翼双飞。
 

景东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地跨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5.5%、坝区占4.5%。境内居住着彝、汉、回、傣、布朗等26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49.5%.,其中彝族占42.7%,是云南省6个单一彝族自治县之一,全国8个单一彝族自治县中彝族人口最多的县。有林地面积468万亩,森林覆盖率70.51%,高于全国48.17个百分点,每年可创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约232亿元,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先后被国家、省列为木材、松脂、核桃、竹子、蚕桑等基地县。景东同时拥有无量山和哀牢山(以下简称两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一县境内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份之一。保护区内保存着53万亩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属于地球上最原始、最完整、面积较大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境内哀牢山、无量山分布有黑冠长臂猿89群500余只,种群数量多且较集中,因此,景东被誉为“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
 

当前,景东县抢抓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示范县、云南省第一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和景东工业园区被列为今后五年全省45个省级重点园区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桥头堡建设和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颁布实施《关于建设景东无量山哀牢山绿色生态经济带的意见》、《关于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意见》和《景东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确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奋力赶超、提速进位为主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绿色崛起为目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初步探索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两山绿色生态经济带按照“中心提升、一轴带动、两翼发展、周边对接”原则,把“川”字型平行发展、“井”字型简单布局,逐步提升为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并依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绿色产业,努力担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科学谋划,着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致力于粮食安全,优化产业培植。经过多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已培植形成烤烟、蚕桑、茶叶、核桃、养生蔬菜、矿电、林板林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其中烤烟、蚕桑、核桃产量和产值均居普洱市前列,被列为云南省蚕桑生产核心基地县、云南省核桃基地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有佳浩、力奥、恒东、禾朴、金源等企业入驻景东,发展已注册并初具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9个。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0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户,市级龙头企业4户。
景东高原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布局为“一带、三片、三区、十园”。“一带”即在川河沿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带;“三片”包括安定、文龙片区,锦屏片区,文井片区;“三区”即在项目区内建设核心区、展示区、示范区,用核心区、展示区带动示范区,用示范区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十园”位于示范区内,分别建设高产粮食作物、优质果品、特色蔬菜、良种繁育、林木标准化、生态养殖、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生态休闲十大示范园。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产业转换升级,实施“一产富民”战略,培育一批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精品,建成一批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全省重要特色生物产业基地、特色养殖生产基地。发展导向:一是加大特色种植力度。坚持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导向,实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抓好土地整理改良,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烤烟、蚕桑、核桃、茶叶、林化、果蔬等优势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紫胶、咖啡、药材、苗木等特色生物产业。二是加快特色养殖开发。建设一批高效生态渔业及无量山乌骨鸡、灰天鹅等家禽特禽养殖基地。在全面推进畜牧水产养殖基础上,重点实施“一只鸡”工程,抓住无量山乌骨鸡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库》名录及被评定为云南六大名鸡之一机遇,加大和推广养殖力度,打造无量山乌骨鸡系列特色产品。二是实施观光农业工程。积极推进庄园经济,充分挖掘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产业带动集群,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达到农旅结合、农游共赢效果。积极引进并支持有条件龙头企业开发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游乐、观光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景点、景区。三是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强化科技兴农,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组织和制度创新,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能力,依托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支持有条件农业企业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二、生态优先,不断发展新型绿色工业
 

紧紧围绕绿色工业理念,抓新型工业化建设,努力把文黑工业园区打造成绿色园区,并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民营经济发展和入园企业管理办法,强化企业扶持力度,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生态化、税收贡献大、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好项目入驻园区。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目前,文黑工业园区入驻企业6家。其中,瑞泽混凝土搅拌厂、宝丰生态农特产品开发公司建成投产,力奥公司核桃肽生产线、佳凤叶绿素厂正在建设。全力支持恒富矿业南岸锑矿建设及建装公司法兰盘厂搬迁扩建,强力推进鑫盛铁矿、立华腾铜矿技改扩能,打造无量山乌骨鸡等特色产品深加工及品牌。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02亿元,增长42.5%。
 

发展新型绿色工业具体做法:一是强化绿色工业理念。积极发展绿色工业、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绿色技术运用,推动全县绿色工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走创新发展道路。二是积极包装特色项目招商。有针对性地包装一批体现景东特色绿色工业精品项目进行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和民间资金前来投资,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用好用活上级政策,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开发等重点,积极做好项目规划包装,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做好农产品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蚕桑、核桃、果蔬、紫胶、生物药业、乌骨鸡等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四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高起点进入、高标准培育、高效能发展,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推广体系,加强技术投入和创新,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深挖层掘,打造民族生态文化产业
 

景东古称银生,是滇西南历史文化名邦,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新石器时代人类遗迹文物出土,唐南诏设银生节度,是著名青木香山道、贡象道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要冲。景东还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之一,最古老的普洱茶产区。唐•樊绰《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是普洱茶和云南茶见诸史籍最早的记载。银生文化上承古哀牢文化,后接南诏大理文化和傣族陶府文化,由滇文化、东南亚文明和中原文化交汇融合而成,对南诏国经济、政治、文化有着深远地影响。明初,景东傣族土司俄陶投诚,诏置景东府,俄陶继任知府,准袭其职,并赐姓为陶,陶氏世袭知府25任500多年。已发现的部分陶氏土府墓葬,挖掘出珍贵金银礼祭葬品4000多件,其中有罕见的金面具和精巧的金银装饰物,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2件。出土文物反映出土司贵族及当地民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意识及地方经济和手工艺发展状况,对古傣族文化研究意义深远。两千年来,以“重道崇儒,实行教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与景东各少数民族文化碰撞、交融,孕育出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景东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卫城、林街清真寺,其中文庙保存较为完好,已有300多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景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5%,初中97.6%,高考成绩历年均居普洱市前列,被誉为普洱市“人才之乡”、“教育大县”、“高考大县”。
 

在挖掘和打造民族生态文化产业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跨越、扩大就业新亮点和增长极,发挥地处滇西与版纳两大旅游区节点地缘优势,放大黑冠长臂猿、三弦文化等品牌效应,推进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与特色美食、休闲度假与康体养生深度融合,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探索推进具有景东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倡导积极向上的景东人文精神,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两山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着力打造“以银生古城为标志的神圣历史文化、以无量山为标志的神奇自然文化、以彝族文化为代表的神韵民族文化、以黑冠长臂猿为标志的神秘科考文化”的“四神”文化,挖掘银生节度、“茶出银生”、陶氏土司、滇籍帝师刘崐、四省巡抚程含章、清廉名吏戴家政等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具有景东特质的文化内涵,增强景东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做好文庙、卫城、三塔等一批重要历史遗迹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打歌、跳菜、杀戏、洞经音乐、彝族歌舞等非物质文化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推动景东文化影响力。二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支持开展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政策措施。进一步提炼羊皮舞、大帮腔、石龙鼓舞、跳笼纵、叫牛魂等原生态少数民族歌舞。支持创作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开放文化市场,倡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做好文化项目储备、申报、推介、融资、争取及配套资金落实等工作。全力办好景东国际无量山狂欢节等节庆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商业融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做好文化中心、全民健身运动中心、民族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傣族陶氏土司博物馆、黑冠长臂猿栖息地森林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加强人文教育,进一步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打造普洱市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和职业培训实训基地。支持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
 

四、城乡统筹,构筑和谐宜居美好家园
 

景东东部哀牢山,林莽苍苍,蚕丛鸟道,一如亘古不变的绿色屏障;西部无量山,巉岩岌岌,奇花异木,恰似千年流传的桃源仙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动植物生长天堂”;境内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每立方厘米在6300个以上,被誉为“绿色天堂,天然氧吧”,人居环境质量良好。澜沧江、把边江和者干河环绕两山,奔流不息,和无数溪流涧泉汇成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簏齿苏铁、野银杏、长蕊木兰、中华桫椤5种,其他被列为国家保护珍稀树种有水青树、红花木莲、多花含笑、大果马蹄木等。有保持原始状态云南铁杉林6210亩,野生古茶园8万亩。还有灵芝、草乌、何首乌等上千种珍贵药材,山茶、杜鹃、兰花等奇花异草,黑木耳、香菌、松茸、鸡枞等名贵山珍。除黑冠长臂猿外,尚有一类保护动物金丝猴、墨鹳、黑颈长尾雉、绿孔雀等11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马鹿、黑熊、金猫等16种;三类保护动物有狗熊、黄鹿、大灵猫、小灵猫等20多种;有鸟类30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珍禽有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白鹇、冠斑犀鸟等30多种。一直以来,景东县致力于保护生态,整治环境,节能降耗,推动生态建设和保护步入常态化轨道: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完成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项目,完成哀牢山自然文化遗产地项目主体工程,完成亚热带植物园总规、可研报告整编和前期征地;制订商品材采伐计划分配管理办法;划定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造林30.75万亩,列入生态补偿公益林96.85万亩;实施国土整治1.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1.2平方公里;建设沼气池1.05万口。加强“两污”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乡镇垃圾处理场建成使用;创建75个生态村(社区)、1个生态乡镇、22所绿色学校(其中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9个、省级绿色社区命名2个、省级绿色学校命名1所、市级绿色学校命名6所);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下降2.7%。景东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县委、县政府放眼全球、谋划长远,在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逐年增加生态建设投入,至2013年达到1.01亿元,加大对保护区周边扶持力度,实行生态移民搬迁;将每年4月第三周确定为“黑冠长臂猿保护宣传周”,每年4月22日确定为“黑冠长臂猿保护宣传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拯救中国猿•让天籁之音不成绝唱——保护长臂猿,我们在行动”大型公益宣传活动,让环保知识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募集长臂猿保护资金130余万元,积极开展长臂猿栖息地恢复及食源配置、规范化巡护监测及视频监测等工作,深入开展长臂猿生态行为学研究,长臂猿栖息地恢复及规范化巡护监测方法等已被其他保护区推广使用,景东成为全世界黑冠长臂猿研究领先地区和观赏长臂猿最佳地点。
 

景东县利用优越自然资源,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城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中心城市和乡镇集镇协调发展城镇化格局,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加快县城生态特色化建设。按照“东接南拓西优北延中改”发展战略,以无量山城建设为重点,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相依、绿色生态”城市景观风貌和森林生态系统,努力将景东建设成为滇西南中部一座重要的绿色、生态、文明、幸福、宜居城市。二是加快发展生态特色城镇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物流、文化、旅游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开发旅游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抓好亚热带植物园、川河湿地公园、无量山黄草岭生态旅游特色村、哀牢山徐家坝自然文化遗产地、国家公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历史文化研究游、生态科考探险游、民族风情体验游、无量哀牢自驾游、乡村特色生态游等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生态特色城镇综合服务业水平全面提升。三是发挥县城中心引擎能力。加快县城生态特色化建设步伐,提高县城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把县城作为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分配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按照合理布局、适度发展原则,支持基础较好中心乡镇加快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把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成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四是加快现代城镇体系建设。依托无量山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二、三产业高度集聚,建设以产兴城、依城促产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衔接,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重要载体,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的现代城镇体系建设。五是实施绿色生态新农村建设。突出绿色生态重点,按照规划先行、量力而行、群众自愿原则,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逐步推向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经济实力较强的两山周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就近就业、农村环境改善。加快通乡通村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村庄内外道路硬化。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沼气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整乡推进。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全面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不遗余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着力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实现环境容量高效利用,努力保障发展需求。建立健全跨流域、跨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跨界防治机制。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河流污染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危险废物管理,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大力整治威胁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二是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大力开展工业节水,推进创建节水型城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力度,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加快建设循环经济,推动工农业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三是建设生态网络构架。依托两山、河流、水库干渠等生态空间,构建景东生态网络,建设川河生态湿地涵养区,积极做好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为构筑生态安全保障、发展生态产业奠定坚实基础。推进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和农村土壤修复。强化两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取国家加大对景东生态功能保护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党的十八大精神催人奋进,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鼓舞人心。景东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发扬“尚德崇文、和谐包容、敢为人先”的景东精神,让无数的梦想汇集成美丽的“景东梦”,通过辛勤汗水浇灌,耕耘出天更蓝、地更绿、山更清的美丽景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