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开拓百姓增收新路

发布时间:2015-07-30 10:39:22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开拓百姓增收新路罗涛摘要:近年来,景东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开拓百姓增收新路

罗涛


 

摘要:近年来,景东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夯实农业基础,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但仍存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少、小、弱,农产品知名品牌少,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等问题。本文根据对景东县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景东县 高原特色农业 百姓增收 思路
 

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程中,景东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资源,以“一乡一重点”、“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运作,重点培育粮食、烤烟、蚕桑、蔗糖、木材、普洱茶和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格局。
 

1 景东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1.1高原粮仓得到夯实。景东把夯实高原粮仓放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常抓不懈,201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6.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7.4万吨。实施粮食作物万亩高产创建5万亩,间套种示范3万亩,良种良法7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1万亩,粮食地膜覆盖5万亩以上,集中育苗育秧1.5万亩。科技增粮措施的实施,为干旱之年确保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
 

1.2特色经济作物得到发展。以冬马铃薯、冬早青蚕豌豆、秋冬大豆为主的冬农开发独具特色,面积达23.63万亩,产量21.01万吨,实现产值4.83亿元。甘蔗、畜牧、茶叶等传统产业稳固提升,蚕桑、烤烟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甘蔗面积5.4万亩,产量达26.6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达6643万元,制糖工业产值达1.64亿元。种植冬马铃薯4.51万亩,产量9.02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主要销往武汉、长沙、重庆、陕西等地。蚕桑面积3.82万亩,养蚕6万张,产鲜茧0.23万吨,总产值10640万元;种植烤烟面积12万亩,总产量1.55万吨,总产值3.6亿元。茶叶面积23.1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达17.67万亩,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达13.26万亩,茶叶产量1.1万吨,实现茶叶产值1.99亿元;核桃面积达57.52万亩,产量达7033吨,核桃总产值达4亿元。
 

1.3山地牧业快速推进。景东丰富的山地草场为发展山地牧业提供了条件,畜禽存出栏快速增长。2013年,景东县的牛、猪、羊、禽存栏分别为10.49万头、42.01万头、12.75万只和217.19万羽,出栏分别为3.3万头、35.9万头、7.9万只和318.37万羽;全县肉类总产量达36420吨,禽蛋产量达0.6万吨。以生猪、乌骨鸡为重点的畜牧业稳步发展,总产值达8.34亿元,比去年增长16.98%。
 

1.4淡水渔业快速发展。主要发展池塘、坝塘、水库、稻田养鱼、网箱养鱼,主要推广罗氏沼虾、青鱼、美国斑点叉尾鮰等品种,2013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0730亩。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4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54亿元。
1.5高效林业有效推进。紧紧围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发挥林业效益。咖啡、核桃、生物药业等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核桃面积已达57.52万亩,挂果面积16.98万亩,产量达0.7万吨,产值达1.8亿元;核桃种苗7500亩,产值1.4亿元;咖啡面积2.94万亩,产量40.9吨。林下种养殖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森林苗木产业快速发展,引进的竹产品深加工企业效益日益明显。

 

1.6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得到发展。近年来,景东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增加,目前已有力奥、恒东、禾朴等企业入驻景东,已注册并初具规模的农业企业发展到3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9个。
 

1.7开放农业逐步形成。景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绿色(包括有机)农产品生产,重点是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特色产品等。结合我县农业的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绿色食品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等多种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适应市场经济新机制的出口农产品基地和示范区,发挥龙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协会为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创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农业职业学校以产、学、研方式,参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创建了以锦屏镇景范村莲花塘和文井镇文华村为主的两个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其中:莲花塘示范基地2000亩,以果蔬示范种植、特色水产养殖、花卉种植、生态休闲等开发为主。文华果蔬基地面积300亩,建成一座1800立方米冷库,可保鲜储藏果蔬260吨,从事水果、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种植、市场营销、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发和先进生产技术引进推广运用。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已发挥了集农产品供给、农业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作用,保障全县菜篮子产品供给,有效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和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2 景东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近年来,我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加速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腾飞的扛杆,高度重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立足区域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全县农业产业。尤其是前年6月全省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大会后,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为抓好“三农”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着力建立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加大科技推广、稳定粮食生产、发展高原特色产业,使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1夯实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不断加大农业基础投入,抓好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主的高稳产农田地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产品供给。累计建成400公斤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30.41万亩,大力实施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良种推广等科技增粮措施,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粮食生产连续稳定增长。2013年粮食种植面积66.8万亩,粮食总产量17.4万吨,确保了粮食安全。同时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带动辐射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确保全县“菜篮子”产品供给。
 

2.2调优结构,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巩固提升茶叶、蔗糖、核桃、畜牧业等传统特色产业,并培植壮大烤烟、蚕桑、水产养殖等新兴特色产业。
 

目前,全县累计茶叶面积23.18万亩,产量1.07万吨,产值1.99亿元(农业产值1.88亿元);蔗糖产业面积达5.41万亩,产量26.57万吨,农业产值6643万元;泡核桃面积57.52万亩,挂果23万亩,产量达0.7万吨,产值1.8亿元;畜牧业总产值达8.34亿元。烤烟面积达12万亩,产量达1.55万吨,产值3.67亿元;蚕桑面积达3.82万亩,蚕茧产量达0.23万吨,产值10640万元;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面积突破万亩,达1.03万亩,产量达1.4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54亿元。
 

同时,把冬农开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不断开发新的品种和作物,把水晶豌豆、冬马铃薯作为重点进行扶持开发。形成了坝区以冬早蔬菜、瓜果、冬玉米、冬辣椒、冬大豆为主,半山区及河谷以冬早青蚕豌豆、马铃薯、优质双低油菜为主,山区以纯粮作物、荞麦、饲草饲料为主的冬季农业生产布局,以及“一乡一重点,一村一品,一组一特色”的开发格局。2013/2014年全县完成冬季农业开发面积23.63万亩,完成计划的102.3 %,实现产值4.83亿元,完成计划的131.6%,比上年的3.71亿元增加1.12亿元,增长23.2%。完成订单农业面积9.66万亩,实现产量13.7526万吨,实现产值3.7882万元。
 

2.3 典型引路,提升质量增长效益
 

2.3.1水晶豌豆成为山区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
 

2013年全县种植水晶豌豆3.63万亩,产量1.86万吨,产值1.1亿元。其中:安定镇外仓村15个村民小组,262户农户的1100亩烟地,全部种植了水晶豌豆,种植品种为长寿仁,平均单产为800公斤,平均亩产值为3000元,最高亩产值达4200元,总产值为330万元。安定全镇水晶豌豆种植面积达1.11万亩,总产量8513.7吨,产值高达2298.70万元。全乡21896人仅冬早水晶豌豆收入人均就达1049.83元,占农业收入的16%,成为安定镇继烤烟之后又一富民强乡的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2.3.2冬马铃薯种植成为坝区、河谷地区冬农开发的重点。
 

2013年在大街、文龙、锦屏、文井、林街等乡(镇)种植以“会—2”、“合作88”、丽薯6号为主要品种的冬马铃薯面积4.51万亩,产量9.02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其中大街镇作为我县冬马铃薯的重点乡镇,2013年完成种植面积0.6万亩,实现鲜薯产量1.08万吨,产值1500万元。文井文华田野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冬马铃薯400余亩,平均亩产达2.5吨,总产值达250万元,产品销往武汉、西安等大城市。           
 

2.4乘势而上,建设高效产业基地
 

2012年景东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 我县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出了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县、现代林产业加工基地县、优质烤烟基地县、茧丝绸生产加工基地县的目标,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使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家庭承包经营优越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林业、烤烟、蚕桑、牧渔产业,提升茶叶、核桃、蔗糖产业,走“高效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路子,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2.5坚持特色引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景东县养生蔬菜资源十分丰富,适生地域宽广,产品质量优良,产业基础较好,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优势和潜力。传统采食的养生蔬菜分属22科64种。常见的有刺苞菜、野棠梨花、老白花、象耳朵叶、臭菜、香椿、树头菜、刺五加等。目前,全县资源面积6.95万亩,多为野生自然生长,人工种植面积比重小,约1.5万亩,其中刺苞菜种植面积3220亩。规划到2016年发展以刺苞菜为主的养生蔬菜11万亩(含野生),其中,重点抓好3000亩的示范样板面积。
 

为有效加强对养生蔬菜资源的开发研究,充分发挥资源潜能,增加养生蔬菜的花色品种。年内规划在太忠标准化示范种植100亩刺苞菜,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改进野生蔬菜产品包装,实行标准化生产,创立名牌产品,提高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2.6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富民的效果非常明显,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45亿元,同比增长15.2%;预计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278元,同比增长25%。
 

3 景东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路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打响“四张名片”,以川河坝为轴心,以无量山、哀牢山为两翼,按照“一带、三片、三区、十园”的总体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布局,以莲花塘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核心,高标准、规范化建设农业生产基地,突出培育粮食、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高效林业、农产品加工、市场品牌建设等七大产业,兼顾培育各种特色优势产业的原则,按照特色优势产业向最适宜地集中,优势资源向龙头产业集中,精深加工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流转向大户集中的要求,构建“点为基础形成片,片为单元支撑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分工明确,特色明显的产业片区、产业带。集中打造茶产业、林产业、烟草产业、蚕桑产业、淡水渔业、畜牧业、甘蔗产业、以冬马铃薯为主的冬季农业、养生蔬菜产业、晚熟芒果产业等十大特色产业。
  

4 景东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农业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景东县2014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7.16万亩,成灾4.83万亩,绝收0.43万亩。其中:旱灾11.59万亩,成灾1.9万亩,绝收0.21万亩;洪涝灾害5.52万亩,成灾2.18万亩,绝收0.1万亩。全县旱地坡地缺乏水利基础设施,60%的耕地只能“靠天吃饭”,农户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易受旱灾。  
 

4.2龙头企业少、小、弱,品牌建设滞后。龙头企业状况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目前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有37家,但总体上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不紧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
 

4.3农民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2013年底,景东县参加合作组织的近500家,但真正从事农业的合作社不到10%,而涉及加工、仓储、运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比例就更低。  
 

4.4农业企业贷款难。景东县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突出特点是不大不强不优。农业企业做强壮大、深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缺乏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物;二是农业龙头企业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信贷准入门槛;三是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将资金投放到农业产业上;这些原因导致农业龙头企业难以获得贷款。
 

5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对策
 

5.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稳步增产。整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国土整治、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涉农项目,加快高稳产农田地建设,抓好中、小型水库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农田水利建设与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相配套,切实改善山区、半山区粮食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全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6年建成高稳产农田36万亩以上,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新增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有效灌溉率提高到30%以上,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2万千瓦,机械作业面积达80万亩,每年建设温室大棚200亩,依托文黑、文华工业园区建设,新建农产品储藏保鲜型冷库2座以上。
 

5.2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突出科技兴农。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实施农业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千人计划”,基层科技人员培训“万人计划”,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建设,大力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切实发挥科技人员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牧)场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加强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研发,力争每个重点产业建成一个良种繁育基地。到2016年培植1—2个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建设1万亩 “两杂”种子生产基地,健全县级农作物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5.3做好品牌建设。一是做好冬农开发冬马铃薯、水晶豌豆品牌创建工作,使用统一包装对外销售。二是做好优质米加工厂建设。去年种植软香谷100亩,今年种植1000亩,明年计划种植1万亩,全力做好优质米种植、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自主品牌建设工作。
 

5.4完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优化和基地建设。坚持从财政投入、融资、税收、土地、能源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基地建设。
 

5.5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点扶持一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产业,发展一批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支持农民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庄园经济实体;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农业原料和深加工产品的价格联动、适当返还利润等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组织参与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保障农户参与定价的权利;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真正的协作型关系。到2016年培育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户。 
 

5.6加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围绕“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总体思路,按照发展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效果好和“一业多园”、“一乡(镇)多园”的总体要求,以文井镇有机蔬菜庄园为示范,带动全县有机农业发展,以黄草岭生态产业村为示范,加快建设一批以种植业、养殖业、生物药业、生态旅游等为主的科技示范园和庄园经济。突出民俗民风、农耕文化的观光休闲庄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开发森林生态养生旅游。到2016年争取创建5个高原特色示范园,2个优质种业基地,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10个高原特色养殖小区(场),全面完成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任务,力争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
 

5.7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围绕提升产业链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重点,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和“农业庄园”等形式,建设原料生产基地,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通过产地和有机认证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普及储藏、保鲜、制干、分级、包装等农产品的初加工,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精深加工配套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以茶叶、林产、咖啡、蚕桑、核桃、食用菌、生物药材、畜牧产品和水产品为重点的加工工业,着力打造一批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全力培育有机蔬菜、无量山乌骨鸡、景东火腿、景东黑山羊、野生养生蔬菜及果蔬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力争农产品加工率达65%以上,到2016年完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户,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4亿元。争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达到15个,涉农云南省著名商标4件,争取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以上。
 

5.8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用好用活原有扶持农业产业发展投入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县级财政每年预算不少于200万元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增粮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乡级财政也要配套相应专项扶持资金。全县涉农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相关政策,主动做好汇报衔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在县域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专业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信用合作,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参与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对高原特色农业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5.9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加快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制定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及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