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无量英雄——徐臣龙

发布时间:2023-06-02 11:13:32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沿无量山往西去,澜沧江畔有个名为花地的村子,隶属曼等乡最为偏远之地,远古地质运动使得曼等形成九山一面坡的格局,九座山九个村,雄居一
沿无量山往西去,澜沧江畔有个名为花地的村子,隶属曼等乡最为偏远之地,远古地质运动使得曼等形成“九山一面坡”的格局,九座山九个村,雄居一地,各领风骚,当莽莽的二无量脊梁从后河村老虎山最高峰缓缓延伸直抵澜沧江边,山水相逢,是秘而不宣的和解,一条江的存在让高山变得柔和。一座山的启示用语言是难以述尽的,从山脚至山顶,山路弯弯,草木葳蕤,道不尽曲折。一个村子的故事,却如滔滔江水,沉寂江畔的花地,因了一段尘封的往事而鲜活起来。
 
童年磨难,被抓入伍
时光回到1927年,在那里,我们初遇徐臣龙。1927年6月15日,徐臣龙出生于五福乡(现今曼等乡花地村栏杆箐小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八岁那年,痨病交加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由于种种原因,母亲没有带着徐臣龙加入新家庭,本就破碎的家最终瓦解,他不幸成为孤儿,颠沛流离的一生从此开始,先是投奔林街乡万龙村的叔叔徐有田,尔后又浪迹云县后箐,到当时尚属景东里崴乡的亲戚家帮工度日,疲于奔命。
命运无常,孤苦伶仃的徐臣龙顽强地活下来,即将成人的他却又遭噩运。那时的云南,自滇西腾冲、龙陵失陷后,蒋介石嫡系军队开入云南的逐渐增多,各地征兵已是常态,所谓征兵,已成抓兵,绳索铁链一捆上身,便被送往军队。1945年5月6日,就在徐臣龙离18岁生日还有10天时,早就看准徐臣龙憨厚可欺又是孤儿的保长,派抓兵队把正在帮花地村一农民家挑柴的徐臣捆翻在地,五花大绑地送到景东县城,而后,三个人拴在一盘铁链,一同四五十人被送到1945年4月刚从缅甸腊茂撤回国内休整,住在弥渡、祥云一线的远征军,由杜聿明任军长的国民党第五军当兵。
此时的徐臣龙只能听天由命,被送到军队后就进行“美式军事训练”,内战爆发后,徐臣龙随第五军到前方作战。在国民党军队的几年里,他目睹“军官们只知嫖赌,不问营事”的“腐败恶习”,也看到了国民党军队的腐朽:他们长期克扣军饷、伙食,致士兵不堪其苦……幼年的种种屈辱,已经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也滋生了他对恶势力的反感,目之所及让他明白这里并非久留之地,徐臣龙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
 
宣传政策,坚定信念
出身贫苦的徐臣龙并不怕苦,他为自己随波逐流毫无目的地活着而苦恼,他不仅一次地思索着、探寻着,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他没有上过学,却深知做一个好人的道理,哪怕深处泥沼,它总是一线光亮。
造化弄人,但命运有时也掌握在自己手中。1948年9月9日,徐臣龙所在的国民党军队在洛阳向解放军投诚,经过思想动员后徐臣龙毅然参加了解放军,被编在四野三十九军四五团独立营。接受改编后,徐臣龙开始慢慢了解到:解放军从军官到普通军人都是平等的。而且,共产党部队不允许打骂士兵,更不可仗势欺人。而更加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官员禁止贪腐,也不可杀俘虏,更不能祸害老百姓。共产党部队的这些理念,和他“想做一个好人”的理想完全符合。到此时,他才终于明白:自己以前不是不合群,而是入错了群。共产党和国民党军队的天壤之别,使这位缺少爱的孤儿慢慢懂得了许多道理。1949年1月末,徐臣龙所在部队被派往北京,驻守沙定飞机厂,在这里,除站岗放哨,徐臣龙练习写字、参加学习、积极发言,一改往日寡言形象。
1949年7月,第四野战军和暂归四野指挥的二野第四兵团发起解放中南各省,消灭白崇禧集团的作战,徐臣龙所在部队也随之归建南征。7月中旬的一天,部队驻扎在徐州城外,徐臣龙外出执行任务回来,路过一个名叫黄土坡的村子,在一条水沟边,看到一位十七八岁,脚手被捆绑的已惨死的姑娘。他心想,这一定是什么歹徒干的,决不能让他们再为非作歹。于是,他到村里四处了解情况,事情很快弄清楚了,原来,这位姑娘时常受到几名无赖青年纠缠,这天,几个无赖青年将姑娘骗出村外捆绑,奸后掐死。愤怒的村民得知姑娘遭遇不测,誓要将三个无赖活埋。为防止事态扩大恶化,徐臣龙耐心劝说他们,用自己在共产党军队的亲身经历,要村民们相信新建成的政府,相信政府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最终,群众听从了他的劝说,避免了一次更大血案的发生。
不久,地方政府将一封感谢信送到部队,部队为此给他记了功。在潜移默化的教导和学习中,徐臣龙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共产党才是他的亲人,才是他一直要寻找的归属和方向,是值得信赖和托付的。
 
机智识敌,活捉司令
党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徐臣龙内心里构筑起了一个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深受封建压迫的兄弟们,为了心中的正义之光走到一起,此后,徐臣龙和战友们参加了宜昌、沙市、湘赣等战役,并转战广东、广西一线参加剿匪。
1950年2月l 6日,时值大年三十,吃完早饭,围迁国民党广西南宁大明山驻军的战斗就开始了,国民党死的死、伤的伤,溃不成军,仅用了几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打扫完战场,徐臣龙被派往一块麦地边站岗,这时,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刚收割完毕的麦地,地里一片泛黄,激烈的枪炮声过后的大地出奇的静。这时右前方麦垛里转来几声轻微的“喀嚓”声,徐臣龙定睛一看,只见一个穿国民党军装,满腿是血的人躲在麦垛间。
徐臣龙见到敌人时,想起战场上死去的战友们,恨不能端起枪一枪崩了他为战友们报仇,这个念头盘旋在他的头脑里,况且,就算真崩了他也没人知道,对于顽固抵抗的敌人是可以不请示的,就在扣动板机的瞬间,徐臣龙犹豫了,战斗已经胜利了,他只是一个战俘,作为一名解放军,应该遵守解放军的纪律,想到此,他释怀了,走过去掀起遮在士兵身上的麦秆,那人抖抖索索地哀求徐臣龙救救他,一问,那人说他是个伙夫,大腿被打断了,只要徐臣龙将他送去就医,要多少钱都好说,这一奇怪的举动反而引起了徐臣龙的怀疑,经徐臣龙耐心讲解解放军对待俘虏的政策,他说他是个“团长”,徐臣龙将已不能行走的“团长”送往军队战地医院,最后,才知此人就是大明山守敌司令。徐臣龙庆幸自己的克制,办事三思而后行,做人切忌太鲁莽,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战争残酷无情,而人间自有正道。
 
英勇抗战,击落飞机
春暖花开,广西全境解放。满心欢喜的徐臣龙正准备复员时,美帝国主义已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此时的中国,立国未稳,百废待兴,但面对犯我边境之人,我们毫不畏惧,此去,是为国家出征。久经沙场的徐臣龙,褪去了初入伍时的胆怯,国难当头,好男儿应义无反顾奔赴前线,他荣幸地被批准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3月27日,他和战友们跨过了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苦战争。徐臣龙所在的志愿军四分队独立警卫营一连,主要任务是看守长津大桥,长津大桥是临近中国的一座重要桥梁,当时朝鲜战场制空权大部分在敌军之手,长津桥也屡遭轰炸,附近军民死伤众多。出国不久,徐臣龙在夜间抢修被飞机炸坏的桥时不慎掉进江里,住了两个多月的院,总算捡回了一条命。部队条件艰苦异常,缺衣少食、天寒地冻,徐臣龙在站岗之余,重活累活抢着做,见到战友太累,时常替他们站岗。没人知道,从他入朝那天起,他就盼望着去最前线,尤其想到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浴血奋战的战友们,他们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面对敌人飞机的密集轰炸,他们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这种精神像一股无形的魔力召唤着他,激励着他。
1953年3月25日,下午约4点30左右,正在守桥站岗的徐臣龙见远处公路上开来了几辆运送物资的汽车,他心想:几辆车一齐出动动静太大,要是敌机来轰炸怎么办?正想着,就见西南天边冒出四个小黑点,敌机真的来了,徐臣龙心头一紧。此时敌机“嗡嗡”吼叫着朝徐臣龙站岗方向飞来,从声音和外形上判断,正是昨日轰炸长津桥时将炸弹投在一民房上,炸死母子二人的四架野马式轰炸机。这时,四架战机已经发现了车队,改变了航向,兜了个圈,就向车队方向俯冲,气愤早已填满了徐臣龙的胸膛,他紧握苏造自动步枪,抬手就朝第一架飞机开了一枪,这一枪并没有击中。这时,第二架第三架飞机都飞了过来,徐臣龙调整了一下呼吸,稳稳瞄准第四架战机给它来了个连发,立时就见一大股青烟冒了出来,失去控制的飞机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掉进后山,不一会就传出了爆炸声。另三架飞机见势不妙,调转方向逃得无影无踪。
击落敌机后,徐臣龙没有预想的兴奋与激动,反而紧张起来,当时部队纪律严明,祖国又处在建国的困难时期,战士们深知一枪一弹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打仗要坚持“三打三不打”,而且,另两个哨点的人都看到是他开的枪。在内心里,他是为自己喝彩的,如果不击落飞机,那几辆军用物资运输车会不会遭到轰炸,军民是不是又要为此流血牺牲?谁也说不准。事已至此,他只能自我开导,面对敌机虽无十全把握,但敢于亮剑痛击,无愧于心,就算受处分也值了。
等他回到营地吃过饭,连部通讯员通知他去连部报到,连部用车将他送到了团部。团首长们早已等候,笑呵呵地对他说:“小徐,打下飞机,你立功了,很了不起呵”。一心准备接受处分的徐臣龙,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忙说:“不立了,不立了,子弹都浪费了三颗”,听到他憨厚朴实的回答,岩洞里转出一片“哈哈”大笑。
击落一架敌机,徐臣龙荣立三等功。面对这样的荣誉,徐臣龙并不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他只是战争中微小的一分子。抗美援朝的胜利,靠的是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场战斗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钢铁意志的对决,它使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挺起脊梁,在世界上赢得尊严。
 
甘于平凡,默默回归

战争总会结束,每一位为国奋战的英雄都应当被铭记,每一种战火淬炼的精神都应当被发扬。1955年9月初,徐臣龙随部队回到北京,作为立功功臣,他到苏联莫斯科参观学习了25天,并受到当时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等人的接见,回国后归建为武汉军区,于年底复员回乡。
回归故土,这是一个人在经历战争之后最迫切的愿望,何况徐臣龙已离开故乡10年有余,回到景东县城,他被分配到清凉区供销社。一年后,徐臣龙的二叔徐有田到县上参加“农民代表会”时无意听说徐臣龙已经回到景东,托人辗转找到了他。二叔以他母亲病重为由催他回家,听到以为早不在人世的母亲尚在,他连夜打点就翻越无量山赶回家里。母亲在,家在,他将打下敌机获得的40元奖金给了母亲,此后再没离家半步。
冥冥之中,若是存在预定,那便是以一寸一寸的光阴,去完成一力一力的使命。从战场的厮杀回到平静的田园,徐臣龙满心期待人生的另一种开始,虽然此时正值经济社会曲折发展的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时,他的复退军人证书被搜去而无踪影,他珍藏起那本打下飞机的立功证书及几枚纪念章,再不与外人谈起过往。日子过得苦,心却安稳,能够在纷乱的战火中活下来,活着本身就是幸运。安心务农的徐臣龙立房成家,育有一子三女。
据徐臣龙的二女儿徐升林回忆,父亲经常向儿女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告诉他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那时候,村上到乡里没有通公路,盘旋蜿蜒的山路仅有两尺来宽,为方便村民出行,徐臣龙农闲时就扛着锄头挖路、修路,尤其是遇到雨天,积水淤泥甚多之地,他便修得更勤,村里外出上学的孩子常常遇到这个光着脚板修路的老人。这世上有些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有些路,是人修出来的。
一个人内心的丰饶是一辈子用之不绝的财富,徐臣龙的孙女至今记得爷爷是个有故事且会讲故事的人,神奇的故事是爷爷的百宝箱,饭前唱歌则是一个家快乐的源泉,爷爷最喜欢的歌曲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天要唱上几遍,时而也来一首志愿军军歌,歌声浸染着恩情,也传递着无形的力量,精神食粮的富足代代相传,延续着美好与希望。爷爷每天都写日记,年复一年,记满日常的小本子塞满抽屉。低矮的火房内挂着一块自制小黑板,上书粉笔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哪里来的?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毛主席共产党和工农子弟兵,除此之外,黑板上会有爷爷每天更新的日期和天气情况。和平年代,归隐田园也是一种守护,生活是用来热爱的,而当下更应珍惜,徐臣龙以一已之力涵养了一个家的爱国情怀。
历史鲜明而有烙印,英雄更不会被湮没。1993年,曼等乡举行“八一”座谈会,这里聚集了一群曾在各个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复退军人,坐在角落里敦厚朴实的徐臣龙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如此,一段历史浮出水面。2004年,徐臣龙老人安详地去了,随他而去的,还有他的立功证书。直到逝世,他也依旧不是共产党员,但没人能否认:他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对党的无限忠诚,报效祖国的决心,全心全意建设家乡的热情,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绝不亚于任何党员。
当太阳穿过或薄或厚的云层,无量山巅溢满余辉,英雄之墓碑,在江之畔,英雄之形象,屹立在人民心中。澜沧江岸的松林散射着许多光亮,一束、两束、更多束的光被看见。
尘埃落定,往事不再,但,英雄鲜明。(周德翰  王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