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高山上的绿色崛起 ——景东县大朝山东镇茶叶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7-07-24 09:55:18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景东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服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景东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绿色跨越为主调,以脱贫攻坚为主攻,以优化产业为主力,以民生改善为主责,着力破瓶颈、补短板,强支撑、惠民生,保增长、促和谐,奋力开创景东绿色跨越发展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景东消息》《普洱景东网》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景东新变化”栏目,全面聚焦五年来景东县经济社会发展,解读景东新成就,讲述景东新故事,唱响主旋律,振奋精气神,用辉煌成就鼓舞人心,用美好前景催人奋进,以饱满的热情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景东消息》编辑部

《普洱景东网》编辑部
 

【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景东新变化 】
 

高山上的绿色崛起
 

——景东县大朝山东镇茶叶产业发展纪实
 

陈琪  文/图



大朝山东镇主要领导查看生态茶园建设



万亩茶园



春茶



大朝山东镇农技中心技术员指导茶农采摘



采摘



卖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春末时节,一场春雨过后,太阳慢慢升起,云雾缭绕的万亩茶园露出清晰的轮廓:茶树吐露出翠绿的嫩芽,茶尖经过露水的洗礼在黎明破晓的第一缕阳光下,闪现着晶莹剔透的亮光,茶树散发的淡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大朝山东镇党委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崛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让农民群众走上绿色致富路。
 

小叶子托起大产业
 

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能带来这么大的效应?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茶饮是中国的国饮,从远古时期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至今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茶叶不仅护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衍不息,也浸润传承了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两千年前开辟的古丝绸之路把中国茶叶带出国门,至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茶叶的消费已经遍及世界各地。联合国向全球推荐的六大保健饮品之首就是茶叶。
 

茶饮不仅风靡全世界的大中城市,还出现在贫困、闭塞的小山乡,大朝山东镇就是其中之一。该镇位于景东县西南部,地处无量山西坡、澜沧江东岸,距县城108公里,有国土面积540平方公里,分布海拔为786至2390米,这里高山林立,群峰交错,海拔高差大,年平均气温15℃—19℃,年降水量1100—2000毫米。丰富的光、温、水、气、热资源,催生出好茶的生长环境。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大朝山东镇就开始规模种植茶树,到70 年代茶树种植面积达4697亩,建立了四个茶叶初制加工厂,但因当时栽培管理技术落后,茶叶亩产量一直徘徊在15公斤左右,加上交通落后,茶叶收入根本养不活当地群众。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景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姜国华到大朝山东镇调研考察后说:大朝山东镇很适合种植茶叶,要把茶叶作为当地支柱产业来培植。镇党委政府随即做出了发展万亩茶园的决定,并采取政府无偿提供茶苗,农民投工投劳开垦茶园的优惠政策,激发农民群众种茶积极性,新建茶园6000亩。经过不懈努力,时至今日,大朝山东镇茶叶产业已具规模:14个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4256户种植茶叶32009亩,户均7.5亩。2016年茶叶总产量1238.9吨,总产值2500万元,平均亩产55公斤,亩产值1100元,茶叶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小叶子不负众望,切切实实托起了大产业。
 

正如大朝山东镇党委书记王元景所说:“大朝山境内的万亩茶园,是贫困群众脱贫的希望,只有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才能让全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组合拳打造致富叶
 

在离镇政府不远处的万亩茶园中,大驮村大松山村民小组羊得成夫妻俩正在采摘2017年最后一拨春茶。
 

“我们大驮村从1987年开始种茶,如今有茶地4490亩,全村19个村民小组,种茶15个组;643户,种茶516户,2016年整村茶叶收入560万元。”羊得成说,我家种植茶叶20亩,以往只是靠天吃饭,一年下来能够维持一家4人的基本生活就不错了,哪敢想着脱贫致富啊。2016年,我尝试着将山坡上的低产茶园进行嫁接改造,没想到,茶叶品质上去了不说,价格还翻了一倍。”
 

茶产业要发展,既要增加产量,更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工夫。大朝山东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茶产业是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永久性产业这一根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稳定、改造、提高、增效”为发展方针,强化科技,稳定面积,扩大良种;通过新技术研究应用,改进传统产业茶种植和加工工艺,提高茶类品质;依靠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弘扬“银生茶”文化,振兴茶产业,全面提升茶叶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增长,农民增收、财政增效、企业增利的目的。
 

大朝山东镇茶园面积虽大,但基础比较薄弱,水利建设不完善,茶叶的种植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良种比例,力推云抗10号、雪芽100号等无性系良种成为大朝山东镇出产好茶的关键。

 

与此同时,大朝山东镇茶园大多数种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历经30多年采摘,茶树自然进入衰老期,树势衰败,生机不旺,产量低、品质差、产值低,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对此,2014年至2016年,大朝山东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对低产茶园进行嫁接改造,完成嫁接改造示范面积3000亩,嫁接后一年时间即可采摘,亩产50公斤以上,亩产值1600元,比改造前增加500元。
 

此外,大朝山东镇茶叶产业布局在高山、水土洁净、生态环境好的缓坡地带,茶园不施化肥、不喷农药,茶叶质量总体较好,属“无公害茶”“有机茶”。当地茶农利用这一优势,不断扩大有机茶园种植面积,依靠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建立标准化体系,开发有机茶产品,将其培植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质量是前提,品牌则是实现最大附加值、促进产业永续发展的动力。富有远见的大朝山人早就瞄准了品牌发展道路。在茶叶新品种的开发中,充分利用“普洱茶”品牌效应,采用自练内功与广借外力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在打造生态茶、无公害茶叶品牌中寻找出路。在产品研发中,既保留传统茶叶产品,又积极研制开发茶叶饮料新品种。如速溶茶、袋泡茶、罐装茶、瓶装茶、竹筒茶、茶叶食品等。在生产加工中,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特别是茶叶的精深加工技术,进行茶叶多样化开发生产,提高加工能力,实现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大龙头介入添动力
 

花艳承春露,茶香凭东风。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朝山东镇茶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受管理不到位、资金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还处于打基础阶段。为把茶产业打造成全镇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镇党委政府转变思路,在多方面下足功夫,努力寻求茶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2017年,大朝山东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打造以茶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绿色生态经济大发展,并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积极争取云南六大茶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入驻,依靠其口碑、品牌及强大的经营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六大茶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省著名的茶企业,你们是怎么吸引这家公司入驻大朝山东镇呢?”笔者问。
 

镇长魏东会心一笑,缓缓道来:“2014年云南省交通技师学院定点帮扶大朝山东镇黑蛇村,学院高度重视,把解决群众困难问题作为对口扶贫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助力产业发展,多次到六大茶山茶叶股份公司为大朝山东镇茶产业发展牵线搭桥。”
 

期间,公司曾三次派工作人员对大朝山茶叶品质、土壤等进行检测,后又没有了音讯。转眼到了2017年,眼看春茶陆续上市,怎么办?王元景和魏东坐不住了。3月3日,他们赶往省城拜访公司董事长阮殿蓉,商讨茶产业合作之事。此次省城之行,彻底感动了阮殿蓉,再加上先前的检测报告显示茶叶各项指标合格,她当场表示,公司于3月15日前进驻大朝山收购茶叶,并承诺收购价格高于当地市场价格。
 

绿叶变“金叶”。云南六大茶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进驻,当地茶叶价格翻了一番,这无疑是大朝山东镇茶产业发展中的一缕春风。大朝山东镇借助这缕春风助推精准扶贫,正在改变贫困山乡窘困面貌,实现了从穷困到致富的“裂变”,成为困难群众决战贫困的强力“引擎”。
 

大驮村党总支书记苏有祥翻开小本子,兴奋地说:“大驮村2017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其中有68户种植茶叶。今年六大茶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后,茶价升了,仅春茶收入就比去年多出200万元,收入最高的农户超过2万元。按这样的速度,今年脱贫出列不是问题。”
 

茶产业发展给大朝山东镇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家门口就能就业,再也不用丢下父母妻儿远走他乡。“以前在家种地,全家人一年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也苦不到一万块钱。如今,有了茶叶后,日子越过越好了。”茶农王元成激动地说。2007年,王元成从信用社贷款29万元,购买了50亩茶地。经过十年的坚守,2017年他将迎来崭新的生活。
 

“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画卷天边挂。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歌声在茶园中悠悠飘荡,一幅“百姓富、企业强、生态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