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驻华记者云南行 | 美了、乐了、幸福了 我们也想留在这个村

发布时间:2021-05-24 10:04:51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这么大、这么漂亮的房子真的是村民的房子吗?”

  “这里简直太棒了!这个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来了就不想走,我也想做这儿的村民。”

  5月19日,“外国驻华记者云南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来到玉溪市红塔区,踏访有着“云南第一村”之称的社区——大营街。

记者在大营街社区采访。李吒 摄

  走进大营街社区就仿佛走进“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生活,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俄罗斯记者芭莲娜忍不住感叹:“真美!”这个工作日,记者见到的大多是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在大营街,年满54岁的老人退休后每月能领取363至990元的退休金,年满94周岁、99周岁的老人可分别一次性领取5万元、10万元的长寿奖。社区里,老人们有的背着自己的小音响,放着喜欢的音乐,悠闲散步;有的围成一桌,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打牌消遣;有的坐在凉亭里吹着凉风,一起唠家常。

大营街社区居民打牌消遣。李吒 摄

  看着这么悠闲惬意的场景,大家也忍不住走近和他们唠上两句。记者走进了一户人家,“这真的是村民的房子?”看着精致的装修、整洁的房间,泰国媒体人陈慕筠不禁发出疑问。“那当然了,这可不是样板房啊哈哈哈!”正在做家务的女主人迎上来跟记者们介绍起家里的情况。

记者们在与社区居民交流。李吒 摄

  大营街由改革开放前有名的吃粮难、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娶媳妇难的“五难村”,成为现在“幼有所育、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幸福社区,记者们最关心的就是“村民今日的美好生活是如何来的?”

记者们走进居民家中采访。李吒 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村民们抢抓机遇,勇于创新,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居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了环境生态化、产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1992年,全村经济收入突破1亿元,成为玉溪的第一个亿元村。大营街社区还分别于1985年和2012年进行民居改造,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8平方米增加到80平方米。社区居民可用旧房面积兑换同等面积的新房,超出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1300元进行补差。”对于记者的问题,大营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颜伟给出了答案。

大营街社区居民房。李吒 摄

  颜伟说,社区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大营街社区目前有493名党员,集体企业中的中层管理干部全部是党员,从事技术、管理、生产等骨干中,八成都是党员。越南《人民报》驻华记者杜微沙听到这一情况时,忍不住感叹:“社区的环境仿佛像一个度假村。村民们发展集体经济,从住土房到现在住小楼,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但同时也是当地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成果,正因为党和群众紧密联系,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村民的幸福生活。”

越南驻华记者(右)在与社区居民交流。李吒 摄

  现在,大营街社区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当地的丰富自然资源、特色传统文化,以及区位优势,打造幸福小镇,规划建设全省一流的特色温泉小镇和国家级温泉文化养生旅游胜地,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项目建成后,大营街社区“云南第一村”的名片将更加闪亮,大营街社区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记者在大营街社区汇龙温泉文化庄园采访。李吒 摄

  “我到过中国很多农村采访,尤其是新疆、甘肃的农村。感受最深的是,时隔一段时间,再去拜访老地方总有新的发展变化。今天走进大营街社区,再次刷新了我对‘中国农村’的认识,这里的村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也很优美,这就是中国乡村振兴的模样。”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阿斯加尔∙穆罕默德说。

  记者 李吒 王欢 刘子语 视频 李文君(云南日报)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