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谱写时代颂歌——安定乡河底村抓党建促发展纪事

发布时间:2013-07-25 10:31:09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谱写时代颂歌——安定乡河底村抓党建促发展纪事李世华文/图团结务实的村领导班子共商发展大计尽管旱魔恣肆,盛夏酷暑,而居住在巍巍无量山...

谱写时代颂歌

——安定乡河底村抓党建促发展纪事

李世华  文/图


团结务实的村领导班子共商发展大计

 

 

尽管旱魔恣肆,盛夏酷暑,而居住在巍巍无量山中的景东县安定乡河底村仍是古木擎天、林涛阵阵、溪流潺潺,“夏至无雨三伏凉”。
 

2013年5月27日,笔者随景东县联社领导走进河底村,在体验心旷神怡的凉爽惬意之间,耳闻目睹河底村近几年的变化,更让人振奋和鼓舞。深入采访中,笔者破解了河底村巨变的谜底:在挂钩扶贫单位景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倾心帮扶和指导下,河底村党支部把鲜艳的党旗插在无量山上,淋漓尽致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抓党建之举、聚民心之为、促发展之实,夯实科学发展的政治基础,谱写了一曲曲党旗飘扬、经济腾飞、富民强村的时代颂歌。
 

穷村要致富 全靠党支部
 

河底村地处无量山东坡、安定乡政府驻地西部,距乡政府14公里、距景东县城64公里。全村辖向阳、花椒、新鱼塘等1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36户1279人。村“两委”驻地海拔1768米,年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083毫米,是典型的高寒贫困山村。全村国土面积21.35平方公里,耕地全部是旱地,面积1412亩、人均1.1亩;林地面积25459亩……
 

“‘缺粮少钱收入小,光棍汉子一大群’是过去河底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村党支部书记李文进回忆说,河底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单一,生产力水平低,村民生活贫困,除了地里产出的玉米、小麦、苦荞、豆类可以基本自给外,再也拿不出可以换钱的东西,有的人家甚至连电费都交不起,一个‘穷’字压得群众喘不过气来。加之民心散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饱食终日,不思进取,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到了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6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穷村、后进村。我当这个村支部书记羞愧啊。
 

机遇常常光顾具有良知的人。正当李文进困惑的时候,景东县委、县政府调整挂钩扶贫单位,把具有实力的景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安排到河底村驻村抓扶贫,李文进几近绝望、畏难退却的心里流进一束璀璨的火花。
 

2006年初,景东县联社领导走进河底村摸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后,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大会。会上,县联社领导寓意深刻地说:“如今当村干部难,要当好一个村干部更是难上加难。当村干部不是享福,要准备吃大苦、耐大劳。穷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既然你们、我们走到一起来了,那么,我们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方设法挖掉穷根,让后进村变成赶超村、先进村。”
 

联社领导的一番话,像寒冬的炭火,烤暖了河底村干部、党员、组长冰凉的心;像黑夜的光束,照亮了河底村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前程。
 

从此,景东县联社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联社机关党委书记程华进驻河底村,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致力于“后进村变成赶超村、先进村”的可歌可泣的不懈奋斗。
 

他们调查研究,分析村情优劣势,拟定发展思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奋力赶超、稳中求进为基调,强基础、调结构、壮支柱,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着力培植畜牧业、生态茶、核桃、蚕桑“一畜三棵经济树”,努力推动全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他们实践“穷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的精辟论断,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新党员制度、党员代表议事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把资格审查关,大力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后备干部公示制,把保证党员质量放在第一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入党积极分子、村级后备干部、优秀青年中择优纳新入党,2006—2012年发展党员17名……
 

通过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苦干实干兴产业的积极性,全村上下呈现班子稳、人心齐、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产业要发展 实干是奔头
 

农谚:“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一个村能不能发展,发展速度如何?关键看村党支部。
 

河底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有44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2名;党员年龄最大87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48岁。
 

2006年以来,河底村党支部采取了抓党建、促发展系列措施——
 

开展“六个争当”活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按区域划分,在全村44名党员中开展党员争当农村政策宣传员、计划生育政策模范执行员、产业发展领航员、农业科技推广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精神文化活动辅导员“六个争当”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李文进不仅带头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建成生态茶园8亩、养猪20多头,年实现收入4万元,而且时常在群众中宣传党的富民政策,随时随地给村民传授“科技致富经”,讲解法律法规知识,摆事实、讲道理调解矛盾纠纷,在群众中树立起“领头雁”的威信。
 

开展“建党员中心户,树党员新形象”活动。以“榜样树立好、服务指导好、辐射带动好”为目标,按照“标准建户、素质强户、活动立户、制度管户”的要求,广泛开展“建党员中心户,树党员新形象”活动。即:在农村党员中选择20名致富带头人作为“党员中心户”进行培养,要求党员中心户每位党员负责联系帮扶1—2户群众,利用自身的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优势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使“党员中心户”成为群众心中的一面旗帜,把党员的示范作用辐射到群众中去。“党员中心户”成员花椒村民小组女党员周翠兰在发展生态茶15亩和核桃15亩、年实现收入4.5万元的同时,宣传发动本小组28户农户种植茶叶195亩、核桃 1600亩,2012年全组仅此二项产业就实现收入52.2万元。
 

推行“基地+专业合作社+产业型党小组+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产业。窝落地村民小组组长、党员吴红在组织村民建设标准生态茶园的基础上,于2010年申报组建窝落地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3户,收购合作社茶叶鲜叶制作手工生态茶,年产2吨,以每千克110—180元的价格销往普洱、北京、天津、深圳、台湾等地,实现收入6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户均实现收入2万多元。合作社社员张翠珍欣喜地说:“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实有利可图。在吴红的指导下,我家充分利用荒地荒坡资源种植标准生态茶园30亩,2010年我有幸成为专业合作社成员,鲜茶叶价格从加入前的4—6元提高到18—30元,今年仅春茶就卖得1.8万元。”
 

……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河底村民委员会主任罗涛深有感触地说,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励精图治,勇于开拓,苦干实干,不断进取,大力发展“一畜三棵经济树”。2012年,全村核桃面积从2005年的500亩发展到1319亩,产值从10万元增加到62.5万元;茶叶面积从800亩发展到1142亩,产值从8万元增加到45.6万元;2006年试种蚕桑,面积发展到120亩,实现产值11万元;畜牧业产值从110万元增加到242万元。四大产业发挥切实效益,带动了全村经济总量的成倍增长,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59.44万元,比2005年增长4.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增长4.4倍。
 

在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社会事业也逐步发展。近年来,在景东县联社的强力帮扶下,河底村实施了村“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建设,扩建了乡村通达路,修通了村组道路,组建了4支民间民族文化艺术队……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8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电话、手机,70%的农户吃上自来水,90%以上的农户看上57套电视节目,摩托车、农用车在弯弯山道上穿梭,彝家山歌响彻无量山,农民群众互帮互助,处处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景象。
 

正如景东县联社领导所说的那样:穷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河底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强基础、调结构、壮支柱,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把一个后进村变成了赶超村。在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被推选为河底村党总支书记李文进的信心更足了。他坚定地说:“只要我当一天书记,就要认认真真地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以‘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科学发展不动摇,解放思想不停步,改革创新不懈怠,攻坚克难不退缩,积极带领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为建设无量山下生态村、文明村、富裕村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