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彩筹名曲品文化 彝情汉意共花朝

发布时间:2016-07-26 09:38:25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我们安师大赴云南景东的支教团队来到这清秀的哀牢山间已近一星期了。为了促进彝汉两族的文化交流,让这里的彝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我们安师大赴云南景东的支教团队来到这清秀的哀牢山间已近一星期了。为了促进彝汉两族的文化交流,让这里的彝族小朋友们对汉族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团队于7月21日为南岸小学的学生们准备了一场“花朝节”。做剪纸、猜灯谜,黄梅戏你方唱罢我登场,高高挂起的彩绸和清新悠扬的音符,在孩子们的欢笑中一齐浮动,共同拼接成彝汉情深的画卷。
 

花朝节因纪念花神的生日而产生,是汉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民间“岁十八节”之一。古时候,每当花朝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将彩纸挂到门前的树枝上,以纪念花神的诞辰,这项习俗被称作“赏红”。除此之外,还有吟诗词、品花糕等保留活动。云南四季如春,正是百花齐放的乐土,志愿者们于是别出心裁地将这个原本应当在初春时节举办的节日移植过来,并融入了灯谜、窗花和戏曲等其他汉文化元素,生动地向广大的彝族孩子们传递了汉文化的温度,为彝汉文化的交流尽绵薄之力。
 

彩筹轻轻飘  猜谜好热闹



猜灯谜
 

“老师,这是什么?好漂亮啊!”下午的活动还未开始,孩子们就已经被早早挂好的五彩纸条吸引了。为了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志愿者们还在彩纸上写了灯谜。我们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灯谜,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答案,遇到难题还可以当众分享出来,调动集体的智慧。
 

“平又平,亮又亮,平平亮亮放桌上,看你脸上脏不脏?”一个个诙谐幽默、朗朗上口的灯谜在孩子们之间掀起思考与讨论的热潮。活动结束时,大家仍然意犹未尽。
 

这些略显简陋的灯谜与彩筹,都是志愿者们用心准备、精心制作出来的,制作的过程很辛苦,但“看到他们笑得像花儿一样,还学到了知识,我就觉得值了!”志愿者梁高龙如是说。
 

银剪妙裁花  心灵手又巧



剪窗花
 

由于天气原因,原本打算带孩子们外出赏花的计划落空。不过不要紧,我们将一朵朵美丽精致的花儿“搬”进了教室。这些用彩纸剪成的窗花比真正的鲜花更有人情味儿。志愿者唐颖一边向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一边将这门古老的手艺教授给他们。窗花虽然美丽,剪起来却并不容易。唐颖老师耐心地将剪纸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步骤,让孩子们跟着一步步地学。这里的孩子都很聪明,不一会儿便都剪出了自己的作品,甚至一些孩子还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原创的技法。
 

剪纸艺术不光是汉民族的宝贵传统,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孩子们学习剪纸,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陶冶了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黄梅曲婉转  京剧意韵长



黄梅戏
 

戏曲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志愿者们还穿上了精致的戏服,亲自表演了颇具安徽地方特色的黄梅戏。摄影专业出身的章瑜老师用自己以往的摄影作品向孩子们展示了古老的徽州文化,让孩子们对志愿者们的家乡安徽也有所了解。
 

《女驸马》选段亦刚亦柔、旋律婉转,《天仙配》选段真挚动人、脍炙人口。志愿者们将这两个黄梅戏中的著名曲目节选出来,并将唱法教给了孩子们。一开始连唱词都听不太懂的孩子们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也能咿咿呀呀地唱上几嗓子,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孩子们也学得其乐融融。
 

团队指导老师李维岩也亲自上阵,给孩子们表演了著名的京剧选段《三家店》,并亲自讲解了唱段的背景故事。孩子们听后都被主人公秦琼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所感动。“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稚嫩的嗓音和荒腔走板的调子随着夏日的清风飘出教室,在清秀美丽的大山中悠悠回荡。
 

彩筹名曲品文化,彝情汉意共花朝。诗情画意的花朝节,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同时也尽其微薄之力,在彝汉两族之间筑起了文化沟通的桥梁。(熊霄雪 胡云翀/文 高宜帆 唐一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