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让群众共享法治文明成果

发布时间:2015-06-05 09:39:08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让群众共享法治文明成果——景东县创建全国法治县(市、区)活动纪实 在我们的文化广场,市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长知识,更可以...

让群众共享法治文明成果

——景东县创建全国法治县(市、区)活动纪实


    “在我们的文化广场,市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增长知识,更可以看表演,还有专业的普法人员不定期举行法律讲座。现在乡下的大妈、大爷都知道孩子在外打工要签订劳动合同,不孝敬老人是犯法的。而这全都是近两年普法力度加大,法律深入人心的成果。”记者在采访景东县创建全国法治县工作时,该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说。

走进景东县司法局,最吸引人的是走廊上摆放的长长的宣传栏,宣传栏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普法人员发放普法宣传知识,人民调解员、巡回法庭进村普法的工作照片,也有相关法律知识条文,还有送法进校园、进社区举行讲座的相关资料。而在文井镇文光村委会,宣传栏上则贴满了包括预防盗窃常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交通安全法规等。据了解,这些展板上的内容会有人负责不定期进行更换,老百姓到村委会办事随时能看到内容的更新。

自2012年开展法治县创建以来,景东县坚持以建设法治景东为目标,以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不断提升景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的法治化管理水平。经过努力,2015年,景东县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建机制 统筹兼顾抓落实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景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把法治县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景东彝族自治县2011——2015年依法治县规划》和创建工作指导标准等文件,形成“部门、行业分工负责,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

在地方立法工作中,景东县坚持通过法定程序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需求,制定出台了《景东彝族自治县水资源条例实施意见》、《景东彝族自治县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景东彝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和制度。“这些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景东县司法局局长杨文勇说。

而且,景东县还认真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法治县创建经费按全县总人口人均每年0.6元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在原保障经费不变的基础上,于2014年至2017年每年追加司法行政工作经费30万元,完善的机制和经费保障加快了法治县创建的进程。

练内功 依法执政得实效

在全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中,景东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重大行政决策调研、咨询、听证、公示等制度,在各行政执法机关中依法界定执法职责、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建立执法过错或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程序,建立完善监督体系,不断强化人大、政协和司法监督,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提高行政机关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2013年以来,共举行重大事项听证9项,减少行政审批项目51项,重要事项公示139项,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各类信息3052条。

景东县法院积极加强“立案窗口”建设,加大繁简分流和巡回审判力度,落实司法救助措施。刑事、民商事案件审限内结案率均为100%。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人民满意好法官”、“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县检察院切实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实行听庭评议、三书会审和领导包案审查制度,积极探索人民监督等工作,促进了检务公开和执法监督。

在抓实经济法治建设中,景东县不断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把实现无毒县、省级平安先进县的工作目标列入法治创建的内容,坚持打、防、控相结合,围绕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增吸毒人员和艾滋病人三个关键环节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13年以来,全县受理和接待群众来访件次与往年同比下降了38.11%。

强阵地 普法宣传进万家

“在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工作中,景东县改变以前以灌输法律条文为主的传统模式,积极营造氛围,树立公民法律意识。把法制知识学习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年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强化社会的法治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法律成为普通民众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杨文勇说。

在重点对象的宣传教育上,专门对农民工、青少年等开展针对性的普法知识教育,制定《青少年法律知识进校园读本》进行发放,在进城农民工中重点宣传《劳动法》、《安全生活法》等法律知识。全面开展依法治村、治社区工作,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共创建和巩固民主法治村(社区)170个,省级命名“民主法治村”2个、市级命名“民主法治村”4个,基层民主法治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在村级组织建设中,各乡(镇)完善建立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推行 “四议两公开”制度,全县农村普遍建立村务公开栏,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实现农村普法“六个一”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村级人民调解室170个、综治维稳室183个、警务室32个。

“在景东县的乡(镇),大家自发成立‘乡村普法文艺宣传队’,宣传创建省级、国家级法治县活动,将大量法律法规和案例融入到歌舞、小品、快板、朗诵等艺术形式中,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普法,民众往往能在娱乐的同时接触法律,了解法律。”杨文勇自豪地说。景东县还投资220万元建成全省首个乡(镇)中集休闲、娱乐、民族文化、法治宣传教育为一体的法治阵地——曼等乡民族法治文化广场。

司法惠民 打造和谐新景东

抓实法律服务工作,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在工、青、妇、移民、残联、看守所及13个乡(镇)中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通过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援助、依法办理公证事项、律师参与重大项目决策等服务,有效地避免了事关民生的法律风险。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调解多起赡养、财产、交通事故。2013年以来,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028件,代写各类法律文书303件,解答法律咨询1310人次,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123件,公证处办理公证事项490件。

通过开展法治创建工作,广大干部的法律素质,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明显提高;执法人员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的意识显著提升,全县法治环境明显改善,信访秩序依法规范,信访案件明显减少。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快,各项工作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和谐氛围日益浓厚,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新景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普洱日报记者 朱立新 刀琼芬)

 

本文来源:普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