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脱贫攻坚进行时】让人生舞台更宽阔

发布时间:2019-05-17 11:29:02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70年风雨兼程,普洱从一个西南边陲小城,发展到享誉国内外的绿海明珠,其中饱含着一代代厚爱这块热土人们的勤劳付出。新时代的普洱人,不仅

 

70年风雨兼程,普洱从一个西南边陲小城,发展到享誉国内外的“绿海明珠”,其中饱含着一代代厚爱这块热土人们的勤劳付出。新时代的普洱人,不仅有着对这片绿水青山的眷恋,还多了一份勇立潮头追赶跨越的自信,他们的创业故事和行动绘就了普洱大地最美丽的风景线。


林下“掘金”前景好

 

靠山吃山,不但没有坐吃山空,还吃出了一个个绿色产业,一片片绿树青山,甚至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这是记者在无量山和哀牢山深处的景东彝族自治县大街镇勺么村看到的生动发展景象。

 

90后小伙李春楼是勺么村村民,从小立志走出大山的他,两年前辞去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回到家乡种起了滇黄精,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从一名男护士变为地道的药农,回到大山家乡带动乡亲创业致富。

 

“核桃林下的土地就这样荒着挺可惜。”李春楼萌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核桃价格的下跌,山区群众需要拓宽新的增收渠道。他说,景东是核桃种植大县,有的村民一家就种植100多棵核桃树,价高的时候一年收入近8万元,如今,村民在核桃上的收入只有过去的一半左右。

 

在大山里的勺么村,过去没有更好的收入来源和产业项目,乡亲们为了生计,曾经进山砍树、毁林开荒,虽然开辟了一些土地,但由于山地贫瘠,只能种植包谷、麦子等作物,产量低、价值小,不仅没能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还造成村庄后山森林的破坏,一度还遭受山洪之苦。

 

“靠山吃山,只有绿色的青山才靠得住、吃得上,关键的是要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李春楼对山区发展核桃等绿色产业非常认同,前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村里逐步恢复了村后山坡地的退耕还林,村前的台地里也种上了核桃,如今,入夏时节,漫步村里满眼皆绿,到处都是茂盛的核桃林,核桃产业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如今,即使核桃价格大不如前,村民们并没有像过去砍树毁林,而是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寻找发展路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就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李春楼把目光瞄向了林下产业,带领村民成立景东春蕾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滇黄精种植在林下“掘金”:黄精一般种植4年后开挖,亩产大约35吨,由于林下种植绿色生态,合作社每年还将块茎送检,预计每亩产值超过6万元。

 

村里还争取到了100万元的上海帮扶项目资金入股合作社,以“村集体+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模式运作,全村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受益分红。李春楼还按照市场价格半价提供黄精种苗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产品不低于市场价格进行回收。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勺么村16个村民小组种植面积达160亩,林下中药材成为山区群众迈向小康的新希望。


美丽乡村入画来

 

“五一”小长假,景东彝族自治县景福镇岔河村干河村民小组每天都有慕名而来探访无量秘境的游客。“村民生产生活变化很大,不再是传统的种包谷、养猪鸡,如今山坡地里都种上了核桃、茶叶,绿水青山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先后有4户村民搞起了农家乐,大家吃上了旅游饭。”村民廖国伟家的“石头寨客栈”共有5间客房,他说,等进村的土路硬化后,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还要扩大规模、增强接待能力。

 

“来我们村的多是自驾游客,不仅是为无量山的风光而来,更是为我们这个石头寨而来。”廖国伟所在的村是一个风貌独特的美丽乡村,地处无量山腹地,不仅有峡谷险峰、原始森林,村庄还保留了最传统的石头垒墙的建筑风貌,小村子也因此被称为石头寨,仿佛穿越回金庸小说里描绘的无量山古村落。

 

石头寨只是无量山中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景东县依托野生西黑冠长臂猿、无量玉璧剑湖和无量山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无量山“石头寨原始村落”美丽乡村,以“三景区两基地”格局发展乡村旅游。三景区即以岔河村羊山村民小组为核心,以无量玉璧剑湖和高原镜湖湾河水库为平台,围绕高山林泉飞瀑、原始森林、深谷河流自然景观,打造无量山休闲观光、游玩探险、民俗文化体验景区;以岔河村万亩核桃林为平台,发展林下生态特色种植养殖业,分步实施干河、叶家坝、凤冠山休闲避暑农庄,打造无量山产业文化、乡土文化观光景区;以乌龟坝核桃基地为核心,进行招商引资,打造独具岔河特色的核桃品牌,建设核桃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示范景区。两基地就是乌龟坝户外运动营地和“水阁”文化基地。

 

如今,岔河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雏形,从干河村民小组这个石头寨前行,过石桥、观景台,至中科院西黑冠长臂猿野外监测站是一段诱人的森林之旅;这里气候凉爽,层叠山脉起伏如浪,大美山水之间,有原始的石头寨古村落,石头房、石板路,还有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核桃生态林园;还能领略到这里山有多高水有多深的自然神韵……山溪沟边的水碓、水磨、碾子房等等,都是无量山中不胜枚举的美丽乡村内涵。

 

围绕“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打造新环境,过上新生活,实现新发展”目标要求,全力实施生态宜居家园建设,景东县建成省级生态乡镇11个、生态社区2个,市级生态村165个,还着手打造黄草岭、长地山等18个特色古村落美丽乡村。


茶园更绿品质优

 

来到位于澜沧江畔的云南茶窝子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区,一种怀旧复古的文艺范伴随着普洱茶香一起扑面而来。“茶窝子”,既有茶马古道上的老茶窝子,也有茶友聚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这样一群普洱茶爱好者,把景东县漫湾镇的无量山中好茶带到了全国各地。

 

周文军是这个“茶窝子”的筑梦人。作为云南茶窝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7年开始周文军决定全身心投入做茶,最初是走进茶叶产区收购毛茶加工为主,在接触到漫湾这片古茶区后,看到这里有优质的古茶资源,但茶叶毛料在当地乡街子上却卖不出好价钱,他发现问题出在茶农加工技艺上,他决定留下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长期在云南省茶叶产区收购原料,周文军学到了丰富的制茶技艺,他首先从改变茶农的生产方式开始,对茶农的茶叶以收购鲜叶为主,老百姓发现卖茶可以卖树叶子,不一定要自己杀青制茶。同时,带动茶农改进制茶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漫湾古茶的价格很快提升了好几倍,现在古树茶可以卖到每公斤300多元。

 

“在寻茶的路上一直秉承做山头古树纯料,从茶树、鲜叶到成品都遵循普洱茶的古法制作。”周文军深知古茶资源的重要性,不仅制定了夏茶和秋茶都不采的规定,还把有特点的优质古茶树资源都采取直接承包方式进行保护,有的茶农一次性就能有几万元的茶地租金收入。对于承包的茶园又聘请当地茶农进行管护,人工除草,从不打药,形成自己的标准教茶农科学管理茶园。需要除草、修剪的时节,春茶上市的季节,都聘请当地茶农来公司务工,群众有两份收入,保护茶树的意识更强了。

 

随着越来越多茶农制茶技艺的提高,为了让更多茶农参与到产业发展中,2012年,公司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大了与茶农鲜叶收购的合作力度。对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承诺全部鲜叶公司收购,如果遇到不能及时将鲜叶交到茶厂,就让老百姓自己进行茶叶初制,高于市场价收购。“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鲜叶收购每斤还要高出5角钱的价格。”周文军说,目前公司在景东县境内拥有近千亩古茶园基地,覆盖4个行政村400多户茶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

 

在提升茶叶品质上,周文军毫不含糊。2013年,在已经有4个专业普洱茶初制所基础上,他坚持建精制茶厂,仅设备投入就达200多万元,还引进了挑拣普洱晒青“黄片”除杂设备。他还用科学数据来保证茶叶品质,从对制茶环境、温湿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实现茶叶标准化生产。如今,公司每年产量30吨左右,不仅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建立“分窝或吃茶点”,还远销美国、泰国等国家。(云南日报记者  沈浩)




——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5月17日第09版


                                                                                                                   编辑:李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