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脱贫攻进行时】牵着牛鼻子走出脱贫新路子

发布时间:2019-05-08 08:17:11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牵着牛鼻子走出脱贫新路子——景东彭杨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见闻张平 文 李世华 图夫唱妻随打理牛草技术服务驱车从漫湾镇政府大院向南出发
牵着牛鼻子走出脱贫新路子

——景东彭杨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见闻

张平/文  李世华/图

 

 

“夫唱妻随”



打理牛草



技术服务

 

驱车从漫湾镇政府大院向南出发,在金鸡林水库右侧东进,驶入蜿蜒的山路,约莫个把小时,就到了无量山腹地保甸村石洞小组。一路上,葱郁的核桃林枝繁叶茂,成片的皇竹草长势喜人,干净整洁的村道,崭新的民居……眼前的这些景象,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破旧的贫困村。
 

“这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给我们享受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也要感谢咱们的小组长、彭杨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廷东带领我们养牛致富,让我们走出脱贫新路子,迎来了新生活。”养了3头牛的贫困户杨玉强对脱贫摘帽充满信心。
 

景东彭杨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漫湾镇保甸村石洞小组,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和外销,2017年11月成立,注册资金868万元,注册会员27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2户。理事长彭廷东是漫湾镇优秀共产党员、石洞小组长。目前,该社引领带动农户养殖黄牛1300头,先后将160 名社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58 名社员成为合作社骨干,合作社已成为漫湾镇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用我们山区丰富的牧草资源优势和寨子里老百姓习惯养牛的好传统,我们选准发展肉牛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彭廷东侃侃而谈。
 

今年35岁的彭廷东高大健硕、年富力强,浑身充满创业的活力。16岁初中毕业后的他回家就帮家里养牛,看牛、逗牛、遛牛是他的拿手好戏,牵着牛鼻子满村跑是他的家常便饭,自小喜欢牛的他还倾心钻研本地黄牛养殖和防病治病技术。2008年起,不仅把牛养到20多头,还做起了贩牛生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牛老板”。
 

2018年,在保甸村“两委”的支持下,合作社与有发展肉牛养殖能力的82户建档立卡户主动联结,并签订了《肉牛养殖协议书》。到目前为止,合作社辐射带动保甸、文冒、昔掌、漫湾4个村29个小组816户发展肉牛养殖业,并为贫困户销售肉牛246 头,贫困户户均收入9000 元。
 

“合作社是怎样运作的呢?”
 

彭廷东告诉我们: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养殖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方式,把养牛业作为石洞小组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推行“母牛寄养、犊牛赊养、技术帮扶”的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母牛寄养”模式。由合作社向有饲养能力的贫困户提供良种母牛1头进行科学养殖;针对无力支付牛款的贫困户,合作社先垫付,待犊牛出售后从牛款里扣除。这个模式涉及贫困户40户,共发放寄养种母牛40头。石洞小组贫困户阿秀粮家寄养母牛1头,现已产犊2头,价值近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犊牛赊养”模式。由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1-2头犊牛或育肥牛进行科学饲养,待牛育肥出栏后由合作社按市场价统一收购,牛本金扣除后返回给贫困户。这个模式现已发展到40户,共赊养育肥牛156头。三是“技术帮扶”模式。合作社邀请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对社员进行科学养牛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400人次,并上门无偿服务,对个别特困户所需的一些兽药和饲料费用由合作社帮助解决……三大模式的运作,82户建档立卡户已有61户实现养牛脱贫;未脱贫的21户也已打牢了养牛稳定增收脱贫摘帽的基础。
 

牵着牛鼻子,走出脱贫新路子。彭廷东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合作社将管护好现有的738亩牧草基地,保证优质牧草饲料的供给;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管理,多方筹措争取资金让更多的贫困户养得起牛、养好牛,牵着牛鼻子脱贫致富奔小康。
 

 

【采访后记】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漫湾镇始终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当家产业,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鼓励发展一批带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扶贫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贫困群众铺就了一条坚实的脱贫致富之路。芸芸众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脱贫攻坚这个战场上泛起朵朵浪花,景东彭杨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众多浪花中的一朵。



                                                                                                                        编辑:李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