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精准扶贫】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布时间:2017-04-18 11:03:05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陈琪 文 图冬东马铃薯丰收冬马铃薯收获收获喜悦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本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勤劳无畏的人们却敢于打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
 

陈琪 文/图



冬东马铃薯丰收



冬马铃薯



收获



收获喜悦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本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勤劳无畏的人们却敢于打破自然规律,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冬天的土地上,春天也就变成了收获的季节。眼下,正值景东县大街镇冬马铃薯收获的季节,农民群众徐徐拉开采收冬马铃薯大幕,演绎春天丰收的喜悦。
 

扯开绿中带黄的马铃薯茎叶,锄头一起一落,一颗颗硕大的马铃薯被翻滚于松散的泥土之上,成陇连片,然后将马铃薯分级装入纸箱内包装成箱,等待过秤……在大街村树林小组,弯腰低头收获中的农户正在挥汗如雨,热闹喜悦的丰收场景让人不忍打扰。
 

休息间隙,树林小组组长、种植大户杨正聪与前来查看冬马铃薯收获情况的大街镇农技中心主任罗开智坐在田垄上,点燃香烟,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起大街镇种植马铃薯的“历史”。
 

从无到有
 

大街镇地处哀牢山西麓,海拔1200至2684米。者干河蜿蜿蜒蜒,从北至南纵贯全境,造就了东北西南高、中间低的者干坝子。坝区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100至1300毫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之经者干河的长期洗礼,两岸土地肥沃。
 

民国年间,景东境内高寒山区以刀耕火种的形式,零星种植小山洋芋,分紫、白两种,可作主食或作为蔬菜,此品种虽味纯质好,但产量低,且生产地域仅限海拔1700米以上地带。因此,没办法引种到坝区,者干坝子与马铃薯并没有任何瓜葛,更别说种植马铃薯。
 

20世纪70年代,与全国各地一样,云南经济建设开始复苏,省城建设开始回暖。一些做木材生意的景东人,开始往省城运木材,空车返回不划算,脑子一转,就从省城或中甸县装些马铃薯带回景东,作为蔬菜销售,一来二去发现冬马铃薯比粮食的经济效益高。这令农业部门和农户眼前一亮。
 

看到马铃薯的发展潜力,农业部门于1973从中甸县引种种植,但受当时“以粮为纲”政策影响,重视程度不够,引种未获得成功。两年后,又从寻甸县引种试种获得成功,种植地带扩大到坝区,但受商品经济的禁锢,未形成规模化种植。
 

功夫不负有心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实行多种经营体制,结合景东县特有的气候、土壤条件,马铃薯产业作为又一新兴产业被县委、县政府所重视。1983年,农业部门成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会泽引进“合作88”脱毒马铃薯试种成功,并在大街镇推广种植冬马铃薯1842亩,总产量达2918吨。也就是这个时候,大街镇农民群众才真正意义上尝到种植马铃薯的甜头。
 

有意为之
 

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街镇的冬种马铃薯是在偷偷摸索的情况下跟着感觉走,那么,1999年以后的冬种马铃薯便是在更开阔眼界下的有意而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199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街镇党委政府顺应形势,以战略的眼光,调产业、定思路,经过调研论证,果断决策,充分利用者干坝子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区位优势,抓住冬季马铃薯市场供不应求的机遇,大力发展冬马铃薯种植。当年种植冬马铃薯3018亩,总产量4640吨,实现产值211.26万元。
 

此后便愈发不可收拾,冬马铃薯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一些胆大心细、头脑好用的人,在不断摸索和外商的熏陶下,逐渐认识到大街镇冬马铃薯的商机与潜力,主动做大产业的同时,成立冬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小规模种植的农民组织起来,抱成一团,使农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冬马铃薯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实现了大街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数年的摸爬滚打,大街镇人积攒起种植冬马铃薯的生态经验:大量农家肥做基肥,不用或少用化肥,种薯提早下种,提早成熟,抢在大量冬马铃薯成熟前上市……这些都使得大街冬马铃薯的卖相、品质及价格得到了保证。
 

几经波折
 

大街镇冬马铃薯种植,并非一帆风顺,其遭遇的挫折、打击,非亲身经历,无法体会其种的滋味。

冬马铃薯高产、优质的首要因素取决于种薯的质量。景东县一直在不断寻求优质种薯路上前行:1973年,从中甸县引种,以失败告终;1975年又从寻甸引种试种获得成功,但未形成规模化;1983年,从会泽引进“合作88”脱毒马铃薯试种成功;2007年,从会泽引进“会—2号”种植失败;2010年,从丽江引进“丽薯6号”,种植成功。
 

景东县农科局经受住打击,凭借不抛弃、不放弃的毅力,不断试验、比对,最终将“丽薯6号”、“合作88”作为全县重要种植品种。
 

有好种薯还不够。由于景东气温偏高,降雨较多,病毒毒源多且复杂,传毒媒介多且危害严重,品种退化速度快,容易造成商品薯产量低、品质差,更不适宜就地留种。从气温低的地方调入种薯,成为种植户的必然选择。但巨大的种薯需求,以及优劣种薯、地域条件或种植户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引进薯种不适宜在景东生长。
 

2007年的种薯之痛,是最让人们难以忘怀的。那一年就是因为种薯不适应本地气候、地域引发的。“会—2号”种薯种植周期较长,成熟期移至4月中旬,而4月正值景东雨季,大雨滂沱,收购车队进不来,加之当年茶叶价暴涨,茶叶工价水涨船高,农民群众全跑去采摘茶叶,马铃薯工人请不来,大量马铃薯泡在水中发霉、腐烂,薯农欲哭无泪,亏损严重。
 

走上正轨
 

口碑好,销量也不愁。收获季节,总可以看到一些北京、郑州、湖南、安徽、天津、成都、新疆等地,操着不同口音的老板奔走于小镇的田间地头,买马铃薯,谈价钱,一辆辆挂着不同地区牌照的大货车停在路边,等待装卸。
 

经朋友介绍,从武汉赶来的罗明好就是众多收购商中的一个。今年,他们一行9人从3月中旬就到大街收购马铃薯,现已收购10车,每车32吨以上,主要运回武汉当地市场进行销售。
 

“这里的马铃薯芽眼浅、个头匀、淀粉足、口感好,很适合鲜吃,再加上比内地种植品种提早成熟,销量不愁,我预备再收购10车。”在收购点,罗明好一边称重一边把红彤彤的钞票递到种植户手中。
 

近年来,大街镇充分利用冬季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优势,搞好冬农开发。对内,抓好冬马铃薯栽培、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开展良种推广,栽培、管理技术类培训共计50期、5200人次;做好冬马铃薯科研、开发、推广、好种薯、化肥、农药、农膜供给等社会服务工作。对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招商引资,解决生产和流通等环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处理产量与质量的关系,调整结构扩大面积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科技与生产的关系,生产与销售的关系,使冬马铃薯产业在一体化、优质化、市场化运作中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大街镇冬马铃薯的发展不断提速,一组数据,便能充分说明这一切——
2016年,全镇共有4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1400户农户种植冬马铃薯6000亩,平均亩产2.8吨,比上年每亩2.6吨增0.2吨,总产量达16800吨,总产量比上年15600吨增1200吨,平均每吨2100元,平均亩产值5880元,总产值达3528万元。

 

助力脱贫
 

“过去,在自家土地上种水稻,忙活一年,只够填饱肚子;现在,不荒废水稻的同时,一亩地还能净收六七千块钱!”正在田间收获马铃薯的农户谢红和满脸尽是丰收的喜悦。
 

谢红和是大街镇大街村树林小组一位普通农民,一家4口为了摆脱贫困,曾把守护几十年的土地出租,拿着一年3000块的租金,背井离乡,到处打工,日子总不见好转。近年来农村政策越来越好,乡亲们种马铃薯发了。他思前想后,一家人还是决定回家学别人种起了马铃薯,一季下来,3亩地就有2万多元收入。今年,谢红和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谢红和更是迎来了曙光,国家补助一部分、自筹一部分,140平米的二层小楼竖起来了。房子盖起来了,产业做起来了,谢红和的干劲越来越大,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
 

马铃薯生长周期短,比起种植精细作物更省时、省力,且经济效益高。树林小组62岁的熊应富老俩口也没有闲下来,盘活了家里的2亩8分地,单今年种植丽薯6号就赚了1.86万元。“这小洋芋蛋种起来也不费劲,种植、收获这两段最忙的时候,亲戚邻里都会帮衬着,我们老俩口决定一直种下去。”熊应富蹲在地头,一手摩挲着大个的马铃薯,乐呵呵地说。
 

“今年的马铃薯长势特别好,因为薯种好、保水措施好,产量提高了很多,价钱虽比不上去年但也不赖。我家种了6亩多,个头都是这样大,按每公斤2元计算,6亩可卖到4至5万元!”大街村监督委员会主任王景标看着自己将要出售的一箱箱马铃薯,喜从心出。
 

大街镇大街村树林小组有82户303人。多年来,他们一直采用自给自足的一年两稻传统耕作制,经济收入低,村民家家贫困。从2010年开始,镇党委政府鼓励大规模种植冬马铃薯,整个涉及者干坝的土地都种上了马铃薯,到2016年,种植冬马铃薯多达75户,种植面积350亩,总产量1155吨,总产值达315万元,无疑,冬马铃薯已经成为树林小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蛋蛋”,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回溯大街镇冬季马铃薯种植,有艰辛更有收获。大街镇党委书记魏启勇说,镇党委政府结合者干坝实际,把培植产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冬马铃薯种植示范样板,放手推广冬马铃薯种植,培植马铃薯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冬马铃薯的稳健增收,就像一场及时春雨,让农民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美好前景。
 

居安思危,除了单一的冬马铃薯种植和销售,大街镇也积极探索新的冬马铃薯产业出路,镇党委政府举办了“全薯宴”,48道用冬马铃薯制作的菜肴,令参观者大为惊叹的同时也大饱了口福,极大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实现马铃薯产业升级,进一步打响了大街镇冬马铃薯品牌,促农增收。
 

阳春三月,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微风轻轻拂过,大街镇田野里到处是农民群众采挖马铃薯忙碌的身影,满地金黄的马铃薯正向我们招手。我们坚信,大街镇冬马铃薯的未来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