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爱心延寿,传递中华民族敬老美德

发布时间:2013-08-05 09:27:46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李小树,生于1926年,属牛,终生没有结过婚。没有...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李小树,生于1926年,属牛,终生没有结过婚。没有亲人,连近亲也没有半个。她88岁高龄,是目前村里岁数最大的人,村里老老小小的人,都称她为“阿树嬢”。她一个孤寡老人,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力,连走路都已经非常吃力,靠什么活到88岁呢?带着这样疑问,我们到她所居住的景东县漫湾镇五里村民委员会大井房村民小组进行了实地采访。

        我们看到李小树时,她正在吃晚饭,菜也是农村家常菜,有煮腊肉、炒洋芋片、青菜汤等。看着她充满惬意地在吃饭,我感觉她胃口不错,气色还好。我们一问才知道,这几天刚好轮到蒋旭家送饭。

        刚刚给李小树送饭的是蒋旭他妈,看上去50多岁年纪。她告诉我们,以前“阿树嬢”会做饭吃的时候,菜蔬就是全村人家供着,只要她去要,没有哪家会拒绝给她。过年过节,或者在平时,哪家吃什么好肉好菜,都会端一份过去给她。就在2013年春节,小组里好多人家都端饭菜过去给她,她吃不完,浪费了很多。以往就会这样,有时候,好几家都送去饭菜,吃不完;有时候,这家以为那家会送菜饭,那家以为这家送了,结果一家也没有送菜饭去。

        2013年春节刚过,在小组长袁光怀倡议下,小组群众共同商量后决定:轮流给李小树送饭菜。这样,避免了没有人送饭菜或送重复后出现浪费现象。蒋旭的母亲说,送饭的人家都是自愿报名,已经报名29户,每家送6天,周而复始轮流。如果轮到自己家送菜饭,但是临时有事情不能送,那么就自己家请别人家代送菜饭。有时候,遇到李小树身体不好,起不来,送饭的人要把她扶起来,给她喂饭。

        去给李小树送饭的人,早上要负责把李小树关灯,晚上要把她开灯。送饭去的时候,还要把她打扫卫生,把蓄水缸放满水。送饭的人发现她生病了,就告诉组长袁光怀,由袁光怀请医生来帮医治。李小树每月有一类低保160元,高龄补贴20元,60岁之后补助60元。这些钱全部存在卡里,用于平时的医药费和添置衣物,剩余部分,为她存储着,作为以后安葬费用。小组已经为她买好棺椁、寿衣。另外,该小组出外打工、做生意或工作的人,春节回家,都会到“阿树嬢”家,送给她钱、衣物或食品。李小树不会用钱,有些人说,给她钱她没用处。送钱的人说,尽到一点善心,我们觉得心安,这总比到山神庙烧香磕头好些。2012年,时任景东县常务副县长李青松,到漫湾大井房小组调研,了解到李小树是一个年近90的孤寡老人,给了她200元人民币。

        小组长袁光怀,看到她棉被破旧,到镇政府要来了两床棉被给她。另外,镇党委、政府特意买给李小树一些引水管子,袁光怀约上一个人,义务把水架通。

        李小树从小失去母亲,随着父亲流落到大井房小组定居。父女俩相依为命,父亲死后,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世上。小时候一场疾病,李小树左眼失明了,现在,右眼也视力模糊。以前,她居住的房子,在一棵大树下,房子破烂不堪。小组里的人,担心她被雷击,帮她迁徙到现在的新居住点。建房费,由昆明药检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捐了4000元,加上茅房改造项目,合计7000余元,建房地基袁光怀家无偿提供。

       儒家经典里说,“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而赡养,是理想的社会”。正是大井房小组群众民风淳朴、心地善良,让李小树一个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安然享受晚年生活。也正是村邻的爱心,像一剂长生药,使李小树得以活到耄耋之年。这是一股和谐、文明之风,三千来,在神州大地生生不息地沐浴着一代又一代人。

        袁光怀说:“‘敬老得寿’,我们要给年轻人树立一个榜样,让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传递下去。”( 王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