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感动银生】风吹麦地

发布时间:2019-02-15 09:47:34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华东政法大学支教团感动银生组委会授予华东政法大学支教团的颁奖词: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远道而来



 



华东政法大学支教团
 

感动银生组委会授予华东政法大学支教团的颁奖词: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远道而来,你们在土里播种希望,在成长中创造可能,你们以春雨的姿态,浇灌秋的果实。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镇麦地完全小学,简称麦地完小,地处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镇麦地村,学校始建于1962年,后几经撤并,2015年,在共青团景东县委和华东政法大学的支持与合作下,麦地完小加挂一块华东政法大学附属麦地小学的牌子。此后每年华东政法大学均会派遣研究生支教团前来任教。
 

世界得到改变,并不是因为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每人都做了一点点。至今,已有3届共15名支教老师先后进入麦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三年多来,他们一直坚守于这海拔二千多米的滇中高地,陪伴着麦地村的孩子们,用自己的青春接力西部志愿扶贫支教计划,用自己的行动为麦地完小的建设添砖加瓦。
 

充实师资队伍,教学成效显著

 

麦地完小现有教师13名,包含3名当地教师,4名云南省特岗教师,以及6名华东政法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这些支教老师均为本科应届毕业生,他们的到来为麦地完小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教师队伍年轻化,充满了朝气与活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到来充实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大大减轻原有教师的工作负担,形成了一名教师专任一门主课的局面,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和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小,支教团成员与孩子们亦师亦友,既是学习上的好老师,又是生活上的大哥哥大姐姐,关系十分亲近。但同时,他们也以一名正式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常常牺牲自己的午休或延长晚自习,及课后个别辅导学困生学习以提高学生成绩。
 

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相对城市的孩子而言,普遍缺乏一些基础的课外知识,很多似乎是常识的内容仍旧需要通过课堂慢慢渗透。所以支教团成员结合自己学习经验和麦地实际情况授课,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事新闻,引入各种比赛和活动,以此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积极性,拓展课外知识,并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发现每一个孩子未知的潜能。
 

重视德育工作,完善少队建设

 

过去,麦地完小的德育工作和少队建设较为薄弱,举办活动的能力有限。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努力下,麦地完小的德育及少队工作在组织建设、素质教育、养成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完善组织建设,落实常规工作
 

组织建设是少先队组织发挥功能的重要基础。经过三届支教团成员的努力,麦地完小在初具形态的少先队组织体系和干部队伍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协调组织发展,使得少先队常规工作和自身建设得以落到实处。
 

第一,搭建组织体系,完善干部队伍。麦地完小有约200名少先队员,三年来,学校大队辅导员均由支教团成员担任,并成立了两届大队委员会,并根据队章的规定对各中队、小队的人数进行了调整。同时,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正式入队前,先成立了少先队麦地完小一年级预备中队,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少先队组织。基本构建了“大队—中队—小队”的完整的少先队组织体系,为各项少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人才基础保障。
 

第二,落实常规工作,强化自身建设。常规工作是少先队“存在感”的基本体现,也是少先队认识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结合建队日及党的各种重大活动,大队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队课活动;培养、发展了新队员41名,并在入队前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入队教育;各中队也相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爱队爱校”主题班队会,通过主题队课的形式加强自身建设,让少先队员充分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历史、性质和发展方向,加强了少先队员的先锋意识和对少先队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其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围绕学校中心,注重素质教育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和支教团成员的努力配合下,学校的教务、教学、德育、少队工作紧密围绕学校中心,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线,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踏实、坚定的前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第一,服从学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学校统一领导下,学校的少队、德育等工作时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展开。过去三年,支教团成员积极协助学校进行消防、地震、食品安全等各类演习活动,筹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工作,参加气排球运动会及文艺表演等各项工作,开展主题黑板报评比18次,涉及推广普通话、喜迎十九大、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20多个主题,既围绕学校中心又落实少队常规,使队员得到多维度、全方面教育。
 

第二,配合部门安排,丰富活动内涵。为了更好地提升少队工作的主题性,学校少先队工作积极与安全、德育、教务教学等部门联动,结合安全教育管理、思想道德建设、学习规范养成等工作内容与少先队员实际需要,举行“国旗下讲话”64次,开展安全教育班队会、宿舍安全与常规检查等,将少队工作与德育教育、教学需要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使少队活动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深化自主管理,加强养成教育
 

少先队的工作主体是少先队员,工作对象也是少先队员。在少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队员为主体、辅导员为协助、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自主管理模式。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校少先队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未来的队员素质养成教育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一,增强民主观念,培养责任意识。2018年,在支教团的组织策划下,麦地完小召开了第一次少先队全体代表大会,并有幸邀请到华东政法大学团委的领导为大会致辞,大会通过全体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第三届大队委员会成员。在会议的准备阶段,各中队事先酝酿大队候选人并公示,参与并体验了民主选举的过程,切身感受民主的氛围;共征集提案18份,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了队员们的主人翁精神。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自我管理。为了更好地满足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少队与德育处积极配合制定了《“文明班级”评分细则》和《“示范寝室”评分细则》,初步建立起了班级轮流值勤与“流动红旗”示范制度,并通过三年的不断调整,对两份评分细则进行了适应性和操作性的修改。如将“流动红旗”的评选周期从一月一次调整为一周一次,进一步促进班级、寝室之间的良性竞争;扩大评分范围、评分次数;承担并确立了以三、四、五、六年级作为校园卫生的值勤主体,以大队委员会作为少队行为规范的值勤主体并配合生活老师对宿舍区及其他行为规范进行检查的主体责任;在三年中开展检查700余次,颁发流动红旗20余次,学生在检查过程中提升了自我管理水平,促使学生将文明习惯内化为自身的需求,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第三,搭建工作平台,队员积极参与。为了充分调动少先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支教团成员们在各项活动的组织筹备、主持演出等环节均十分注重锻炼少先队员的工作能力。除每周的升旗仪式外,在各类学科竞赛、文艺比赛、少队仪式、元旦运动会、六一晚会、六一游园会等20余场全校大小活动中,也均由少先队员担纲主力,负责活动筹备与主持工作。
 

四、利用支教资源,创新活动模式
 

第一,创新素质教育,引入第二课堂。因为交通、教育、生活环境的原因,麦地的孩子极少接触外面的世界,除了语文数学等主课知识的学习,在社会常识以及素质知识等方面的教育较为欠缺,因此,支教团利用自身资源,依托少队工作平台,创新素质教育方式,引入第二课堂。过去的三年来,支教团成员凭借自身专业特色和兴趣爱好,深挖队课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特色主题队课”共计24门、192节次,涵盖人文素养教育、学科特色教育等六个大类,内容涉及旅行见闻、影视鉴赏、音乐美术、运动健身、折纸棋艺、人文历史、知识教育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具有麦地特色的、学生喜爱的队课形式。将鼓号队、合唱团、啦啦操列为常设性兴趣课程,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亦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素养。
 

第二,搭建工作平台,丰富活动内涵。面对学校活动有限的瓶颈,支教团成员结合学校少队工作,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内涵需要,每年都举办包括广播操比赛、合唱比赛、写字比赛、绘画比赛、汉字听写比赛、口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并每年举办元旦运动会、六一晚会、六一游园会等大型活动,吸引全校学生参与,共有600余人次学生获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风采展示平台,一方面加强了麦地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麦地完小是全县范围内唯一开展写字比赛的村级完小,更是在“班班诵经典,班班有歌声”集体朗诵合唱比赛中邀请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团委、县教育局、团县委、中心校等领导现场莅临指导。

牵手爱心助学,共筑多彩校园

 

送暖助学、扶贫帮困是散发人性真善美的公益活动,除正常教学工作外,支教团还热衷校园公益事业,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麦地完小争取更多的物资资源。
 

在支教团成员的努力下,三年来,麦地完小共获得各类社会奖、助学金82000余元、各类衣物文具等80余箱;针对麦地完小图书资源稀缺,书籍内容陈旧、学生课外阅读面局限的实际情况,支教团发起图书捐助活动,累计接收图书5000余册,价值逾10万,建成麦地图书室一间;通过联系外界爱心人士,累计牵手“一对一”贫困生结对帮扶12对,帮助学校以及贫困学生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虽高山万重,却难以阻挡支教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麦地村地处深山,经济落后,学生家庭普遍贫困,有近20%的麦地学生为留守儿童。为此,支教老师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和心理咨询室,每周固定开放,陪他们学习、聊天,和他们一起看书、一起打球、一起吃饭,走进他们的内心。此外,他们还利用双休日到各自带班学生的家中与家长交流学生最近的学习、成长情况,为那些留守儿童送去他们所欠缺的关爱。虽然路途是漫长而疲倦的,但是回首走过的道路,涌上心头的永远是无悔与欣慰。
 

开展上海游学,助力学生成才

 

麦地完小位于哀牢山深处,距离县城有2.5小时车程,距离昆明有十几小时车程,如果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经历一些不同的事情,对一个学生而言对一个家庭而言,可谓是弥足珍贵的机会,因此“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梦想,是支教团一直坚持的目标。
 

自2014年华政团委决定在太忠镇麦地完小基础上建设“一所城市希望小学”以来,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配合本校团委,利用母校位处上海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连续三年开展麦地师生“来沪游学”活动项目,总计组织麦地完小优秀师生3批次师生共计36人次前往上海参观高等学府、名胜古迹、现代都市,通过和当地学生、教师的互动与交流,助力麦地学生成长成才。
 

上下互动交流,齐心共克难关

 

秉承着做温暖正义的华政人和支援西部奉献力量的精神,自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进驻麦地完小支教以来,当地教育部门、团组织的领导和老师们对研支团成员关心山区孩子发展、弘扬志愿者精神十分重视,经常前往麦地完小看望和慰问研支团成员,这也为研支团反馈教学工作、生活情况以及思想动态提供了真诚交流的机会与平台。
 

支教团成员们在与领导和老师们的交流中,对学校的教学教务、校园安全以及文化艺术活动开展等方面工作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大家表示一定会接好支教服务的接力棒,传承往届支教团对于麦地完小支教活动的热忱奉献精神,传递爱心正能量,为麦地完小带来不一样的新气象,让华东政法大学支教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惠及更多山区孩子。

 

后记
 

时间过得很快,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期也即将结束,新一届的支教队员亦已经选拔完成。变化的是每年的名单,但不变的是支教人的铮铮誓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他们,正用自己的行动在云南滇峰书写着一段别样的支教年华。
 

正如他们所说的:“我们会因为孩子们送的小礼物高兴得傻笑不止,也会因为一场考试的失利被他们气得发烧挂盐水;会因为后进生背诵出一首古诗骄傲得恨不得告诉全世界,也会因为成片成片的“捣蛋鬼”无数次地想要买一张最近的机票赶快逃离这个地方;会想把自己最温暖的一面展现给这帮可爱的精灵,却又担心离开的那天伤害他们又伤害自己,所以只能不断地收起自己的笑脸扮演着不太平易近人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