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黄草岭:无量山中桃花源

发布时间:2014-05-12 15:53:16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上大学时,特别喜欢背诵《桃花源记》。晚上,躺在被集体关灯后的黑暗里,想着桌上大堆未竟的课题,郁闷之余便会轻声地吟诵起来,背到忽逢桃...

 

上大学时,特别喜欢背诵《桃花源记》。晚上,躺在被集体关灯后的黑暗里,想着桌上大堆未竟的课题,郁闷之余便会轻声地吟诵起来,背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以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时,总会得到室友们的齐声附和,之后,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地构想着各自心中的桃花源,直到冷不丁传来一句:“醒醒吧!那与世相隔的梦幻境界,不过是陶渊明的空想,否则怎么会有后面‘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呢?

说来真是一个迷惑千古的结局。想那“渔人”,在离开桃花源之时,一路均做了标记,后来竟然“不复得路”,难道桃花源真的只是一个虚幻的“乌托邦”?是陶渊明提供给世人的一个理想生活的模式?然而,多年以后,在遥远的无量山腹地,我竟幸运一如文中“捕鱼人”,若干年的寻寻觅觅,终于邂逅了心中的桃花源。

倘若不是亲眼目睹,谁又能想到,上苍竟然在这群峰云集的无量山深处,圈点出—个名叫黄草岭的村落——一方让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

汽车在蜿蜒的山村公路上行进,这是刚刚修通不久的黄草岭通向山外世界的路。路两旁山高坡陡,植被丰富,奇树蔽日,平时在城里花盆中才能见到的杜鹃花,在这里长成了大树,花大如盘,洁白如雪,张扬着顽强的生命力。野石斛花、山茶花、无量含笑等珍贵花卉遍洒山中,灿若繁星。

将车停在村公所,站在岭上这块大平掌上,昂首是峰,平视为林,低头有景。天边的群峰灰暗迷蒙,笔架山、猫头山、背娃娃山等无量诸峰尽收眼帘,气势磅礴、仪态万千。夹道数百步间,盛开着一种奇异的花朵,叫做“地涌金莲”,此花无叶,顶头开着硕大的莲花状的花朵,一直金灿灿地在路的上端延伸。下一段坡,转几个弯,扑面而来的,是云雾般飘渺的桃花和梨花。正是早春时节,晚照中一片桃红李白,间或露出些道路、谷场,或农家炊烟袅袅的石瓦粉墙。黄草岭人家的屋顶是由清一色的石板建盖,村民们将无量山中巨石劈成厚薄均匀,大小适中的方块,建成冬暖夏凉的石板房,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果树林中。

村主任将我们引进一户人家,这是一个极为宽绰的院落,洁净的天井边,一树梨花开得正盛,素雅的木格窗前几蓬兰草摇曳生姿。二楼的房梁上挂满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和硕大的火腿。石头砌成的墙面上以及低矮的鸡舍顶上,层层叠叠地累挂着养蜜蜂的“蜂桶”。蜜蜂们嗡嗡嘤嘤地忙碌在梨花深处。院落里的每个元素都透着踏实、安宁和富庶。

好客的主人热情地迎了出来,又搬凳子又到茶,还端来了一盆新鲜的蜂蜜,蓄积在蜂巢里的蜜汁金黄饱满,用筷子轻轻夹了一块放进嘴里,满口的清爽香甜。

主人是一对60多岁的夫妇,操着着浓重的川音,谈吐的语言习惯竟与景东任何一区的方言都不一样,一问才知道,原来在两百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一行十几人逃难进入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生存他们劈山开地,起房造屋。房前屋后种桃种梨种樱桃,田间地头种桑种麻种荞麦。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春赏花、夏看绿、秋品果、冬观雪的美丽家园。

真是无巧不成书,《桃花源记》中生活着的也是一群避难之人,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他们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他们的“怡然自乐”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陶渊明笔下的那情那景竟然与眼前的黄草岭如此的神似,不禁让我叹为观止。

黄草岭确实很美,虽朴实无华、清秀如水却又神韵无穷。四季井然有序的安排着黄草岭的收获:火红的花椒、硕大的蜜桃、肥壮的刺包菜、还有樱桃、黄梨、木瓜、石榴……一茬连着一茬的农事让黄草岭人一直恪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

那天傍晚,我们就在那户农家吃饭。院子里摆上古朴的桌子,不一会,丰盛的菜肴陆续上桌,肉质鲜美的无量山乌骨鸡,肥而不腻的老火腿,鲜嫩的刺包菜,味道独特的大麻菜,香甜的苦荞粑粑蘸蜂蜜,每一道菜都渗透着主人家的真诚与慷慨。席间仍是要喝自酿的包谷酒,要唱古老的祝酒歌。主人对我们这些山外来人的一番情意有如《桃花源记》所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如陶诗:“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便作乐,斗酒聚比邻。”

酒过三巡,村主任不禁有些醉意,他有些结巴的说:“如今到我们村的人是越来、越、越多了……多了好啊!这里是什么地?这里是黄草岭……”

是啊!尽管现代社会气息无孔不如,但黄草岭依然我行我素,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仿佛无量山麓澜沧江里一条悠然自得的小鱼。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是黄草岭,是他们的家,祖祖辈辈就这样自自然然地生活着。

然而我却禁不住地想,这里就是“桃花源”,它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生活符号,一种文化标记。这种远离尘世,怡然自乐的生活更不是空想,它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我,比之误闯误撞入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渔人”却要幸运得多,因为黄草岭——这真实存在于无量山中的桃花源,当你想要再度领略她的神韵时,无需担心“不复得路”而“处处志之”。慕名前来游赏的人们,也决不会成为寻觅这一方胜景未果而遗憾终生的“南阳刘子骥”,因为,那闻名遐迩的无量山便是它永恒的地理坐标。(黄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