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哀牢之石 按造物主的旨意集合

发布时间:2016-10-12 08:31:23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哀牢山境内的喀斯特地貌似一条无限延伸的路,异军突起的石头立在大地上,像结了痂的伤口,更像是受了某种神秘旨意,在此集结。人总是只看到

 

 

哀牢山境内的喀斯特地貌似一条无限延伸的路,异军突起的石头立在大地上,像结了痂的伤口,更像是受了某种神秘旨意,在此集结。人总是只看到表象,不知这些石头早在地底下就已经商量好了,它们如带状分布,看似毫无瓜葛,却早已联系紧密。
 

 

小龙街白石岩,在细雨里攀爬至山顶,可见供奉的神灵,蜿蜒的山洞,山洞里清澈的圣水。《景东民国县志稿》中曾记载:“……(白石岩)属北区二段。巨石巉岩,形如手掌,甚宽。涧高百余丈,昔人建营于此。顶上有石洞,大如盆,四时水满,新鲜清洁,乡人谓为仙水,多取之以除疫。塑观音像于其上以祀之。”在乡间,人的信仰简单而质朴,一株树下插了几株香火,就成了神树,没有人再砍;一个石头上插上几株香火,便成了心中的神,供奉不绝。人们要向神祈求的实在是太多,求家运,求姻缘,实现了一件,还有另一件。
 

 

住在岩下的余开富和我们聊起白石岩的历史,作为余国琪的后人,从他口中听到的故事总是更多些。余国琪是郡北白石岩人,同治年间曾在维西任过职的他,据说是最早在白石岩定居的人。白石岩曾是南岸最早的办公机构,古钟鸣响,烟火缭绕,亦是饱经沧桑的古战场。
 

 

白石岩现有石砌围墙,据传是当地民众利用石岩抵抗匪乱时建成。石墙高数丈,筑有炮眼,墙边凿有石级楼梯和瞭望哨点等。素来兵家险地,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明清朝代,南岸村及附近民众在兵荒马乱中依赖此岩得以保全生命。
 

 

神与人总是息息相关,神邸与民居也紧挨着,人在神的护佑下过日子,神仙的生活也沾染了人间烟火。白石岩之下围绕着几亩良田,新栽种的稻谷酝酿着一场丰收。每一株浸润过香火的植物都有神灵的保佑,长出饱满的谷穗,供养出质朴醇厚的人心,让南岸这个哀牢山中的村落始终充满纯真。
距离白石岩不远的天生桥也是众多石头群的一道剪影,在两座山之间横生出一道形类长虹的石桥,宽二丈余、长约六丈。整个造型天造地设,不假人工,是哀牢山喀斯特地貌的一朵奇葩。

 

 

再往南就是太忠小石林、大街石洞寺、花山天华寺了。贡生纪福清属北区人,文思敏捷,过目成诵。曾在白石岩附近的乐育堂教读四十余年,从学者众多。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他曾游历白石岩、石洞寺、天华寺等地,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知他是否是第一个发现这一片山石有着联系的人,而顺着某种不可知的指引,把这些暗中交通着的庙宇都走了一遍。
 

 

关于这些散落在哀牢山上的石山,有许多传说,这些传说相互联系、补充,甚至重合,石洞寺与十几里外的天华寺在传说里是感情要好的姊妹神仙,天华寺旁的躲贼岩又是它慌乱赶路时遗落的一只鞋。又或者,这些顺着哀牢山系一路往南延伸的喀斯特地貌的乱石,是某位神仙未能在天亮之前赶回天庭的一群羔羊,于是在第一缕阳光撒向哀牢之时,混乱地滚成了一坡石头。这些山石按造物主的旨意集合,终将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里被某种神秘力量唤醒,带回天庭去。
 

 

山寺之下,瘦削的岩石上盛开粉色花朵,是韭莲。韭莲耐风雨,在风雨即将来临时非但毫无惬意,还常常花开旺盛精神倍增。它们常在喀斯特地貌的石缝里生长,白石岩也是,小石林也是,石洞寺也是,一路延伸至天华寺,始终花开不败。相比较坚硬的岩石,韭莲是草,伏于低地的草,像使徒一样谦卑。但它也是花,与日争辉的花,像诸神一样傲娇。在开花之前,韭莲经历了半年的潜伏期,终于在入夏酝酿了一场突围。在这些坚硬黝黑的石头山下,它们匍匐着,遍布着,进攻着。那些油墨一样碧绿的细长茎叶上开出娇嫩的粉色花朵,嫩黄色花蕊轻易就点燃了整片山野。如此普通的一株植物,却能够集结千万株植物,与大地连成一片,开出比雪莲还骄盛的今夏。
 

 

花谢了,来年必定还会再开,山石却始终屹立,动辄成百上千年。天地造化,荣枯有数,向自然界所有的坚守致敬。(王潇跃/文  三月雨  魏启勇 王潇跃/图)

                                                                                         编辑:李启刚




 

上一篇:景东山巅有湖

下一篇:花开在哀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