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矮芭蕉

发布时间:2013-06-19 16:36:00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矮芭蕉李世华 文/图矮芭蕉(地涌金莲)滇中有奇葩,高不盈数尺;碧叶如芭蕉,假茎生荷花。这首打油诗写的就是景东民间所说的矮芭蕉。矮...
矮芭蕉

李世华  文/图

矮芭蕉(地涌金莲)

 

“滇中有奇葩,高不盈数尺;碧叶如芭蕉,假茎生荷花。”这首打油诗写的就是景东民间所说的矮芭蕉。

矮芭蕉是芭蕉科地涌金莲属植物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 Y. Wu】的俗称,又叫地金莲、地涌莲,千瓣莲花,云南昆明叫地母金莲,景东民间叫矮芭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涌金莲具有减肥、降脂、美容的作用,是食药兼用型植物。

植物学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丛生,具水平向匍匐茎。假茎矮小,高不及0.6米,基径约15厘米,基部有宿存的叶鞘。叶片长椭圆形,长达0.5米,宽约2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两侧对称,有白粉。花序直立,直接生于假茎上,密集如球穗状,长20—25厘米,苞片干膜质,黄色,有花二列,每列4—5花;合生花被片卵圆状长圆形,先端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先端微凹,凹陷处具短尖头。浆果为三棱状卵珠形,长约3厘米,直径约2.5厘米,外面密被硬毛,果内具多数种子。种子大,扁球形,宽6—7毫米,黑褐色或褐色,光滑,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种脐。

生物学特性:生于海拔1500—2500米山间坡地。为云南特产,分布云南中部至西部;景东民间常栽于庭园内或地边。

化学成分:根据秦波、鲁润华等对地涌金莲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地涌金莲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为甲苯0.558%、1-甲基环戊醇0.521%、己醛6.323%、4-羟基-4-甲基-2-戊酮3.901%、(E)-2-己烯醛0.308%、乙苯0.366%、庚醛0.371%、(E)-2-庚烯醛1.608%、1-辛烯-3-醇0.841%、6-甲基-5-庚烯-2-酮0.409%、2,4,6-三甲基吡啶0.815%、5-乙基-2-甲基-5-庚烯-3-酮0.579%、(E,E)-2,4-庚二烯醛0.345%、6-羟基-2-己酮0.177%、(E)-2-辛烯醛0.189%、α-甲基苯甲醇0.175%、2-乙基-3,5-二甲基吡啶1.315%、癸醛0.926%、(E)-2-壬烯醛0.279%、3-壬炔0.381%、1,1-二甲氧基十六烷0.97%、苯并噻唑1.086%、3,4-二氢-4,4-二甲基香豆素-6-醇0.93%、1-甲基萘0.557%、2,4-癸二烯醛0.38%、二氢-5-戊基-2(3H)-呋喃酮1.61%、2-甲基十三烷0.332%、2,6,10-三甲基十二烷0.263%、10-甲基二十烷0.265%、2-乙基萘0.277%、2,6-二甲基萘0.862%、十氢-4,8,8-三甲基-1,4-甲撑奥0.220%、1,4-二甲基萘0.653%、2,7-二甲基萘0.507%、3-乙基-2-甲基-1-戊烯-3-醇0.353%、2,3-二甲基萘0.346%、6,10-二甲基-(E)-5,9-十一二烯-2-酮0.867%、2-(1-甲基乙基)-萘0.567%、十二烷2.723%、3,5-二丁基-4-羟基甲苯3.663%、1,4,6-三甲基萘0.328%、1,6,7-三甲基萘0.479%、2-甲基十五烷0.313%、芴0.519%、十三烷0.286%、十二酸乙酯0.6%、十六烷3.124%、二苯胺0.461%、2,6,10,14-四甲基十六烷1.467%、2-甲基十六烷0.819%、3-甲基十六烷0.837%、1-甲基9H-芴0.168%、环十四烷1.501%、十七烷3.478%、2,6,10,14-四甲基十五烷1.699%、十烷基环己烷0.326%、蒽0.663%、2-甲基十七烷0.348%、3-甲基二十一烷0.156%、十四酸乙酯0.46%、6,10,14-三甲基-2-十五酮0.809%、十二烷基环己烷0.444%、双-(2-甲基)-1,2-苯二甲酸丙酯1.336%、3-甲基菲0.212%、十九烷1.731%、双-(2-乙基)邻苯二甲酸甲酯0.436%、棕榈酸甲酯0.24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155%、十六酸乙酯7.996%、二十烷1.136%、二十一烷0.551%、亚油酸乙酯0.718%、9,12,15-十八三烯酸乙酯1.574%、十八酸乙酯0.209%、二十二烷0.264%。化合物类型以高级烷烃、高级脂肪酯及醛、酮、芳香和芳香杂环化合物为主。

药用功效:地涌金莲的花入药;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性寒,味苦涩;入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止带功效,主治白带、红崩及大肠下血。

地涌金莲的茎汁可用于解酒醉及草乌中毒;地涌金莲具很强的利尿作用;地涌金莲对治疗慢性气管炎、止咳、祛痰和平喘均有较好的作用,对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还可用于治疗宫颈癌及皮肤溃疡。

食用方法:地涌金莲食用部分为幼嫩的假茎和花,可以直接烹饪。假茎可炒、煮或腌制食用。假茎除去叶鞘后,洗净切成丝与肉丝一起煎炒,味道独特;与牛、羊等汤锅同煮食味鲜美。花可煮汤或制成凉拌菜。与火腿肉、蚕豆米同煮,做成汤菜;凉拌时,先将花瓣切成丝,用清水煮沸3—5分钟,捞出滤干,加入佐料即可。根据景东黄草岭农民群众的经验,用地涌金莲花与猪心同煮吃,可以治疗心脏病。

相关链接:地涌金莲原产云南省中部至西部,是我国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和特产花卉,现已驯化为热带和亚热带花卉。地涌金莲先花后叶,花冠犹如从地面涌而出的一朵金色莲花,硕大、灿烂、奇美,仿佛来自仙界。在假茎的叶腋中也能开出众多的小花朵,清香、娇嫩,黄绿相间,形成“众星捧月”的奇观,更添一份精巧的美丽。地涌金莲是佛教圣花,花期长达半年之久。传说佛祖诞生之时,每走一步,足下都会生出金光灿灿的金莲花,也就是地涌金莲。有傣家传说,佛祖讲经,讲到精彩之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地涌金莲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是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花卉,也是傣族文学作品中善良的化身和惩恶的象征。“五树”,即:菩提树(Ficus religiosa)、高榕(Ficus altissima)、贝叶棕(Corypha umbraculifera)、槟榔(Areca catechu)、糖棕(Borassus flabillifer);“六花”,即:荷花(Nelumbo nucifera)、文殊兰(Crinum amabile)、黄姜花(Hedychium chrysoleucum)、鸡蛋花(Plumeria rubra)、缅桂花(Michelia champaca)、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创建于宋朝理宗嘉熙(公元1237-1240年)间,位于秀山螺峰顶,俗称大顶寺的涌金寺,就是取佛家语“地涌金莲”之意而命名的寺庙。

 

 

上一篇:刺苞菜

下一篇:黄鳝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