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古诗阅读写作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3-06-20 11:14:09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中国是诗的国度。最早的《诗经》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订,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505首,分风、雅、颂三...

中国是诗的国度。最早的《诗经》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订,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5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和瑰宝。《唐诗三百首》,就是唐诗的代表作。
 

阅读古诗,首先要分清诗的种类。关于诗的分类,相当复杂。单从诗的格律上区别,诗可分为古体和近体诗两种。古体诗,是依照古代人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代人看来,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所以说,凡是不受格律束缚的诗,都算是古体诗。古体诗不讲究格律,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而且以押仄声韵为常见。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今体诗的“今”,是唐代人说的今。不是今人说的今,它是别于“古”而言的。因唐代以前的诗是不讲格律的。近体诗就是格律诗。格律诗主要有五言、七言两种,毛泽东《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今天七言律诗的优秀代表。
 

由于格律诗比古体诗多格律规则的美,阅读写作难度也就更大,所以这里我就以律诗为列多谈一点读写格律诗的见解。我们阅读格律诗,就应该认识格律诗的特征,掌握它的一些基本规则。“韵”、“声”、“粘”、“对”是它的四要素,缺一不可。还有“拗救”、“特式”。只要弄清它的特征,遵循它的规则,按照律诗公式,阅读和写作格律诗就容易多了。

 

韵是律诗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中用韵叫做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音的和谐。律诗中所说的韵,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声母不同,韵母相同的字叫同韵字,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叫“韵脚”。古人写诗是按照韵书押韵的。韵书大约始于唐代。颜真卿的《韵海镜源》为最早,但没有流传下来。宋、元之交,阴时夫编《韵府群玉》、金代的《平水韵》,流传较广。清代《佩文诗韵》书中共一百零六韵,广泛刊行,流传至今。宋代以后言语变化较大,但后代诗人基本上还是依照韵书押韵。现代汉语对韵又作了明确规范。例如“一”字古时候为入声字,四质,仄声。而今韵规范为八齐,平声。今天我们阅读古诗,如果用今韵去量化,可能会认为古诗,韵和平仄不合格律。而用旧韵去读先人写的古诗词,平仄是合格律的。如果我们今天写格律诗,格律公式依旧不变。只是不能用旧韵去写,应当用今二十韵写。如果用旧韵去写,读者可能会认为,诗是古人写的。用今韵去写,才有时代特色。可以看出是那个朝代的格律诗作品。
 

“声”就是平声字和仄声字。一首诗无论有几联,每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除“一、三、五”字平仄不论外,都必须对仗。也就是说,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出句是平声对句必须是仄声,出是仄声字对句就用平声字。这叫平仄声对。但“一、三、五不论”不适用于“全拗”和“特式”情况。
 

“粘”就是同声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与上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等,叫粘。无论五律、七律、绝句、还是排律,都必须符合粘的原则。
 

“对”就是对仗。除前面说的平仄对仗外,在字、词意上还要有对仗。例如一首七律诗,共有四联。至少中间两联的字、词意必须对仗。少于一联对仗的就不能算格律诗。字、词意的对仗,又大约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等,同类词相对。律诗的对仗是很讲究的,既要声对,又要意对。对仗又分为工对、邻对、宽对、流水对、反对、错综对、扇面对、叠字对、半对等。一般以同义词相对为劣,反义相对为工。
 

“特”就是律诗的特定平仄格式。在五言律诗中“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张,依此类推即可。
 

“拗”就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都叫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一字必须用“救”,或在对句中“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例如在该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地方,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子,那么第五字必须用平声字。这样就变了“仄仄仄平平仄平”。否则就犯了孤平。这是本句自救。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对联中,出句第六字是平,如果用了仄,那么在对句第五字位置上补上平。全联就变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对句相救。超过上述原则的拗就不是律诗了。
 

现举清代景东大诗人,月川先生诗《咏无量山瀑布》,阅读鉴赏如下。
 

咏无量山瀑布
 

程含章
 

紫石江头万仭峰,银涛洒落几千重。
 

凌虚散作轻烟起,疑是层霄舞玉龙。
 

这是一首七言律绝,因为它符合七言律绝公式中的,仄起平收一般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式中字外加圆圈表示可平可仄。(韵),表示句尾最后一个平字需用韵。诗中首联出句,紫石江头万仭峰,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银涛洒落几千重。平平仄仄仄平平。符合仄起式,首联对句必须双平落脚的格律规则。下联出句,凌虚散作轻烟起: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疑是层霄舞玉龙。仄仄平平仄仄平。“疑”字虽然为平声,它是句中第一字,格律规定,诗句第一字可平可仄,平仄不限。所以上下两联都符合律诗规则。
 

这首诗的韵,峰、重、龙。峰今韵为:二庚。重、龙两字今韵为:一东。用今韵对照,押的是邻韵。由于是古诗,就应当用旧韵对照。旧时,峰、重、龙。三字都属,二冬平声。所以这首诗是仄起平收式,首句用韵,而且一韵到底。韵押得十分准确和谐。
 

诗中,首联对句第二字。“涛”字平声。与下联出句第二字,“虚”字平声相同,为平粘平,相粘。
 

对仗方面。首联出句紫石和对句银涛。名词相对。同时又是颜色相对。几千重对万仭峰,是数目相对。颔联出句,凌虚指天空。化作为动词。轻烟起的起为动词。对句,层霄字意为当空高宽。凌虚对层霄,空对空。化作对疑是,舞玉龙对轻烟起,动词对动词。舞和起不在同一位置,属于错综对。全诗对仗。词:江头。二字意思为,江、河的源头。用词十分绝妙。
 

诗意大概是:在无量山崇山峻岭,万里群峰之上,紫色的悬崖峭壁流淌着的是,澜沧江的源头之一。这里银白色的清泉碧水,从比九重天还高的天上,层层洒落叠起直下。凌虚的当空,水分子蒸汽化作水雾云烟漫漫腾起。高空天体里飘飞的银色瀑布,好像似一条正在起舞的玉龙。飞腾在无量山万仭群峰之中。
 

这是清代景东诗人月川先生咏瀑布的一首好诗,我认为已接近唐代大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佳作。我陶醉在前人的瀑布诗里,在古诗的感染下。面对风光无限的无量山美景,和羊山瀑布。自己就是搜索枯肠,也无法写出李白、月川等大诗人那样的佳句。但自己还是班门弄斧,效法前贤吟景东无量山瀑布诗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七律·望羊山瀑布①
 

廖应华
 

银河碧浪倾人间,瀑布挂崖插九天。
 

紫壁光滑一水砺,青山白练两垂悬②。
 

轰鸣泻玉清泉吼,伴唱古林猿啼喧。
 

佳句空前绝后在,月川诗美近青莲③。
 

注:①羊山瀑布:位于景东县无量山脉,景福乡岔河上游的环山之中。四周古树葱郁,悬崖峭壁耸立。瀑布从崖上飞泻而下。如吐珠泻玉,叠落之水响声如雷。飞瀑之后紫黑色石壁,经过千万年激流磨砺光滑如镜,美不胜收。②白练:瀑布。清·徐建祯《瀑布塘观瀑布》:“青山分两界,白练挂长川”。③青莲: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佳句:指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月川:清代景东诗人程含章,号月川。
 

这首诗依照七律平起平收格式而成。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一是声。首联:银河碧浪倾人间,平平仄仄仄平平,瀑布挂崖插九天。仄仄仄平平仄平。对句第三字,“挂”字应平而仄,就在本句第五字,补一个平声“崖”字。以免犯孤平,叫本句自救。符合格律规则。颔联:紫壁光滑一水砺,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青山白练两垂悬。平平仄仄仄平平合律。颈联:轰鸣泻玉清泉吼。平平仄仄平平仄合律。对句,伴唱古林猿啼喧。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古”应平而仄,就在本句第五字补一个平声“林”字,避免犯孤平,为本句自救。符合格律规则。尾联:佳句空前绝后在,平仄平平平仄仄。对句,月川诗美近青莲。仄平平仄仄平平。“佳”、“月”“诗”字都在句中。格律公式里,一、三、五字外加圆圈的位置。所以可以平仄不限不论。全诗平仄符合七律平起平收公式要求。特别是平起平收式,首联对句尾必须单平落脚的规则。
 

二是韵。如果是平起仄收式,首句不用韵。这里是平起平收格式,所以首联出句尾最后一字,必须用韵。诗中:间、天、悬、喧、联。都是今十一先韵。全诗一韵到底,声、韵和谐。
 

三是粘。诗中首联对句第二字,布字仄。颔联出句第二字,壁字仄。
 

为上下联相粘。颈联出句第二字,鸣字平。与颔联对句第二字,山字平相粘。尾联出句第二字,句字仄。与颈联对句第二字,唱字仄相粘。
 

四是对仗。诗中除前面平仄对仗外,词意对仗为:首联,银河对瀑布,名词相对。浪对崖,名词相对。插九天对倾人间,动词相对。颔联:紫壁对青山,颜色相对。同时又是名词相对。白对光。滑对练。一水对两平。一对两,数目相对。砺对悬,动词相对。颈联:轰鸣对伴唱。声音相对。清泉吼对猿啼喧。吼对喧。
 

由于这首诗是四联。中两联算是宽对。首联和尾联按照格律诗规则不要求对仗,对仗与否可以自由。所以这首诗是七律诗。
 

诗意为:在千岩竟秀,万壑争流的无量山脉。雄峰高耸,天上银河碧浪顺着山峰,直倾人间。形成羊山瀑布,挂在悬崖峭壁之间,直插最高九重天中。经几千万年银河激流的磨砺,水底紫黑色的石壁光滑如镜。青山古树被清澈的白浪银涛平分平行两边。浪花分子雾气回环缭绕,滋养着仙境般的崇山峻岭和万物生灵。从天而泻的清泉碧水,浪涛之声如雷。犹如一条玉带,叠落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古树涛声,长臂猿群啼喧之声,与飞瀑叠落的巨响,形成伴唱。震撼山岳。美不胜收。面对瀑布美景。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青莲居士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前无古人的佳作。上下几千年,有谁能继李白之后,写出这样空前绝后的好诗句呢。唯有清代景东大诗人程月川《咏无量山瀑布》美诗,已接近李白的佳作。(廖应华

 

上一篇:故乡颂

下一篇:情醉南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