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大朝山]带着公婆出嫁 最美孝心感人

发布时间:2019-09-09 09:25:39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在大朝山东镇大驮村,提起村民黄丕兰和丈夫冯周武,无人不竖大拇指。2005年,黄丕兰带着公公婆婆和两个儿子改嫁冯周武,生动诠释了百善

    在大朝山东镇大驮村,提起村民黄丕兰和丈夫冯周武,无人不竖大拇指。2005年,黄丕兰带着公公婆婆和两个儿子改嫁冯周武,生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给我们上了一堂动人的人生课。

   
    今年52岁的黄丕兰人生经历可谓一波三折,用她自己的话说,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比五十岁经历的都要多。

  
    1995年的一天,菖蒲地村一户农家贴着红喜字,在炮竹声中迎来了新媳妇,亲朋好友争先恐后地抢看新娘子,手拉手跳起歌来,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处处彰显着幸福的味道。这个被迎娶的新媳妇就是黄丕兰,丈夫家是一个公公、婆婆、小叔组成的小家庭,走进了婚姻殿堂的她,成为王家的长媳,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为了表达对儿媳的喜欢,公婆在结婚前就在家旁边的空地上盖了两间土坯房给这对新婚夫妻,日子虽不富裕但好在公公婆婆和蔼可亲,待黄丕兰如亲生女儿般,黄丕兰一进婆家,就被这种中国传统家庭的氛围所感染。1996年12月,一个小生命诞生了,给这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公婆含饴弄孙,承欢膝下,享受着天伦之乐。

 

1999年,一个噩梦降临,丈夫骑摩托外出意外身亡,得知噩耗的黄丕兰感觉天塌了下来,天天陪伴自己的人突然不在了,她看着才三岁的儿子,天天以泪洗面,孤儿寡母以后该如何生活?公公婆婆看到手足失措的黄丕兰,承受丧子之痛的他们拉着黄丕兰的手,一直告诉她:“爸妈都在,别担心!”


    面对风雨,公公婆婆站在了黄丕兰的前面,帮她挡住了袭来的风霜与寒冷,做饭干活啥都包了,有什么好吃的先紧着这娘儿俩,黄丕兰只用安心照料孩子。一次,黄丕兰高烧39度,婆婆拉她去医院,她不想去,无奈下婆婆抱上孙子去医院取药,黄丕兰烧得迷迷糊糊的,却知道婆婆喂她吃饭、吃药,这让她深刻感受到了父母的疼爱……家庭的温暖让黄丕兰在心底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好母亲、好媳妇。


    2000年,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黄丕兰嫁给了小叔子,虽是重组的家庭,但小叔子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把父母和黄丕兰母子照顾得越来越好,小儿子出生家里再添男丁,每天听着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咿咿呀呀地,日子过得热热闹闹。


    原以为日子会一直如此和美,没料到在小儿子2岁时,噩梦再次重创这个家庭,丈夫因病救治无效去世,只留下黄丕兰和公公婆婆、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再次袭来的丧子之痛让婆婆深受打击,身体虚弱地躺在床上,公公突患白内障几乎失明,残缺的家庭更是“风雨飘摇”。年仅35岁的黄丕兰望着年迈需尽孝的公公婆婆,望着渴望父爱、让人怜惜的儿子,她知道,这次她该站起来保护这个家了,她强忍悲痛,一个人操办了丈夫的丧事,安抚公公婆婆和儿子,“我绝不能被打倒,否则这个家就完了”,在困难面前,这个瘦弱的女子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坚强。

黄丕兰回忆说,当时的日子很艰难,家里五个人有四个人都没有劳动能力,黄丕兰每天早出晚归干农活,养猪种菜维持生计,纵然马不停蹄地讨生活,生活也并没有“厚待”这个家,因为没钱,孩子们也穿上了“漏窗”的鞋子;因为没钱,他们每个月才能吃一顿肉,孩子因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因为没钱,孩子们只能望着别的小朋友吃糖却从不敢跟妈妈要……回忆令人心酸的一幕幕,黄丕兰的眼眶盛满泪水。面对这么辛苦的儿媳,两位老人很内疚,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孩子,每天悄悄抹眼泪,为了打消二老的顾虑,黄丕兰不止一次地对老人说:“爸妈,你们放心,孩子爸走了,我就是你们的女儿,哪有父母拖累儿女的说法,你们对我那么好,我绝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就是讨饭,我也不会让你们俩饿着。”两位老人听了紧紧握住黄丕兰的双手。


    善良、努力、勤劳的女人总是令人钦佩的,村里好多热心人帮忙给黄丕兰介绍对象,但黄丕兰的条件很“苛刻”:一是不再要孩子,二是要共同照顾公公婆婆,这样的条件吓跑了一批人。
 

没过多久,大驮村一个叫冯周武的男子接受了黄丕兰的条件。他喜欢这个善良又孝顺的女人,更是认同娶她必须附带的那些“苛刻”条件,承诺会跟黄丕兰一起好好照顾老人,抚养儿子。


    2005年,两个人结婚,公婆顾虑到黄丕兰新婚,怕给小两口添麻烦,不愿搬到大驮村,黄丕兰和冯周武就每天两地来回跑,给老人做饭,种田砍柴,视公公婆婆如亲生父母。这一晃,十四年过去了,夫妻俩十四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人,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孔子曰:孝敬父母在于“色难”,就是说供养老人吃穿并不难,难在对老人的精神抚养。黄丕兰夫妻深刻领会了孝道“色难”的含义,地里农活再忙,黄丕兰也不忘给公公婆婆做爱吃的饭菜;手头再紧,也不忘塞给公公婆婆零花钱;日子过得再苦,也陪公公婆婆一起赶集,买他们喜欢吃的糖果,陪他们聊天。养猪、养牛、种茶、采茶,虽然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两个人都心甘情愿地付出。


    患难显孝心,日久见真情,2017年开始,婆婆患病住院,查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后期已经卧床不起了,为了防止婆婆生褥疮,黄丕兰每天至少给婆婆翻身七八次,给婆婆擦洗身体,每次黄丕兰都会累出一身汗,不仅如此,端屎倒尿她做得都不比亲身女儿差。黄丕兰很细心,每次给婆婆喂药时,她都要先试试水温,再把药放到老人嘴里,让老人用吸管喝水把药吃下去。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倒这位善良、坚强的女人,她满载着孝心、爱心,一路负重前行。


    2019年初,婆婆去世,夫妻俩把公公接到家里照顾,黄丕兰根据公公的饮食爱好,每天做公公喜欢吃的菜;公公眼睛不好,她每天牵着公公的手在院子里散步聊天;每月及时给公公更换清洗床单被套,让公公在清清爽爽的床上睡得舒适。这几年,公公因为身体不好经常往医院跑,每一次,冯周武都背着失明的公公进进出出,照顾饮食起居,尤其是老人住院时更是在医院日夜守护。当病友询问老人与黄丕兰两口子的关系时,老人总是自豪地回答:“他们是我的女儿和女婿。”说起这两个孝顺的孩子,老人止不住地夸:“小兰和周武都很善良,心眼好,对我们老人更是没话说!”黄丕兰却说:“我只是在尽自己该尽的责任,老人家多活一天,都是我们的福气,吃点苦受点累是应该的。”话虽朴实,却让人感受到背后沉甸甸的付出和真挚的感情。


 

 扶贫春风吹来,两口子也赶上了扶贫的好政策,原来C级的房子修缮后窗明墙白,产业扶持茶叶提质增效,收入稳定增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当谈到两个孩子,冯周武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掩饰不住嘴角眉梢的笑意,“老大现在已经在浙江打工了,每个月都寄500块钱回来给我们,老二还在景东职中读书,每年享受2000元的资助,我希望孩子能好好努力,成为大学生,回报国家对我们的帮助,为我们全家争光!”“我爸的白内障是上海的专家来景东给治好了的,而且手术费用报销以后我们基本只出了食宿费用,老人眼睛看得见了,每天都帮我们剁猪食,还能去邻居家串门儿。正因为国家帮助了我们这么多,我们才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真的谢谢你们了!”黄丕兰笑道。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髓,是人伦之始、众德之本。黄丕兰,她质朴无华、真情坚守;冯周武,他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他们点点滴滴、可亲可敬的孝行、善行,散发着爱的光芒,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精神。(李雅青)

 

编辑:李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