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战鼓声声催人急不拔穷根誓不休

发布时间:2017-02-14 15:31:38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战鼓声声催人急不拔穷根誓不休——景东彝族自治县大朝山东镇倾力脱贫攻坚巡礼本报记者 王华明 通讯员 李世华 刘茜妮 张海霞 文 图市
战鼓声声催人急不拔穷根誓不休

——景东彝族自治县大朝山东镇倾力脱贫攻坚巡礼

本报记者 王华明  通讯员 李世华 刘茜妮 张海霞  文/图

 

 

市委副书记陆平、县委书记祁海、县委副书记曾涛等视察困博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李启刚  摄)

 



镇党委书记王元景、镇长魏东坚守一线靠前指挥



舞出农家新生活



移民新居美如画

 

新的一年,在万物复苏中走来;新的梦想,在岁月更替中延伸。
 

2017年1月2日,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金色阳光,应无量山盛情邀请,我们一路风尘仆仆赶赴景东彝族自治县大朝山东镇,在美丽的澜沧江畔,与布朗族群众相约,聆听新年幸福生活的动人旋律,亲临其境感受大朝山东镇鏖战贫困的真实映象,累与苦瞬间变成了甜蜜。
 

大朝山东镇,一个极具诗意和想象的地名,一个澜沧江畔山花烂漫的地方,地广人稀,资源富集,民风纯朴,风景如画,气候宜人,闻名遐迩的大朝山水电站就建在长发村。座座群山犹如长发睡美人,有人作诗道:“望穿苍穹方保道,山褥云被自逍遥;悲欢离合皆随缘,喜怒哀乐才是真;欲识南天睡美人,须越无量三百回;相逢莫问何长卧,翘首以待英雄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本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地方,却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由于距离县城108公里,山高路远,弯多路烂,驱车难行、坐车难受、走路唯艰,本地人赶集、就医、上学、修路、建房……苦不堪言。“看到路,走得哭,看到山,就发愁,看到房,心就急”,出发前,景东友人如此介绍大朝山东镇。

 

“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四年时间了,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一见面,镇党委书记王元景、镇长魏东以文化人的特质展示战士的铮铮铁骨: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一元复始万象新,大朝山东镇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拖不得更慢不得,否则一步慢步步慢,必须不待扬鞭自奋蹄,与时间赛跑,抓机遇、鼓实劲、出实功,撸起袖子加油干、拼命做,不拖全县后腿。
 

循着这一铿锵话语,5天的实地采访,记者一步一痕迹、一笔一浓墨,笔记本里写满了一汪汪清泉流入农家、一幢幢新居正在建盖、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的真实场景。大朝山东镇用信仰和实干谱写了一曲“战鼓声声催人急,不拔穷根誓不休”的时代音符,由近致远,由远致近,飘向天际,情满人间……
 

动力:源于奋起追全力赶

 

众所周知,贫困是座难以翻越的大山,脱贫攻坚犹如登山,越往后越艰难,不亲临其境,就不能体察到脱贫攻坚何其难,记者多次深入基层农村采访,对此感悟极深。
 

一路颠簸,一路湿滑,山高、路烂、弯多,寒冷、房旧、人稀……初来乍到,大朝山东镇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竟如此深刻。呈现在眼前的镇政府和集镇,坐落在山梁上,街道狭窄,通行极为不便。周边的民房稀稀疏疏地散落在山腰上,连一块“巴掌大”的平地都没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1月3日14时30分,镇长魏东迎着冬雨和寒风,饿着肚子迎接记者一行,一句“一路辛苦啦!”如其人一般纯真、朴实、善良,温暖人心、给人力量,加之深知贫困山区干部群众的疾苦,一股全新的“椽笔重挥,更著奇篇”的豪情涌上记者的心头。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邂逅最美冬季无量山,尽管冬雨连绵,寒风刺骨,路烂湿滑,但云雾缭绕中的座座群山直插云宵,冬来江水绿如蓝的澜沧江,犹如一方挂在云端的山水画,将无量山的磅礴雄姿、峻美奇秀展现出来。置身于这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一片片浪漫的山水和一群群热情的村民中,我们激情似火、忘却寒冷,顶寒风、沐冷雨、踏泥泞、翻山路、进村寨……与大朝山东镇干部群众一起分享驱除“穷魔”、追逐小康梦的快乐和幸福。
 

心若在,梦就在。1月4日14时,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彭家村困博村民小组一群男女老少的欢笑声荡漾在黑木耳种植基地里。
 

70多岁的老大妈张明秀一见记者便乐哈哈地说:“我家投入2万多元,种植了一亩黑木耳,从去年8月开始试种,短短4个月的时间,串串菌棒吐出了新芽。从现在开始可以采摘到4月份,预计亩产值可达4万元。这样的收成,比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收成高多了。感谢镇领导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摇钱棒’,我们脱贫奔小康的劲头更大了!”
 

“2016年7月,镇长魏东率干部、党员、致富能手亲临保山、德宏等地考察参观黑木耳种植项目,当地农民介绍每亩投入2万多元收益不低于5万元,多则7万元。”受到震撼的困博村民小组村民喜笑颜开地说,大朝山东镇地域、气候、土地等条件适宜种植黑木耳。我们农民虽然人穷但是志不能短,取回“真经”我们要付诸行动,哪怕再穷再难,也要拿出“保命钱”来种植黑木耳。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镇长魏东接过话茬,深思熟虑地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不是‘建房’两字这么简单,没有产业作支撑,房屋再漂亮,也只能是“水中花”“盆中景”,好看不中用,巩固脱贫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本着房屋未建产业先行的思路,先行先试,先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黑木耳变成了“金元宝”,乐坏了困博村民小组村民袁忠明。他笑眯眯地说:“我吃住在基地,每天为菌棒翻身、浇水、晒太阳,精心管理‘摇钱棒’,盼它早日长出‘金元宝’。黑木耳由景东绿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收购,订单农业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再苦再累,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脱贫攻坚,首要在扶志,从被动式的‘站着看’‘等着扶’转变为想办法、主动干。”彭家村委会主任朱德明神情凝重地说,脱贫等不来、小康要不来,自己不自立自强,腰杆就挺不起来,别人也看不起。为此,2008年,我带头种植石斛,经过6年的努力,现有2个石斛种植园。当初家里人都反对,同村人都在观望,就怕我血本无归,而我义无反顾地挺住,不但收回了成本而且有了大赚头,全村有8户人家也跟着我一起干,真是高兴呀!
 

动力,照亮了奋进的希望田野,催生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所到之处,干部群众无一不谈脱贫攻坚、不话逐梦小康,镇领导更是想得深、谋得实,逐一讲述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和故事。工地上、农田里、厂房边,建盖新房的、修建公路的、运输砖瓦的、培育新苗的人群忙忙碌碌,构建了大朝山东镇“浮云遮不住,我当自奋蹄”的宏大诗篇,点点滴滴温暖、震撼我们的心灵。
 

提振精气神,干事劲头足;锤炼好作风,难题迎刃解。3年来,大朝山东镇正是凭着“弱鸟先飞”的勇气、奋发图强的精神、艰苦创业的劲头,创造了新的奇迹:2014年脱贫出列313户、1052人,2015年脱贫出列366户、961人,2016年脱贫出列466户、1512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909户、5422人锐减到现在的789户、221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13年的2.19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15亿元……
 

三年弹指一瞬间。这一组组鲜活的脱贫数字,来之不易,浸透着大朝山东镇不向贫穷低头、挺直脊梁抗争的精神风貌。脱胎换骨的巨变,使一个个贫困村一改脏乱差穷的旧貌,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使一户户贫困户逐渐拔除穷根,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精神的力量如同穿越时空的光芒,昭示着大朝山东镇未来可期、更加美好。


实干:拉高标杆补齐短板

 

脱贫的机遇,从未如此集中眷顾无量山;攻坚的平台,从未如此密集呈现在大朝山东镇。市委副书记陆平、县委书记祁海亲自挂钩大朝山东镇,多次亲临田间地头、施工现场,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鼓实劲、提要求、给政策,现场办公解决一个个难题,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务实担当亲民爱民的举动,为大朝山东镇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省、市、县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资金、政策、项目、特色产业扶植等领域,加大了对大朝山东镇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仅2016—2017年扶贫攻坚整镇推进项目,涉及专项扶贫资金就高达2236万元,基本涵盖了公路建设、民房建盖、水利设施兴建、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
 

“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这些项目和资金,犹如雪中送炭,对推动大朝山东镇脱贫攻坚,特别是对从根子上解决大朝山东镇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镇党委书记王元景说,组织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就要为官一日,尽责一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仰不负党、俯不愧民。
 

“在奔小康路上,奋起直追,必须有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抢抓时间,加快推进,务求实效,取信于民,凝聚民心,众志成城确保项目落地生根、有序推进、质量过硬,全力补齐基础设施薄弱这个短板。”镇长魏东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越是在贫困乡村工作,越是骨头难啃,越是检验干部是否真扶贫扶真贫的试金石。责任和使命驱使我们绝不能退缩,更不能输在新一轮脱贫攻坚起跑线上。
 

以上率下,形成强大“磁场”;亲历亲为,产生驱动力。镇领导李光佐、李世雄、梁杉、熊兆其、万升堂齐声发话:党政主要领导既当“指挥员”靠前指挥,又做“尖兵”深入前线,哪里工作最苦最累,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困难和问题最多,就奔向哪里,跟着这样的“主官”干,还有什么苦不能吃呢?!
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梁树雄兼任驾驶员,一路陪同记者采访。他心疼地说:“书记一年多来瘦了10多斤,镇长一个多月没有回县城看望过老父亲……”

 

感人的场景同样在村里上演。1月7日12时20分,记者来到黑蛇村委会主任马新云家,在短短的20多分钟时间里,马新云就连续接听了10个电话,都是群众打来反映畅通公路、建盖房屋等许多具体的事务,他总是微笑着逐一耐心地给予答复和安排相关人员去落实。
 

“你真是大忙人啊,电话费扎不住呀?”记者开玩笑道。
 

“我是县、镇人大代表,又是村干部,不当‘管家婆’谁来当?除了电话费外,还有摩托车油钱,一个月几乎要花千把元。但为了群众,为了脱贫,吃亏受累,值!”马新云一席话,让所有在场的人肃然起敬。
 

“3个小伙子为了工作方便,凑钱买了一辆摩托车,技术比村里人还溜!”马新云的妻子在一旁风趣地说,他们虽然是省城来的人,有文化,但吃得苦,各种材料和报表全靠他们做,还有很多活计靠他们跑,呆在村里难得回一次家,这样优秀的小伙子谁人不爱,真想一辈子把他们留在黑蛇村。
 

听到这样的赞美声,3个来自省交通技师学院的小伙子只说了一句话:“不到基层农村,焉知百姓苦?当工作队员是我们这一辈子修来的福分!”
 

采访到这里,过多的铺垫和高蹈的抒情已经显得苍白,这些数字足以见证大朝山东镇各级干部和工作队员2016年以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丰碑——
 

公路建设:协调推进芹菜塘至大朝山电站108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完成无量山经济干线大朝山段路基土石方开挖32公里,完成投资128万元;实施了别落等5个村90.3公里通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69.91万元;实施了丁家组等15个村民小组组内道路硬化,完成投资358万元。
 

水利建设:实施了干桔河水库大村农灌沟改造等2个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89万元;完成了曼状村11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提升改造项目。
 

人居环境:大驮街集镇二期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已支砌挡墙2300立方米,完成投资204万元;镇党政机关综合办公楼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投资204万元;实施了彭家村马鞍山、齐麻箐村民小组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完成投资40万元;实施了白竹箐组等5个移民新村建设,完成投资211万元;完成了大驮村冯家组、新村金家组等5个整组推进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实施了曼崩村新村小组等3个民族团结示范村及特色村寨建设,完成投资122万元。
 

房屋建设:实施民房建设1309户;实施彭家村等6个村级卫生室及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投资170万元;实施钟家组等16个村民小组活动室建设,完成投资210万元。
 

……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大朝山东镇来说,是冲刺脱贫的一年,也是克难致胜的一年,群众看在眼里,喜上眉梢。1月6日16时,曼崩村布朗山街。摆脱了贫困的布朗族乡亲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跳起动人的歌舞,放声高歌,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家家走上致富路、幸福花开布朗山寨……
 

东边日出西边雨,绚烂樱花映新居。时至今日,布朗族乡亲们的歌舞和感恩党和政府的话语久久回荡在记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大朝山东镇广大干部和工作队员用辛苦劳作换来了群众的认可和赞美,这样的脱贫攻坚赞歌何其壮美!


创新:而今迈步从头干起

 

这是一个承诺,更是一个约定。
 

2017年,对于大朝山东镇而言,是一个负重加压前行的一年:曼状村、彭家村、黑蛇村、苍文村必须脱贫出列,全镇必须脱贫摘帽。
 

“最是团结见力量,最是奋进动人心。”1月4日清晨8时,镇领导班子成员“圆桌”会议召开,盘点2016年工作,谋划2017年任务。
 

“作为景东县4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之一,大朝山东镇的镇情有何特殊之处?如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刨除穷根,圆满完成2017年目标任务?”记者追问。
 

“大朝山东镇国土面积居全县第二位,总人口居全县第四位;辖15个行政村255个村民小组,有9940户28108人。地广人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最远的长发村大村村民小组距镇政府100公里。干部苦、群众穷,跑线抓点的难度相当大。”
 

“房子破、产业弱、看山愁、行路难、欠账多、起点低、设施差,特别是全镇有75个地质灾害多发点,易地搬迁503户任务繁重,困难重重。修建公路、建盖房屋所需的建筑材料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脱贫攻坚真的是一场硬仗……”
 

镇领导班子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坦露心声,尽情表达成功的喜悦,诉说低谷的彷徨,回想幸福的收获,展望未来的艰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贫困大山再高,也高不过人的志气,更高不过人的自强,为脱贫攻坚安其心、竭其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够实现!”
 

行走在大山里,这些困难一览无遗地横亘在记者面前,在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战斗中,大朝山东镇顶层设计、精准发力、激情迸发,一个个创新变革新举措浮出水面——
 

再难也不能难教育。2016年,完成了新村完小、困嘎完小学生宿舍楼等6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05万元;新建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大朝山东镇第二幼儿园,完成投资540万元。
 

教师出身的镇长魏东对教育情有独钟。他动情地说:“教育不扶贫,难有真脱贫。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把钱花在刀刃上,值!”
 

关心换来感恩,播种收获硕果。曼崩村布朗山街村民兴奋地说:“布朗族尚德崇文,家家户户子女全上学。近几年来全村每年有8名以上学生上大学,其中,2014年考取了12名,有2名学生分别被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录取。党的恩情比无量山高、比澜沧江水深!”
 

望着澜沧江畔的座座“金山银山”,记者被曼崩村党总支书记罗有江、村委会主任自以春的一番话所感染:“全村家家有产业,户户盖新房;全村476户人家中有6户买了轿车;全村培植了烤烟、蚕桑、茶叶、核桃、咖啡、橡胶等产业,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党的扶贫政策好啊,我们有决心和信心脱贫致富奔小康,永世不忘党的恩情。”
 

以诚招商建砖厂。“我们这里盖房子用的砖头是永秀红砖厂生产的,质量好、价格适宜,可以节省好多运费。”正在买砖的村民苏礼顺掐起手指算了一笔账:“我们大朝山东镇路途遥远,路况差,买砖要到县城,运费高。在永秀红砖厂买砖,每块砖至少节省了0.25元。建设一幢安居房需要2万块砖,相比县城运输红砖,建成一幢安居房就能节省砖钱5000元。”
 

冬雨初歇时,天高见太阳。永秀红砖厂负责人翟泽容女士饱含深情地说:“我来自四川一个贫穷的乡村,是普洱人民养育了我,成就了我的事业。去年,镇党委书记王元景、镇长魏东多次上门真诚招商;加之,这里的老百姓很苦,也很纯朴厚道,我就下决心于2016年10月15日投资860万元建砖厂。”
 

“永秀红砖厂建在家门口,建筑材料运距长、运输成本高的问题迎刃而解。截止目前,砖厂共为村民提供优质红砖900万块,节省运费225万元。”镇长魏东信心满满地说,有了自己的砖厂,施工速度大大加快了,实现2017年全镇整体贫困退出,信心更足了。
 

风雨过后见彩虹。在困博村民小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上,一排排崭新的两层小楼正在紧张建盖。看着新家园,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村53户中有45户建盖两层134平方米、8户建盖一层60平方米的楼房,一辈子想都没想过今天能住进这样花园式的洋房。”
 

扶贫牵动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1月4日18时,景东嘉辉汽车集团董事长邹辉、云南圣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会良来到困博村民小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为2名“五保户”和2名孤寡老人捐建住房,实地测算建盖建筑面积102平方米新居所需费用。忙碌了一阵,估算下来要花20多万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4个老人的新居共有4间新房、1个厨房和1个卫生间。肖会良说:“用光伏发电组件替代屋顶,每天可发35度电,一个月下来累计有900度电,可为老人们每月节省900元的费用。脱贫攻坚,需要全社会用良心去帮扶天底下困难的人!”
 

“除了爱心人士相助外,省交通技师学院、市扶贫办、市交通运输局、市水文局等省市县各个部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大朝山东镇一起合力脱贫攻坚,我们铭记在心、感恩于怀。”镇党委书记王元景、镇长魏东如数家珍地讲起社会各界的帮扶故事,眼里噙满热泪,记者写也写不完……
 

告别之际,两个镇领导表示,下一步,将抓实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把村一级党组织建成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抓牢项目落实这个“引擎”,全面夺取脱贫攻坚的新胜利!
 

 

【采访后记】脱贫攻坚,无疑是当今中国一项最为浩大的工程,也是彪炳千秋的德政工程。“好风凭借力,我自踏浪行。”大朝山东镇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抖擞精神再出发,信心足、力气大、加油干。我们坚信,他们一定能够将任何困难和问题踩在脚下,像水牛一样踏实卖力垦荒,像雄鹰一样飞得更高更远,攻破贫困这个壁垒,走向幸福小康的彼岸,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转自《普洱日报》2017年2月13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