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风吹草低见牛羊——景东县曼等乡种草养畜侧记

发布时间:2015-03-06 10:16:38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风吹草低见牛羊——景东县曼等乡种草养畜侧记◇特约通讯员 纪茹容畜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万亩草场一角作者深入采访一棵棵黄竹草高高立在路旁...

 

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东县曼等乡种草养畜侧记

◇特约通讯员  纪茹容

 



畜牧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李世华 摄)



万亩草场一角(李世华 摄 )



作者深入采访(李世华 摄)
 

一棵棵黄竹草高高立在路旁,头顶一枝毛茸茸的花穗随风摇曳,似乎看到了大大的狗尾,只是那尾穗大得出其,却又茸得温暖。
 

景东县曼等乡巧借扶贫开发、万亩草原建设之机,发展种草养殖,将畜牧业发展做活、做强、做大。为了更直观地看到发展情况,在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德伟的带领下,我和导师寻访了新发展起来的养殖户,更真切地感受到“曼等不等,曼等不慢”的发展模式。
 

爬上一个小坡,到达胜岩村大岭岗小组养殖户李大芳家养殖点。走进院中,李大芳头上戴着大沿帽,身上打扮时髦,忙里忙外收拾着新建的房屋。得知我们的来意,她兴奋地摸着牛头介绍:“家庭人口4人,之前丈夫贩猪卖,一直养猪,年收入15万元左右。一直想搞养殖业,苦于没有合适的地点,2014年初从丙拐搬到大岭岗小组现址,投资15万元建舍养牛30头,能繁母牛23头,其中孕牛8头,现在已育儿1头,以繁育小牛为主,今年投入大,刚刚开始发展,年收入可能只有6万元左右。为了牛能吃上好料,我家享受草原建设优惠政策,毁玉米地30亩,建成草场80亩,2014年种植黑麦草10亩,其余都是荒地种植。平常锄锄杂、施施肥,目前草料充沛,计划2015年催肥销售4头,再采购10头以扩大养殖规模,主要喂食青草,冬季以玉米秆、玉米面等为主料饲养,那边正请人帮忙安装机器,粉碎机安装后饲料加工将更加精细,适口性更好……”
 

走进牛圈,几头牛站起身来,带儿的母牛警觉地看向我们。李大芳抱来一捆新鲜臂形草准备喂牛,健壮的青草散发出浓浓的气息,吸引了牛儿们的注意,纷纷站起身,伸长脖子到栅栏外,想要用那拉得长长的舌头卷一口鲜美的嫩汁,可惜只有少数的几头得逞。
 

曼等乡借“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万亩草原建设”之机,发展高原生态牧场8400亩,2014年新植3000亩,以臂形草为主。“1994年畜牧部门就开始在项目区引种臂形草、粽籽雀稗、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但只有臂形草越冬率强,抗病能力强,存活率高,对冷、热、干旱、水淹的忍耐力强,环境适应性好,耐牧耐踩踏,年产草量高,群众易接受。胜岩村2013年种植1240亩,2014年优化改良,目前,牧草长势良好。”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德伟介绍说。
 

一路走走停停,遥望山坡上的草地,密密麻麻的草籽在枝头摇摇欲坠;路边,脚下,几丛啃食干净的草根努力伸出嫩芽;不远处的树阴里,人工种植的草翠绿壮实,没有过冬的迹象。
 

曼等乡胜岩、瓦窑、后河、花地、曼等、菜户6个村利用景东县2013年中央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绩效考评奖励资金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项目发展草场10059亩,其中,以胜岩、瓦窑、后河3个村为建设重点,共扶持养牛示范户70户,每户养牛户改扩建牛舍50平方米以上,人工种草20亩以上;示范养殖大户每户给予国家资金补助,养殖成品牛主销大理、昆明。项目建设以万亩连片天然草原为基点,适当配套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打造云南高原生态牧场。据统计,通过项目建设,曼等乡建设牛舍3500平方米,建设多年生人工草地3000亩,改良草地5400亩,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草层高度大于40厘米,可食优质牧草产量占群落总产量的80%以上。人工草地平均亩产鲜草量由建设前平均亩产400千克达到1500千克,亩平均增产鲜草1100千克;改良草地平均亩产鲜草由改良前360千克达到800千克,亩平均增产鲜草440千克。项目区增产鲜草6000吨,可新增饲养2123个绵羊单位。
 

2014年,曼等乡投资126.1万元,完成胜岩村97户农户肉牛养殖示范建设,新增肉牛养殖65头,全乡肉牛养殖新增220头;种植草山8400 亩,加盖牛圈167棚;实现牛存栏6810头、出栏1953头;羊存栏6719只、出栏5211只;积极实施省司法厅帮扶“生态猪”、“生态鸡”基地建设,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210.9万元,成为普洱市种草养畜大乡。
 

乡长荣丽媛说:“2015年曼等乡将继续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推进种草养畜的发展,打造九山一面坡上草儿葱绿,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