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脱贫攻坚进行时】瓦窑村:世纪老人话脱贫

发布时间:2018-10-11 10:51:02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瓦窑村:世纪老人话脱贫李鸳鸯 文 李世华 图世纪老人话脱贫八十做主复新春的周富珍老人剁猪食一个地方福气与否,在于老人是否长寿。在曼等

 

瓦窑村:世纪老人话脱贫
 

李鸳鸯/文  李世华/图



世纪老人话脱贫



“八十做主复新春”的周富珍老人剁猪食



 

一个地方福气与否,在于老人是否长寿。在曼等乡瓦窑村领岗村民小组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一男四女五位耄耋老人穿戴整齐,坐在一起谈古论今。周富珍、李宗和、李宗义、李家桂四位老人生于1931年,已有87岁高龄;陈林珠也有84岁了。
 

追忆农村发展历史
 

说到过去,周富珍总有一篓子话道不完诉不尽。12岁,父母就给包办了婚姻,从仓房小课落嫁入瓦窑领岗,懵懂的岁月,啥也不懂,只知道多了一个丈夫,多了一对父母,17岁时候就有了娃儿。新中国成立第三个年头,时值20岁的周富珍当上领岗生产队妇女队长,一当就是40年。建国初期,国家计划经济时代,全村人吃大锅饭,那时候1个人每天1斤杂粮,每年8斤肉,作为妇女队长最怕的就是煮饭。煮饭时候得添上白花叶、叉叉草叶、臭牡丹叶,掺杂着吃……
 

说到这,李宗和、李宗义、李家桂、陈林珠老人纷纷回忆:“我们这代人,俭省节约闹革命,打倒地主封资修”;“要说过去的生活,就是苦饱、累饱、淘娃娃淘个饱”;“白天上山割荞菜、挖芭蕉根,晚上点火薅秧,还要抬竹筒打水浇秧”……
 

勤劳肯干甩贫困帽
 

周富珍老人87岁了,她仍然在劳动,家里人都让她多歇息,劝她该享享福了,但是她仍然不停歇,力所能及地帮着家里做饭、打扫、剁猪食、喂牛……生而不息,勤劳苦干早与她的骨血融合在一起。她对儿媳妇说:“你娘我七十当家显本事,八十做主复新春。”这样的精神,影响着家里每一个人。
 

“现在的日子,吃不愁、穿不愁,就差一个银宝做枕头。”老人笑说。大半辈子,她带领一家子田地里刨食,种玉米,养猪鸡,也曾种桑养蚕、种烤烟,由于不懂技术,辛苦到头仍然徘徊在温饱边缘,还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对于当了40年妇女队长的老人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脱贫攻坚以来,周富珍家1982年盖的房子在享受到整乡推进房屋修缮/庭院硬化、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后,房屋保持原有的南诏建筑风格,进行了修缮、亮化,院子也打了水泥地坪,庭院边上设计了花坛,种有万年青、鹅掌柴、长春花、绣球等花木,还把猪圈移到了大门外,真正做到了人畜分离,家居环境变美、变靓,住得安全、舒心。村里还大力搞产业发展培训、转移就业培训,提高种养殖技术,给壮劳力增添手艺,提高劳动技能,不拘什么培训,周富珍老人都催家人该培训了、该上课了。
 

今年来,周富珍的儿子到思茅电杆厂务工,每月4000元,扣除生活费,每月能给家里带回3000元;孙子18岁了,也去了思茅,现在是修车学徒,小子学得很认真,相信很快也能出师了;家里儿媳也不闲着,种了8亩玉米,肥猪卖了8头,还养着7头。
 

脱贫致富心怀感恩
 

“我家媳妇经常跟我说,款不得了,款不得了,现在政策好,日子好,两口白米一口肉,再天天款您过去挖毛薯,害羞了。”周富珍笑说。
 

说起现在的日子,老人满面红光、神情激动。她说:“过去才是吃叶子饭,现在日子好,每年杀3头猪,肥肉都只剁给牛吃。”老人经常教育子孙:“现在政策好,日子好,种草都有得国家补助,要珍惜,要感恩,更要踏实肯干,勤劳苦作,尤其不能得吃三天饱饭,就忘记三年饿肚子。”
 

孝老爱亲好儿媳
 

这次5位老人的相聚,是有“预谋”的相聚,作为策划者、周富珍的儿媳肖会余道出了初衷:“老人家年纪大了,他们5个是我们小组里最长寿的了,可以说是见一次少一次了。”
 

俗话说,家里照顾好,老人精神头就好,就长寿。周富珍老人的儿媳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媳妇,婆媳关系非常好。肖会余是菜户村嫁过来的,对婆婆的好,肖会余赞不绝口:“有个好婆婆相当幸福。婆婆待我如亲闺女一样,教会了我很多,生活中可以款甜款苦,每天干完活回家,就可以坐在热乎乎的火笼边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孝老爱亲,一代做给一代看;勤劳肯干,一代传给一代干。周富珍老人家的脱贫致富只是瓦窑村领岗组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只是曼等乡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更只是全国上下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时代越来越好,踏实肯干的人得实惠,日子也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