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精准扶贫】有梦想的人最可敬

发布时间:2016-05-12 10:18:31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有梦想的人最可敬——曼等乡仓房村罗家组易地搬迁见闻罗晓丽 文 图罗恒灿父子自己动手建新房炎炎夏日,笔者走进曼等乡仓房村罗家组易地搬
有梦想的人最可敬

——曼等乡仓房村罗家组易地搬迁见闻

赵晓丽  文/图

 

 

罗恒灿父子自己动手建新房

 

炎炎夏日,笔者走进曼等乡仓房村罗家组易地搬迁安置点,一幅脱贫攻坚的亮丽构图呈在眼前: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建楼房,运砖,搅拌,支砌……忙得汗流浃背,忙得有条不紊,忙得兴奋,忙得幸福……
 

经国土部门鉴定,仓房村罗家组属于地质灾害滑坡点,全组有农户28户115人需要全部搬迁。通过考察,安置点为仓房村中会哈组麻栗树梁子;有16户农户集中安置,12户农户以投亲靠友等方式零星安置。集中安置涉及征地、地勘、迁坟、场地平整、架电和挡墙等附属工程,该项目整合易地搬迁、行政村整村推进、生态移民、滑坡点搬迁和防震安居工程,概算总投资241万元。目前,已有2户农户入住新家,11户农户正在组织建设,3户已备料准备动工。
 

集中安置点涉及农户,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村“两委”严格组织两轮抽签确定建房位置,第一轮决定抽签顺序,第二轮按照抽签顺序确定建房位置,农户按照统一的风格风貌建房。
 



罗成荣新家
 

已入住新房的罗成荣,是罗家组建档立卡特困户。他父亲罗恒兴今年71岁,患有肢体、智力、视力多重残疾;母亲李国书62岁,患视力四级残疾;哥哥因家族遗传,鉴定为智力4级残疾。结构特殊的家庭,加之因病、因灾,整个家庭生计重担就落在罗成荣一人身上。父母在家帮做简单的农活,哥哥间歇性发病时生活不能自理。他尝试种过烟、养过蚕,年收入1万多都作为医疗费用;外出打过工,因病情日益严重的父母需要照顾,他就回来村里帮别人干活,罗成荣的婚事就这样耽误了,至今33岁的他,略显超出年龄的沧桑。
 

“以前我家在那下边,地震、滑坡,墙体倒塌,阴沟堵塞,下雨天住着都害怕。听说上级关心我们,有政策支持建房,我就回来了。”说到这里,他眼里泪花打转,声音有些哽咽。“我卖了家里仅有的两头牛和20多只鸡,凑足两万多块钱准备盖房子,也就够请工办伙食费。”
 

罗成荣家建房面积为两层钢混结构、230平方米,总概算14万左右,整合震后拆除重建项目,由村主任帮担保赊购建筑材料,目前还差材料费、拉运费和工费等11万元。
 

“我做梦都没有想过,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大砖房,账是差着多了,我天天帮别人打工,每天80元,抵我差下的工钱,要在最短时间还清债务,安顿好家里,打算出去打工,顺带领个媳妇回来……”罗成荣激动的话语间略带羞涩,笔者不忍心打断他的梦想。
 

今年罗成荣家养了两头种母猪,产猪仔19头,他还打算卖了还一部分债务;再把原有的几棵芒果树嫁接成晚熟芒果,拓展家庭经济来源。
 

有梦想的人最可敬。罗成荣,一个建档立卡特困户家庭,靠他一人改变贫困现状,犹如蚍蜉撼树。但有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关心帮助,加之自身勤劳奋进,实现脱贫愿望指日可待。
 

“一到下雨天,阴沟坍塌,整个家里到处是泥水,我带着一家老小只顾得逃命,住着实在太危险。”单家独户,只有简易的入户毛路,出行不便,因地震、滑坡,连续3次搬家,正在建房的罗恒灿无奈地说。
 

罗恒灿,上有老下有小,父亲罗继顺今年70多岁,年老体弱;母亲王金秀66岁,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有一个上六年级和一个三岁的孩子,整个家庭就靠小两口外出打工维持。因了解到此次建房项目,两口子毫不犹豫回家建房。建房面积为两层钢混结构224平方米,总概算22万元。在曼等乡,技术工每天工价是130元。罗恒灿外出打工期间,学得一手砖工、水泥工技术,为了节省一部分工钱,他自己动手建房。
 

“人一辈子就盖一次房子。有政府补助,房子得盖好一点,先住进大房子,差账以后慢慢苦来还……”从罗恒灿简单朴实的言语中,我读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物质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仓房村罗家组农民群众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户帮户”、借钱贷款建家园的壮举,只是曼等乡扶贫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我们坚信,曼等乡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可贵精神,必将战胜“穷魔”,走出贫困,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