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精准扶贫】户户盖新房 人人有事忙

发布时间:2016-05-05 09:15:16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户户盖新房 人人有事忙——景东县曼等乡精准脱贫巡礼◇李世华 李鸿湖 谢春平 赵晓丽 文 图乡村组干部共商房建对策4月,万物焕然,新绿
户户盖新房 人人有事忙

——景东县曼等乡精准脱贫巡礼

◇李世华  李鸿湖  谢春平  赵晓丽  文/图

 

 

乡村组干部共商房建对策

 

4月,万物焕然,新绿一片;4月,朝气蓬勃,汗流浃背;4月,山花烂漫,激情奔放……
 

在这缤纷的初夏,我们迈着坚实的步伐,从凌晨到傍晚,从二无量山头到澜沧江边,以足印丈量曼等乡的山山水水,用心灵感应曼等乡的美丽嬗变。所到之处,无不跃动脱贫的希望,无不涌流攻坚的热潮,无不释放发展的活力。哪里有村落,哪里就有干部、就有群众,他们倾注热血、挥洒汗水,汇成坚不可摧的攻坚合力,众志成城战穷魔;他们喷涌智慧、燃烧激情,凝就固若金汤的发展共识,浓彩重墨绘蓝图,共同抒写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壮歌。

 
脱贫攻坚

军令如山无戏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攻坚,决战“十三五”,不容任何迟缓。
 

景东县委、县政府以《决定》为引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下军令状,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8年,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县4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摘帽、36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现场指导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吹响扶贫攻坚总号角,向贫困宣战便浩荡启程。
 

作为全县4个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之一的曼等乡,乡党委政府首当其冲,向县委、县政府立下脱贫军令状:2016年整乡脱贫摘帽——曼等、瓦窑、胜岩村3个村退出贫困村行列;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484户、建档立卡贫困人5152人脱贫销号;完成4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完成203户兜底户房屋建设任务。
 

承诺既出,困难重重。
 

地处景东县城西部的曼等乡,坐落于澜沧江东岸、二无量山西坡。二无量山成帚形结构,山脉由北向南横贯全境,地势东高西低。二无量山主峰后河村老虎山海拔高达 2372 米,而排沙村老鸭石的海拔则为860 米, 海拔高差 1512 米。沿二无量山脊向西分支九条山脉,直插蜿蜒澜沧江,扎结、排沙、仓房、菜户、曼等、瓦窑、胜岩、后河、花地等全乡9个行政村各居一条山脉,131个村民小组5672户 16652 人散居海拔2100—870米之间。九山一面坡是曼等乡地貌的突出特点。因此,曼等乡也被誉为“九山一面坡”。
 



几句暖心话让袁志泽释怀
 

“这里,资源短缺,群众盖房所需的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都要从120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来,运输成本高;这里,陡峭箐深水低,别说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就连人畜饮水也非常困难;这里,民居分散,房屋简陋,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返贫致贫因素多;这里,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整合项目实施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烤烟等农业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行路、吃水、盖房、上学、看病、致富,难上加难。”曼等乡党委书记罗成海紧锁眉头,在述说“贫困家珍”和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强大压力之后,如释重负,坚强自信、轻松畅快写满紫檀色的脸颊:“军令如山无戏言!面对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乡党委政府勇往直前不气馁,把脉诊贫找良方,昂扬发奋,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与‘穷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良方就是根治贫穷的良策。
 

曼等乡按照“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乡推进”的扶贫开发思路,紧紧围绕“基础产业得到夯实、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素质明显提高、基本保障初步建立、基本队伍坚强有力”的总目标,以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立足点,以项目建设与贫困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并进为关键,确定了2016年如期脱贫摘帽的支撑体系。
 



易地搬迁安置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仓房、排沙、扎结3个村农村饮水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丙拐、排沙农村饮水管道提升工程,实施仓房村大茶园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积极做好协调工作,配合县交通局完成经济干线建设,改扩建乡村道路,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入户路硬化;实施2016年140户易地搬迁项目建设,集中打造瓦窑村云丰组、曼等村平掌、良子组、仓房罗家组4个建设点,实施2016年第一批危旧房改造及防震安居400户及整乡推进项目庭院硬化、房屋修缮925户;争取实施乡镇建设用地、烟叶收购站、幼儿园前期征地工作;启动实施胖腾河片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曼等、胜岩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及后河村街子组重点组项目建设。
 

——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适度扩大规模经营;抓牢支柱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为目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做强特色农业,抓牢烤烟、蚕桑、茶业等产业,围绕“名、特、优”,做好做强做大咖啡、核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实施生态猪养殖项目,畜牧业产值突破7600万元;完成烟叶收购9000担,实现烟农收入1200万元;完成咖啡鲜果产量1100吨,产值达170万元以上;完成鲜茧产量210吨,产值达800万元;完成粮食总产11000吨以上。
 

——素质提升。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推动发展有激情、有招数、有能力、有贡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基层党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理念,重点从“服务体系建设、服务队伍建设、服务阵地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服务项目建设、服务群众增收致富、服务载体创新”七个方面开展“双推进”;完成曼等村平掌组、良子组,菜户村新平组,排沙村杨家组党支部活动室建设。


筑梦起航

干群同心齐发力

 

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在人成事。落实精准扶贫举措,实施精准脱贫项目,关键在于人。
 

曼等乡党委政府整合人力资源,从乡级机关抽调56名干部与66名省市县派出驻村工作队员组成一支强大的扶贫队伍,分赴9个村,与全乡农民群众共同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一幅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的美丽画卷在“九山一面坡”徐徐展开。
 



户户建房忙
 

县委书记张瑜调研曼等乡扶贫工作时语重心长,言近旨远:“我们要把心思用在干事上,把精力放在落实上,多想想没做到什么,少抱怨没得到什么,我们就能干成事、干出胸怀和境界。”
 

“我们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责任,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上出实招,让群众振作精神,自立更生,改变贫困面貌,绝不让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掉队。”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其武关爱有加,关怀备至。
 

……
 

带着对贫困地区的责任、感情和牵挂,县委书记张瑜,县长胡其武,县委副书记、新农村建设总队长李剑岗等县领导一次又一次奔赴曼等乡,走村入户、倾听诉求,研究对策、把脉开方,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思路在调研中清晰,责任在实践中担当。
 

2016年4月11日至14日,我们的足迹遍布“九山一面坡”。从最低海拔村落排沙村下排沙组到最高海拔村落胜岩村茶园组,全乡村村组组都涌动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热潮:农民群众起房盖屋建家园,采桑养蚕栽烤烟,牧牛喂猪摘咖啡;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现场指挥,为贫困群众帮难解困、出谋划策;道旁路边,堆满砂石、红砖、钢筋、水泥等建材;人饮、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更是机声隆隆、人声鼎沸……户户盖新房、人人有事忙的扶贫攻坚壮丽画卷醉人眼球;斗志昂扬、高歌猛进的扶贫攻坚战场振奋人心。
 

常年在外打工的曼等村平掌组村民李周把学到的建筑技术用到自家的房建上,新建钢混平顶房2层300平方米。他说,如果承包出去盖,投资需要30万元;我自己盖,只要15万元左右。再过两个月,我全家4人就可住上城市别墅一样的新房了。
 

平掌组刘铭锦指着她家即将建成的钢混平顶房说:“这里原来是一间无法居住的破房子。去年底,我家向信用社借得3万元贷款买钢筋、买水泥、买红砖,挖掉破房子建盖新房子。现在政策好,家家户户盖新房,我家也不落后,即使国家不给补助也要盖。”
 

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国家、集体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精髓——崇尚团结互助、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在曼等乡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小组有29户都在修缮住房。只要谁家哪天修房,全部劳动力都自发义务去帮忙。”排沙村大坟山组组长董华说。
 



董大有熊春艳夫唱妻随
 

为核实真伪,我们随机走进一农家。小两口放下活计,泡茶敬烟,热情让座。家庭主妇熊春艳说:“我丈夫因病去世,把两个年幼的男孩丢给我。两厢情愿,我跟本村董大有又组成新家庭,生养一女孩,才满7个月。董大有家有两个老人,残疾的父亲还带精神病。两个贫穷家庭组成一个家,有人口7人。4月7日,我家修房子,村邻来了18个壮劳力,他们帮助刷墙翻瓦打地坪,不要工钱,只供他们吃两顿饭。如果包给别人做,最低要花1.3万元。我算了一下,房子修好了,开支生活费3000元左右……”
 

精神不倒,贫困吓跑;精神不倒,信念永存。
 

在扶贫实践中树立起来的“曼等不慢不等,执着担当,滚石上山、逆水行舟,跨越发展”的曼等精神,潜移默化移植百姓心灵,他们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被眼前重重困难所吓倒。
 

仓房村罗家组28户农家居住在地质灾害区域,农民群众为建房所苦所累。住房建好了,来一次滑坡,墙体拉裂,瓦片散落,屋架倾斜,再建再灾,每户建房不止3次。地质灾害劳民伤财,危及生命,危机四伏。罗家组易地搬迁迫在眉睫。曼等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选择在中会哈组麻栗树梁子集中安置16户,投亲靠友分散安置12户。
 

历经磨难而不衰竭,遭遇挫折而不妥协,面临逆境而更加坚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弥久愈坚的抗灾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麻栗树梁子“户户建新房”的热潮中,得到空前的展现、锤炼和升华。
 



特色鲜明
 

罗新红是集中安置户,4月13日,她家正在进行二层柱子砼浇灌。我们走进她家,她坚强不屈的脸上满是新生的希望。交谈才知,她的丈夫于2016年2月患上精神病,送普洱精神病院治疗,至今未愈未归。因为家里上有70多岁的瞎眼公公和多病的婆婆需要赡养、下有打工返乡的儿子需要指点,224平方米二层钢混“青瓦无量灰,翘檐坡屋顶”的住房在建需要忙活、鸡猪牲口需要打理,42岁的罗新红在精神病院服侍丈夫8天之后,忍痛回家,独自肩起家庭重担。她说:“我们农村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这本经再难念也要念下去。”
 

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奉献,是自觉自愿的付出,是爱心的流露,是善意的升华,是美德的弘扬。
 

曼等乡扶贫攻坚战场上,无论是乡村干部、农民群众,还是驻村工作队员,他们都在默默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脱贫攻坚作战室
 

乡党委书记罗成海、乡长陈泳霖、乡人大主席普朝忠、乡党委副书记黄发福、副乡长刘瑞等领导班子成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们在强力抓好全盘工作和分管工作的同时,各自挂钩联系1个村,负责脱贫攻坚的组织协调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016年4月14日,胜岩村境内的胖腾河片区机耕路修建在隆隆机声中快速推进。拓宽公路占压胜岩大村小组袁志泽家茶地10亩。挂钩联系胜岩村的乡党委书记罗成海及时赶到施工现场与袁志泽交心,几句暖心话让62岁的袁志泽老人释怀:“罗书记,看着绿油油的茶园被毁,心里那个疼呀说不出来。但是,你从百忙中赶来见我,宽慰我,我还能说‘不’吗?!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改变我们曼等乡落后面貌,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莫说是10亩,就是20亩我也豁出去了,心甘情愿了。”罗成海眼圈发红,他紧紧抓住老人的手:“您的豁达您的支持,给我们党委政府增添了无穷力量,我们有决心带领全乡人民群众走出困境走向富裕。”
 



战果汇总
 

在曼等村火热的脱贫攻坚战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泳霖揩掉额上的汗水,告诉我们:2016年实现全乡脱贫摘帽,我深知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不推诿不退缩,勇往直前,与穷魔展开了殊死搏斗。我们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层队伍”建设为重点,组织发动全乡干部职工和驻村工作队员挂村包户,凝聚群众自力脱贫的合力;成立整乡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强化项目审批、组织实施、报账程序和资金使用管理等规范化;抓好烤烟产业,做好桑园、茶园提升改造等。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确保全乡按期实现脱贫。曼等村是我挂钩联系的村。全村需要修建房屋18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74户、兜底户23户。目前已启动实施60户,完成砖沙备料90户……
 

乡党委副书记黄发福在全力协助乡党委书记抓好党建、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好分管的政法综治、司法行政、信访、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科协等工作的同时,深入挂钩联系的瓦窑村,与村“两委”研究发展思路,完善基层党建,抓实产业,推进了瓦窑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了14.2公里建制村硬化路面铺设,建成村组户硬化路6公里;解决了8个小组人畜饮水项目;全面完成了瓦窑组、岭岗组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化棚、领岗组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建设,江边组移民新农村项目建设,鱼塘组重点组项目建设。
 

副乡长刘瑞在后河村脱贫攻坚战场奋力战斗的同时,足迹踏遍全乡9个村49个小组的田间地头,落实烤烟种植面积,与421户烤烟种植签订合同面积3600亩,目前烟苗已经移栽下地,2016年全乡9000担烟叶生产任务有望圆满完成。
 

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以乡党政班子成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为镜,善于从他们的崇高品德中汲取精神养分,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争先恐后,各显神通,献计出力,无怨无悔。
 

曼等乡是省司法厅挂钩帮扶对象,2016年省司法厅派出9名队员驻瓦窑村帮扶。用驻瓦窑村工作队队长苏婵的话来说,她们这批队伍将是见证曼等乡脱贫的最后一批人。是啊,从2002年到2016年,省司法厅帮扶曼等乡的14年里,从先前的新农村指导员到现在的驻村工作队,她们确实是见证曼等乡脱贫的最后一拨人了。这支9人的扶贫队伍,有6名是女同志,又都是在大都市长大的。聊到家庭,苏婵只说了句“孩子都由父母照看着”,便没有再说了。但是,她对她们队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聊得特别起劲:“我们队伍分工明确,有包括做饭的内务组、文件处理组、进组入户帮扶组,每组有一个组长,定时间轮岗轮班。我们探索瓦窑村集体经济的‘笔筒经济’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所有工作队员都在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销售我们亲手制作的竹制笔筒,已经卖得3000多元了。下一步,我们将开通‘互联网+’网店,专门售卖瓦窑村的农特产品,并教会村干部网上卖东西的技巧,延续这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有,我们村的光伏发电集体经济项目也正在规划实施中……”
 

“母亲体弱多病,不能摸冷水;不满三岁的孩子嗷嗷待哺;妻子在乡镇工作;家庭重担全落在父亲的身上。”说出这话的时候,饶习文有些无奈。2015年9月7日,作为县委、县政府派驻曼等村工作组组长的饶习文舍小家顾大家,毅然走进曼等村,带领工作队员,起早贪黑进组入户摸清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着力点突破口,宣传政策,引领农民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目前,11.4公里通畅路硬化附属工程已经完工,路面铺设正在推进;荒田、水阁、雷家山、平掌、良子等村民小组道路硬化的材料已经就位;实施了1个小组的人饮水管网建设,规划上报12个小组;启动实施修建房屋60户,完成砖沙备料90户;扶持发展生态猪、鸡、羊、牛养殖户146户;落实并移栽烤烟365亩;举办种养殖技术培训班1期、组织农户代表外出参观学习1次,受益170人。
 

曼等村平掌小组建档立卡户谢丕学居家搬迁外地,留下的老房子挡住了村组道路的通达。村党总支书记李东、村委会主任刘荣铭各自掏钱6000元,买下老房子拆除修公路。刘荣铭说:“修桥铺路做善事,我们乐意。”
 

今年64岁的排沙村杨家小组组长董大华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遭遇着不为人知的家庭变故。大儿子媳妇因脑瘤,先后到昆明做过三次手术,现在景东租房子定期治疗;小儿子因食道癌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这个全家9口人的顶梁柱、杨家小组产业发展的模范董大华笑对困难,不仅没有向政府伸手,而且还无偿让出自家3亩林地建盖小组活动室。他说:“干了一辈子的小组带头人,我应该留点东西给后人。这次有机会让出自家林地建盖活动室,修建篮球场和陀螺场,就是给子孙们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突发奇想,问道:“你是党员?”“我不是党员,我还达不到党员标准。”董大华的回答让我们震撼:他不是党员,但是他一辈子都做着党员该做的事。董大华的所作所为,不愧是跟党走的模范带头人。
 

走进脱贫攻坚指挥部,三面墙上挂了9幅示意图:曼等乡2016年脱贫攻坚作战图,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布局图,易地搬迁三年行动计划及任务分解图、财政补助资金申办流程图、建房贷款申办流程图、基础设施贷款资金申办流程图,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明细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部门整合项目及推进情况一览表。阅读挂图,曼等乡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推进情况便一目了然。乡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脱贫攻坚项目工作组组长李学云说:“我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跟踪检查《曼等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实施方案》中的建设项目建设情况及执行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进度;督促项目的实施,保证项目在期限内顺利完成;收集、整理、保存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档案资料;研究提出项目建设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办公室共有9人,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拼命工作已经习以为常了。”
 

……
 



产业房建双推进
 

全民参战,只为圆梦小康。在曼等乡精准脱贫战役中,不仅是机关干部在奋战、青壮年农民群众在奋战,就连年逾花甲的老人也在奋战。他们为家人分忧担劳,赶着猪、牛、羊上山生态放牧,“路来、路来,昨天来处来……”“哨哨哨、哨哨……”浑厚绵长的吆喝声给九山一面坡的扶贫攻坚主战场增添了新的内涵。
 

决战脱贫攻坚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
 

曼等乡凝聚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意志和力量, “钉精准扶贫钉子”,钉好“精准脱贫钉子”,实施精准脱贫,走内生式的发展道路,“户户盖新房,人人有事忙”,无疑是对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诠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崇高境界和奋斗志向。
 
                                                                        ——转自《普洱日报》2016年5月5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