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美丽乡村展魅力 ——景福镇岔河村发展生态产业见闻

发布时间:2019-09-18 18:26:50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美丽乡村展魅力——景福镇岔河村发展生态产业见闻张平 文 李世华 图走进景福镇岔河村,满目翠绿,空气清新,小溪清澈,牛群悠闲,石头房别
美丽乡村展魅力

——景福镇岔河村发展生态产业见闻

张平/文  李世华/图
 

走进景福镇岔河村,满目翠绿,空气清新,小溪清澈,牛群悠闲,石头房别具一格,刚被秋雨沐浴过的核桃枝叶泛着晶莹的水珠……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神仙居住的世外桃源。




因地制宜谋发展
提质增效稳增收


岔河村位于景福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县城82公里,是无量山主峰笔架山脚下的一个山村,居住着汉、彝、哈尼等多个民族。该村辖1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63户17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17人。曾经的岔河村由于地处山区,辖内山高谷深、山脉纵横,交通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基础薄弱等瓶颈长期制约发展,是全县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

为探索一条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岔河村结合海拔、气候、土壤、光热等资源,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助推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核桃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岔河村真正是名副其实的万亩核桃村了,核桃产业已成我们村的主导产业。”在谈及核桃产业发展史时,岔河村党总支书记姜贵荣娓娓道来。

1986年,岔河村开始种植核桃,当时只是乡政府发动种植,每户只种3-5株;2002年,县上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项目,农户开始大面积种植核桃;到2018年,全村463户农户有420户种植核桃10978亩,成为景东县核桃种植面积最多的一个村。全村核桃干果产量238吨,收入380万元,其中,113户贫困户种植核桃865亩,核桃干果产量36吨,总收入56.5万元,户均收入5000元。2019年预计核桃干果产量350吨,收入560万元,贫困户收入84.7万元。2014年、2015年核桃市场价格最好,百姓收入最高的可到几十万元,最少的也有几千元,一棵核桃可收入上千元,那是核桃价格最辉煌的时期。2017年以来,核桃市场价格低迷,行情不乐观,农户核桃收入下滑,放松了对核桃林的管理,村“两委”为稳定核桃产业,让农户稳产增收,积极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千方百计想办法使老百姓“腰包鼓起来、脸上笑出来”,走“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景东森泰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科学施肥,病虫防控,整形修剪、无烟烘烤,疏密扶壮”等提质增效措施,并对全村种植核桃的农户分批分期有计划地进行技术培训。

一辈子与核桃打交道的凤冠山组杞仕进,今年58岁,从21岁就开始种核桃。儿子、儿媳妇外出经商;老两口管护核桃48亩、茶地5亩和古树茶6棵,每年茶叶收入2万多元、核桃收入1万多元。2016年享受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种植牧草25亩,饲养黄牛8头。杞仕进说:“2017年我家核桃提质增效21亩,产量增加了200公斤,核桃的质量比原来更好、卖样也好,价格也卖得起,核桃收入比以前要多几千块。现在,儿子、媳妇、孙子的日子我们不用管,我们老两个的日子么还是过得成……”

干河小组建档立卡户李安兵常年在外打工,2016年娶妻回家,过上了安稳日子。如今,家里养猪8头、牛2头,管理核桃20亩。他腼腆地说:“2017年实施核桃提质增效9亩,收入每年都比原来增加近千元。种植牧草30亩,准备申请小额信贷买两头牛养;农闲时到附近打工……现在,每年收入上万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生态产业富农家
种养结合助增收


如何让农民群众富起来?岔河村从“做好一叶茶、种好一片草、打造好石头寨古村落”入手,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政策落地见效等方面深度发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一叶茶”的故事。集无量山灵气的岔河村800余株凤冠山古茶,是200年前侎傈公主亲手种下的,凤冠山古茶回味甘绵独有的品性吸引国内茶商:普洱帝泊洱公司、全市茶企业联盟等纷纷抢购凤冠山古茶……优质的凤冠山古树茶价格每公斤突破800元,给凤冠山茶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入实惠。岔河村依托凤冠山古茶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茶园1100亩。为发挥当地资源和龙头企业在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2018年3月,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的凤冠山生态古茶厂正式揭牌营业。茶厂采取“党支部+公司+茶农”的利益联结运营模式,与10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茶厂还安置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

“茶厂建成、茶企入驻之后扩开了茶叶销路,稳定了茶叶销售价格,有效推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岔河村党总支书记姜贵荣介绍,通过引进龙头茶企,界定茶基地标准,培训茶农,严把“第一车间”质量关;茶厂标准化、自动化、清洁化的生产线,农残快速检测、产品全过程可追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品质,有效地助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

“种养”结合。在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禀赋的同时如何补短板、强产业?岔河村因地制宜,走“种好一片草,养好一头牛”的养殖模式,有效提升了种草养畜产业的附加值,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6年,岔河村实施生态草原奖补、退耕还草项目,种植牧草1700亩,集中连片1000亩;2018年,全村种草2000亩,农户自发种植300亩。牛存栏1007头,出栏130头,374户农户养牛,占全村总户数的80%。未实施退耕还草项目前,2016年全村牛存栏615头,每年出栏50多头,养牛户200来家。

干河小组建档立卡户王忠富家有4人,智残1人,小儿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我家从2016年开始种草20亩,从2016年到2019年卖了7头水牛、1头黄牛,卖牛收入5万多元。以前不种草,每天都要去放牛,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牛养不好不说,人都累死了。现在牛关起来养,省了好多力,也省了好多时间,只要去割草回来喂牛就可以,腾出来的时间又可以去做另外的事。”年近花甲的王忠富喜滋滋地说,草料丰富了,我育肥牛的时间也就缩短了。以前养胖一头牛要一两年的时间,现在我买架子牛和淘汰的老、弱、小牛回来育肥,4个月就可以卖,一般品种牛4个月从400公斤左右可以养到800公斤,本地牛从200公斤可以养到300公斤,平均每头牛可赚3000块。2018年我家卖了5头育肥牛,收入2.5万元。家里还有核桃树28亩,收入4000元;茶叶1.3亩,收入2000元。现在养牛7头,马上可以卖的有4头,预计今年可以卖7头,收入2.2万元左右。今年我家脱贫是没有问题了……”

培育特色乡村旅游业。岔河村立足于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中国黑冠长臂猿科研基地,按照“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的原则,重拳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村”规划投资30万元,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实施干河、羊山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目前,岔河猿缘安慧农庄、乌龟坝特色农庄等新型特色农庄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探险旅游者、摄影爱好者纷纷前来体验岔河石头寨古村落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古树茶文化。“特色农庄+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顺势而生,农户家自产的生态土猪、无量山火腿、本地黄牛、黑山羊、乌骨鸡和生态果蔬在家门口供应给农庄,参与农庄服务游客,获得务工收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精明能干的李安慧是岔河村叶家坝小组的村民、猿缘安慧农庄的老板娘;她丈夫陶正坤是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每天都要接待许多外来游客或科研工作者。为方便别人、惠利自己,2015年夫妻俩开办了集住宿餐饮为一体服务的猿缘安慧农庄,到现在,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平均每年1万人,每年收入20多万元。农庄收入建盖了一幢80多万元的新酒店,添置了家具和用品。李安慧家还种植牧草12亩,养牛3头、养猪17头,管护古树茶20株。在10月到次年5月的旅游旺季,猿缘安慧农庄长期或短期聘请工人170人次,支付工人工资2.5万元。“农庄能发展到今天,非常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镇、村领导的支持。开办农庄的时候,村上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给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靠着无量山的长臂猿,我的农庄才结缘了安徽、北京、昆明、浙江、瑞士等国内外游客,因猿而有缘,来我这里住宿的大多数客人都是慕名来看长臂猿的,我们这里的资源就是我们的财富啊……”李安慧满怀感激地告诉我们。


岔河村主任李锦葵介绍,岔河村现有特色农庄8户,每年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旅游业收入120多万元。2018年全村经济收入2574.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00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岔河村在抓牢抓实核桃、茶叶、养殖业、旅游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推广核桃林下、家庭院落种植重楼、黄精、魔芋等生物药业。目前,全村种植重楼20亩、黄精5亩、魔芋50亩、铁皮石斛15亩,每年让贫困户户均增收1600元……


 
岔河,一个依靠生态产业发展逐步走向富裕的美丽乡村,已经在世人面前脱颖而出,尽情展现她独有的魅力!

 

编辑:李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