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

志智双扶促攻坚 团结互助建家园

2019-02-22 19:48:11
志智双扶促攻坚  团结互助建家园

——景东县龙街乡创立劳务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


 

云南省景东县龙街乡位于景东县城东北部, 是景东县较为贫穷闭塞的山区乡(镇)之一。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龙街乡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志”“智”内因,将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培育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巩固“输血”成果。

巧用外力,增强脱贫底气

 

2017年8月,龙街乡党委、政府在新平、南岸、龙街3个村委会创办了3家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率先闯出了一套政府搭桥+社会支持+能人带动+农民参股的“四轮驱动”模式,通过借助外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脱贫底气。
 

政府搭桥。龙街乡党委、政府抓住脱贫攻坚机遇,紧紧抓住“项目投入”这个国家福利,让贫困户直接与“项目投入”形成利益联结、分享国家福利。在工程领域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就业创业帮扶为突破口,以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分红,并把劳动力转移到合作社打工就业的方式,成立了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社会支持。龙街乡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得到了贵州师范大学但文红教授,国家住建部农房改造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周铁钢教授和原香港无止桥慈善基金会总干事周嘉旺女士的关注和支持。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采用现代绿色夯土技术破解农危房改造建设成本高难题,打造了一批扎根农村的现代绿色夯土建设“乡土建筑队”,引领村民共同夯出绿色环保新家园。以现代绿色夯土的方式进行承建的农危房拆除重建项目,建筑造价在1000元/㎡左右,比砖混结构建筑造价降低20%左右,为群众建房节约了成本投入。
 

能人带动。合作社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机构,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均为共产党员,义务服务合作社事务,无任何劳动报酬,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如现年38岁的新平村蜗牛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跃鹏,全凭一颗公益心在为合作社服务,他外出办事开私家车,从未在合作社报过汽油、伙食等费用,还在资金周转时与砖厂、瓦厂和钢筋、水泥经销商协商,以个人信誉担保赊用建筑材料,其他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也是免费投工投劳,为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当地群众好评。
 

农民参股。合作社以村为单位,以户为核心,参与对象主要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组干部、农户等4类群体组成,按照自愿原则,优先鼓励村组干部带头入股,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多方筹集合作社发展资金,每年按入股比例进行分红。目前,3家合作社社员达524户,其中贫困户185户,占35%,户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获得分红14.35万元,村组干部户均年增收1.19万元。

激发内力,树立脱贫志气

 

龙街乡党委、政府依法依规对政府可以发包的100万元以下项目,按程序优先发包给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帮助其扶持发展壮大,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收益有分红”,由贫困户参与自建、自管、自营,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解决群众“等靠要”思想问题。村民没有参与感,自然也难以体会到获得感。“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特别是在一些项目实施中,干部当“主角”,群众当“配角”,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等不正常现象,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以致基层干部为了工作累死累活,只有通过共同劳动创造财富才是脱贫攻坚的治标治本之策。
 

二是解决群众增收渠道单一问题。龙街乡是典型的山区乡,农民收入单一。成立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外出打工农民的建筑技术特长,让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抱团合作,开辟更多增收途径,使农民群众不仅能在家门口打工获得劳务收入,而且能照顾到家庭,避免出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三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和村组干部收入微薄问题。龙街乡成立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后,部分村集体每年可获得4万元左右的分成,村组干部每年也可获得4—8万元的分红,群众得到实惠,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的良性循环。

 

凝聚合力,提高脱贫勇气

 

龙街乡创办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既增加了村集体、村组干部和贫困群众收入,又拉近和改善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合力,提高了群众的脱贫勇气。
 

一是使农民得到有组织的近距离就业。成立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以合作社的名义加强与周边的乡村、企业联系,对外承接各项工程业务、提供劳务服务,为本村农民争取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流动就业组织化程度,也培养了能工巧匠。同时,自己的合作社自己管,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更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劳动权益。如在龙街乡新平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的农户有218户,平均每户单个劳动力月增收2000元。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华登,家里有2个女儿读大学,家庭负担较重,常常入不敷出,农闲时跑思茅、昆明等地打工补贴家用,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入股1000元加入劳务合作社后,每天在家旁边打工的收入就有100多元,加上年底分红,一年下来的收入也有2万元左右,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他对实现脱贫奔小康充满了信心。
 

二是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依托合作社为农民与市场、农民与企业、农业与岗位搭起了一座桥梁,合作社农民社员既能在社内打工,又能分红,确保收入来源稳定和可持续。如景东蜗牛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农户社员226户,6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成立至今,先后承建了人畜饮水、美丽宜居乡村、村民小组活动室等项目,总投资536万元,其中实现红利 44万元,贫困户户均可分红1095元;农户务工收入15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万元,最多可分到1万元左右。仅劳务合作一项收入,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
 

三是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合作社通过人帮人、户帮户、组帮组的带贫模式,建档立卡户与非建档立卡户之间增进了解,团结互助,邻里和谐。同时解决了因外出务工产生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如新平村锣锅箐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华刚,上有2个老人,下有2个小孩需要照顾,一家6人的生活全靠他去外地打工维持生计,合作社成立后,他毅然返乡加入合作社,回乡8个月,天天有活干,平均每月打工收入4000元,还享受了国家1.5万元的补助修缮房屋,他说:“还是在家门口打工好,可以照顾小孩,还可以帮媳妇做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