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

【2018年典型经验材料三】景东县以“渔”获“鱼”促进贫困劳动力 转移就业

2019-02-15 15:53:54

 

    近年来,景东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培训到户、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为主要对象,以培训为基础,以转移就业为核心,以脱贫摘帽、增收致富为目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推动扶贫工作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让贫困劳动力以“渔”获“鱼”,促进就业创业,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家底“清”
 

   景东县辖13个乡(镇),16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23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93万人。为全面摸清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家底,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2017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人一表”摸底调查,精准掌握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就业失业状况、培训就业意愿等信息,精准确定培训对象。经调查,景东县共有农村劳动力21.5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3465人,占11%;男性劳动力11.53万人,占53.55%。
 

信息“准”
 

   在家底清的基础上,景东县积极走出去,深入细致掌握全县各类企业、市内外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企业用工需求,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资源,与上海市金山区、浙江省用工企业等签订劳务协作合作协议,做好人力资源供求监测分析和用工调控工作,为劳动力输出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召开用工招聘会、培养村级劳务经纪人、建立景东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群、大学毕业生登记群和乡村外出务工联络群等措施,积极搭建劳务输出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发布用工单位招聘信息、个人求职信息,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有更多机会和途径了解就业信息,使农村青壮年、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农民工等能与用工企业及时对接,及时转移就业。
 

宣传“活”
 

    一是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政务网站、手机短信、政府部门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构筑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模式,扎实做好转移就业政策和本地企业用工信息宣传,破除“金窝、银窝不如家里那个草窝”的陈旧观念,打消农民的思想顾虑,营造“想出去、敢出去、出得去”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景东县共发放外出务工宣传单8000多份,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送短信上万条。二是宣传进街道、广场、车站。利用农民赶街天、民俗节日等时机,在全县35个乡村街子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在人员聚集流动较大的客运站、县城广场等,以摆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比如今年春节期间,景东县举办了东西部劳务协作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广泛深入开展“要致富、讨媳妇、外出打工是出路”宣传活动,共有89人报名到上海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47人。三是宣传进社区、村(居)委会。发挥好驻村扶贫工作队、村(居)干部、农村劳务经纪人的作用,以党员干部会、群众会、入户调查走访等形式,在13个乡(镇)、170个村(居)委会设立就业信息窗口,公布就业咨询电话,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培训“实”
 

   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为目标,创新培训机制,推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补过程”向“补结果”转变。一是健全培训组织体系。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细化县直各部门职责,由县级领导统筹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各乡(镇)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建立起县级领导亲自抓、人社部门牵头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县乡联动协作培训和转移就业的工作体系。今年以来,景东县对13个乡镇182人村级劳务经纪人进行轮训。二是明确培训主体。下达培训任务到28个县直部门、压实培训主体责任,整合人社、住建、农科、扶贫、畜牧、茶咖、残联等培训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公办、民办等各类培训机构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建立起工种齐全、涵盖相关产业的综合性培训平台,科学设置种植、养殖、加工、农机等实训基地,统一食宿、统一着装,免费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并根据各口培训实际给予每名学员每天50元误工补贴,确保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三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注重思想观念引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内容涵盖畜牧、茶叶、烤烟、蚕桑、核桃、中药材等实用种养殖技术,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统计业务知识等岗位技能和城市生活常识等。培训合格后颁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主要采用“理论课与实作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积极性。作为云南省29个民族自治县中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云南省第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景东职业高级中学积极融入服务全县脱贫攻坚大局,承担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任务,多年来,已先后为高职院校输送本专科生2525名、为社会培养中职人才2万多人、开展农民技能培训3万多人次。该校以“技能致富、培训就业”为导向,送教下乡,长期进驻贫困乡镇,把引导性培训班办到贫困村、贫困户身边,就地就近就便系统教授贫困户猪鸡牛羊饲养管理及核桃、茶叶、柑橘、芒果、甘蔗和林下经济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内容实在、实用,深受群众欢迎。2018年,截止11月底,完成2800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四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基地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请进来讲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定点培训、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景东县在“县委党校”成立“景东县深度贫困劳动力培训中心”,加大深度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2018年全县开展13期650人的深度贫困劳动力集中培训,让他们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陋习,培养和造就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五是凝聚培训合力。坚持行业扶贫、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部协作单位“各显神通”,发挥自身优势,打好培训“组合拳”,不断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形成培训合力,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一技在身,吃穿不愁”,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云南交通技师学院自2015年定点帮扶景东县大朝山东镇黑蛇村以来,发挥办学优势,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38.06万元,面向当地贫困户开展挖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理论及技能操作培训,让贫困户掌握基本就业技能,并推荐就业,使贫困户月均增收5000元。学院还针对景东县启动“百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脱贫工程”,学院2018年技工类学制教育招生面向景东实施“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即对景东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对景东县大朝山东镇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并对黑蛇村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
 

服务“优”
 

    对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把好“三关”,即用工信息关、输送环节关和跟踪服务关。把好“用工信息关”:由政府宏观调控,人社部门牵头对外地劳务市场及用工单位的性质、规模、实力,特别是劳资报酬、劳动安全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对生产经营良好、企业信誉度高的用工企业岗位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后提供给城乡劳动力选择。把好“输送环节关”:由政府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输出,抓好与企业对接,派出专人专车护送,全程陪护把劳动力送到企业办理好交接手续,直至企业安排上岗。避免转移途中误入歧途。把好“跟踪服务关”:定期对转移输出就业人员进行跟踪回访,走访用工单位,了解用工单位对劳动力和劳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协调维护好转移输出就业人员在输入地的合法权益,为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工作积累经验。同时做好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服务工作,帮助解决转移输出就业人员家庭成员遇到的现实困难,达到用工企业、劳动者、家庭三方满意。
 

效果“佳”
 

    按照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推荐就业岗位、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0%给予技能培训“两个百分之百”要求,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供需对接、城乡互动等一系列措施,一批又一批经过就业培训、有组织、成批次的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劳务输出已成为景东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和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2017年底景东县省外转移就业475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52人次,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突破10亿元。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3645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2021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61人,其中:完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066人;省外转移就业102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