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

【2018年典型经验材料二】景东县撑起法律“保护伞”助推脱贫攻坚

2019-02-15 15:47:34

 

景东县撑起法律“保护伞”助推脱贫攻坚

 
——公共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的景东实践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7年末,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9177户65401人(其中:已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乡(镇)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2个,减贫10113户35042人)。未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乡(镇)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9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9064户30359人,贫困发生率为10.51%。2018年7月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9292户67022人(包含已脱贫9929户35569人,未脱贫9363户31453人),贫困发生率为10.59%。2018年11月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9255户66676人,其中已脱贫16075户56441人(含2018年脱贫6181户21049人),未脱贫3180户10235人, 24个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0.59%下降到3.45%。近年来,景东县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紧紧抓住云南省司法厅定点帮扶机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推进依法治县,在全县开展“万人进千村帮万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行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先行先试,决不让一个贫困乡、村因法律问题而走错路,决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缺乏法律服务而走弯路,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因法律困难而迷路,率先走出一条“团队+科技+服务”司法保障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团队助阵:壮大法律帮扶力量

 

    政府统筹、全县动员,建立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为主体和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工作人员为补充的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为推进法治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是成立一套班子,强力推进。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联系的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万人进千村帮万户”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结合“平安景东”“法治景东”建设,制定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两个名册”,全面覆盖。建立由15名律师、2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4名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110名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110名贫困村调委会主任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名册”,解决“谁服务”的问题;建立以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为主体的“法律服务对象名册”,解决“服务谁”的问题。通过“两个名册”,实现帮扶力量与服务对象的无缝衔接,在全县编织起一张无形的法治保障网。三是建立“三个清单”,精准服务。摸清全县法律顾问覆盖情况,建立法律顾问清单;找出普法不够精准、产业发展经营法律服务短板等,建立法律问题清单;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借贷及担保、婚姻家庭方面需要提供的法律意见、法律援助等重点,建立法律需求清单。目前,全县已实现县、乡(镇)、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110个贫困村悬挂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联系牌,畅通法律援助渠道,并通过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坚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着力发挥法律服务在预防法律纠纷、疏解法律风险、提供法律意见、解决法律难题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科技助力:线上线下精准服务

 

    创新法律服务方式,采取“互联网+实体”,线上线下结合,送法律下乡,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普法、用法服务,让每一个贫困群众不用出村就能享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保障。一是立足“站上”服务。组织安排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综治办、脱贫攻坚办等工作人员轮流进驻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面对面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扶贫政策解答、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同时,大力推进普洱市“法律服务机器人”进工作站试点县建设,为法律服务工作站配备法律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具备智能法律咨询、流程查询、在线申请、预约办理和法律服务扶贫等项目,键对键为群众指引和提供详细全面的法律解决方案、专业法律分析和意见指南等法律服务。目前,全县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工作站13个,工作室86个,全县各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均已配备法律服务机器人。二是推广“掌上”服务。用好“一个公众号”和“一个微信群”,通过组织开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发动贫困村“三委”班子成员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进村入户粘贴宣传画报等措施,在全县广泛推广使用云南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手把手教会贫困群众使用,让群众零距离接受法律服务。目前,全县17.8万智能手机用户中,已有8.3万人关注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同时,按照“1+1+1+N+N”一村一群工作模式,在全县所有贫困村建立“法润脱贫”微信群,由1名律师担任法治村长、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名司法所人员、N名人民调解员、N名驻村工作队员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微信群互动交流,传播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惑,引导贫困户依法办事、依法诉求、依法维权。群内成员均以姓名+身份双实名方式亮明身份,更好服务贫困群众。对于不会使用微信的建档立卡户,工作团队积极登门讲清政策、答疑解惑,将法律服务送进贫困户家。三是深化“村上”服务。按照“一村一个微信群”,每群由1名律师担任法治村长,开展法治宣传培训,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学习掌握相关扶贫政策和法律、法规,实时解答法律咨询,适时提供法律帮助。目前,除了省律师协会会长万立主动担任景东县政府法律顾问和曼等乡瓦窑村法治村长,无偿为当地提供法律服务外,昆明等省内发达地区8名优秀律师挂钩景东县贫困村担任法治村长,并通过加入“法润脱贫”微信群,快速有效回应来自偏远山区困难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使群众能够享受到省内最优质的法律服务资源。“我觉得法润脱贫微信群非常有用,非常实惠,就像这次我遇到的土地纠纷问题,我就直接打电话给法治村长,他们通过视频面对面把每件事、每个问题一一给我解释,我觉得非常实惠,对于我来说非常好”,曼等乡瓦窑村贫困户罗恒勇说。

 

重心下沉:把法律服务送到脱贫攻坚最前沿

 

    整合全县法律服务资源,组建政务法律顾问、惠民法律顾问、村务法律顾问3个工作队,将法律服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的阵地直接推进到贫困群众家门口,让法律服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政务法律顾问工作队由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负责为党委政府提供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规避风险等方面的法律服务,助力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对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林地征收占用等敏感性社会问题,做好政策和法律的宣讲,开展矛盾纠纷化解,防止矛盾激化。惠民法律顾问工作队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人民调解员等组成,通过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来访群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建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制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法律援助零门槛,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快速办理,对行动不便、患病残疾等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提供法律援助。村务法律顾问工作队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驻村工作队员、基层人民调解员组成,定期对贫困村进行法律“体检”,帮助村(社区)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参与村务、政务、财务、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决策,精细排查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引导村民建设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法治乡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成效显现:法治保障为脱贫攻坚全程护航

 

    自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全县已开展乡镇法律体检13次,贫困村110次,走访贫困农户1760户(次),厘清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主要法律纠纷、难题和法律服务需求,找准全县在脱贫攻坚领域主要法律问题11个、找准需求4项,为贫困乡镇开展法治宣传26次,举办培训班18期,接待解答法律咨询1098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件,公证案件21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107件涉及人数518余人,为党委政府决策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16件,为村居建设提供法律意见367次,为脱贫攻坚工程项目建设进行法律把关27次等,“万人进千村帮万户”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贫困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法治便利和实惠。
 

    2015年景东县被表彰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6年景东县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2017年景东县曼等乡瓦窑村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18年初省综治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景东县2017年群众安全满意率全省排名上升89位,跃居全省第17位,群众对政法机关执法满意率全省排名上升27位,居全省第9位。公共法律服务真正为维护全县社会安定和谐,提升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打造脱贫致富的法治环境,撑起了“法律保护伞”,助力景东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