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全文

【2017年典型经验材料六】哀牢山乡的扶贫新路径

2019-02-14 16:24:28

 

    近年来,面对深重的贫困面貌,龙街乡不等不靠,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即成立村级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一条自力更生之路、与时俱进之路、奔赴小康之路。
 

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群众脱贫

 

    龙街乡新平村白岩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8月,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有19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占50%,共筹集股金89万元。劳务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和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经营范围涉及农业劳作、土地整理、工程承揽承包、农业园艺服务。实行“民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将劳务收入和贫困户利益链接起来,让贫困户既有入股分红又有打工收入,特别是在针对贫困户上实行最低保底分红,同时为务工社员购买意外保险,确保生命财产。
 

    合作社成立至今共承接政府人畜饮水、美丽乡村、小组活动室建设扶贫项目工程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让合作社承建的40间房建项目,总投资586万元,所建项目预计可实现合作社利润分红56万元左右,预计可实现当地农户务工收入150万元左右。合作社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和绝对拥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赵华登是新平村拉务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还有两个正在念大学的女儿,家庭负担较重,常常入不敷出,农闲时,还要到昆明、普洱、景东等地打工补贴家用。但外出打工,给他带来了诸多不便。2017年,在村“两委”的动员下,入股1000元到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合作社的社员。说起加入合作社的带来的好处,赵华登深有体会。他说:“比起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在家旁边打工,什么都更方便,大概每天的收入就是100元左右,合作社成立以后,有活做时合作社都通知我们这些股民来做,到年底呢还有分红,这就是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了,对早日实现脱贫也更有了信心!”
 

    新平村主任周成斌说:“在涉及贫困户房建领域,绝大多数贫困户的房建项目都是由贫困户自愿提出来请合作社来帮建盖,经过培训的社员作为技术人员,参与到自己家或者是其他房屋建盖,实在没有技术的作为打杂工啊这些,我们本村的村民不但获得了分红收入,还有务工收入,一举两得,这个就是我们的运作模式。”

主要做法

 

    坚持政府引导。为了帮助贫困户逐步脱贫致富,乡党委、政府充分调研,在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在工程领域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坚持以“就业创业帮扶”为突破口,以“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劳动力转移到合作社打工就业”为主要方式,引导成立村级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完善运行机制。村级集体成立经济实体组织,以本村为单位成立村级劳务合作社。参与对象为村集体经济、村组干部、群众和贫困户(以户为单位,必须持本村户口)四类群体组成。按自愿原则优先鼓励村组干部带头入股,适当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由股民直接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由理事会和监事会管理合作社。理事会成员7名,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会计1名,出纳1名,其他理事3名。监事会成员3名,设监事长1名、监事2名。理事会负责组织生产和具体管理合作社事务,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工作。
 

    落实资金投入。股份制自愿形式入股,每年按入股比例进行分红。村集体以村为单位入股10万元,资金来源由向上级争取或村委会自筹,约占股份10%。村干部(村“三委”委员)个人以每人0.1—5万元入股,约占股份20%。组干部(组长、副组长、妇代组长)个人以每人0.1—5万元入股,约占股份10%。群众和贫困户:每户0.1—5万元,约占股份60%。
 

    加强业务保障。在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级阶段以承接本乡发包范围内本村的建设项目为主(如房建、道路、水利等),通过乡党委、政府协调县级平台公司——云南旺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道路、房建、水利等方面的项目建设资质,由旺霖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建设。同时,结合扶贫、人社、住建部门创业就业培训,对“有体能、无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业务技术培训,提升劳动力输出价值。待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后可自行扩大承接业务和经营范围,实现转型发展。
 

    严格效益分配。实施项目后获得的利润先扣除公集金10%,用于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扣除公益金2%,用于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公益活动。剩余利润于每年年底按入股比例进行分红。
 

    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的成立,既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又增加群众、贫困户收入,特别是能直接从事劳务输出,群众既能获得入股分红收入,又能获得务工收入;带动本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不用到“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为别人打工,让群众在家门口为自己打工,既能方便快捷的获得务工收入,又能照顾到家庭,避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出现;群众直接参与和监管项目工程,可确保工程质量,增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和成就感,带动群众自觉自发管理和爱护所建好的项目;杜绝村组干部直接参与项目建设,保护村、组干部不被腐化;实现扶贫资金精准滴灌、滴水不漏,把资金从“老板”手里变到“群众”手里,同时能让绝大部分项目资金在当地消化,促进了当地消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