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脱贫攻坚进行时】景东:做强“一村一品” 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08-26 15:19:26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景东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建设,积极引导各村大力发展蚕桑、茶叶、核

 

景东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建设,积极引导各村大力发展蚕桑、茶叶、核桃、水晶豌豆、马铃薯、景东晚熟芒果、生猪、肉牛、无量山乌骨鸡等特色产业,从而实现强村富民,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可持续的产业扶贫之路。

文井镇开南村就是远近闻名的蚕桑种植大村,开南村以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为目标,积极发动蚕桑大户带动产业发展,创新建立起“协会+党支部+贫困户”的一体化经营机制,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记者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严仕艳家中,刚见到记者,严仕艳就打开了话匣子,她一边喂蚕,一边告诉记者,丈夫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读小学,近几年来,她家主要靠养蚕支撑着这个家,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宽裕,但比种桑养蚕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计今年可以实现脱贫。

开南村下营组村民袁仕艳告诉记者:“我家每年养蚕二十多张,平均收入一年收入4万多,供娃娃读书,支付医药费,家庭生活开支,也够用了。种桑养蚕开始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提高了。”开南村两委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先后尝试过种植香菇、薄荷、大萝卜等产业,但均以失败而告终。2001年,党支部书记段正勇听说景东县大街镇发展蚕桑产业效益不错,为寻得真经,段正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前往大街镇学习桑苗种植、桑园管理及养殖技术。回家后,段正勇拿出家中所有积蓄3万多元投资建蚕房、制蚕具、买桑苗、化肥、农药,在自家地里种植了8亩桑苗,并说服27户党员和他种植蚕桑127亩,经过党员带动发展,开南村种养殖规模逐年增加。

 

开南村下营小组副书记冯玉萍介绍说,养蚕还是好的,通过种桑养蚕把两个孩子大学供读毕业,一个在昆明成家立业了,一个也刚刚考取了公务员。

 

随着蚕桑产业的有序发展,开南村成立了蚕桑种养殖协会。开南村党总支将41名党员纳入党支部管理,积极为贫困农民提供给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并组织农民进行参观培训、经验交流和外出考察学习,培养出了一大批苗木嫁接技术员,每年的冬春季节开南村都会有近30支嫁接队300余人的嫁接技术员到外省及周边市县务工,人均纯收入可达200元每天。协会社充分发挥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作用,让贫困农户真正由“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冯玉萍说,每年冬季深耕完毕,她就会组织一些妇女出去做工,嫁接桑树,一边是技术指导,一边又获得劳动的经济收入,人均每年就10000元左右。


开南村有着“普洱市蚕桑第一村”的美誉。截至2018年底,开南村种植蚕桑3200亩,桑农586户,带动贫困户发展35户137人,其中,已脱贫27户,预脱贫5户,未脱贫3户。

 

开南村党总支书记段正勇说:“通过我们几年的努力,2017年至2018年,全村种桑养蚕收入突破1500万元,对我们开南的群众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当中,有了较大的收入以后,我们村的村容村貌,群众生活有了大的改善,我们群众的愿望今后还想继续把种桑养蚕产业做大做强。

 

蚕桑产业已成为景东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截至目前景东县种植蚕桑达5.8万亩。2003年—2018年累计生产鲜茧31377.36吨,累计蚕农收入超过10亿元,10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已经实现脱贫。(李茜  杨光要 李启刚 兰开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