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农村孩子圆梦的大舞台

发布时间:2014-01-13 16:31:52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农村孩子圆梦的大舞台——景东县安定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走笔◇ 李世华 文/图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发富检查验收少年宫活动项目县文明办...

 

农村孩子圆梦的大舞台

——景东县安定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走笔

◇ 李世华  文/图

 



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发富检查验收少年宫活动项目



县文明办主任卢绍科查看少年宫活动



绘画



彝文教学



刺绣



阅览



鼓号队风采
 

【引言】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面向乡(镇)学生免费开放,学生们可自愿选择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类活动项目。少年宫既是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少年宫的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元复始千山秀,万象更新春意浓。
 

2014年1月2日周四下午,我们走进景东县安定镇中心小学,800多名稚嫩学子踏上“乡村少年宫”这个圆梦大舞台,在辅导老师的指挥下,点燃激情,演绎了一场场动人心弦的课外文体活动,尽情展露农村孩子的才艺技能——
草场上,鼓号队嘹亮的号声激发昂扬的斗志,清脆的鼓声敲响童年的乐章;伴着音乐、踏着节拍,舞蹈组、民族体操组的少先队员们跳起现代舞、民族舞,舞出刚柔相济的和谐之美;篮球组、乒乓球组,孩子们剧烈角逐,一争高下,尽情展现少年儿童强健的体魄……农村儿童尽情享受着快乐时光。

 

教室里,彝族刺绣,绣出彝家儿女的精魂;彝文朗读、书写,传承彝族人民自己的语言;白描绘画,孩子们娴熟专注,勾画着心中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三弦、二胡、笛子、电子琴等器乐,节奏和谐,悦耳动听,展现了孩子们阳光的生活态度与音乐梦想;阅览室,孩子们全神贯注畅游知识的海洋;道德讲堂,同学们聆听感人肺腑的道德故事……琳琅满目的兴趣科目,激发了农村孩子内心的快乐与童真。
 

这是安定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建成以来,在每周四和节假日约定俗成组织开展的普及性课外文体活动的壮美场景。
 

该校校长张洪告诉我们:“乡村少年宫依托现有场地、教学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绘画、舞蹈等常规项目22个,增设彝文、民族舞蹈等地方特色项目2个,由我校教师和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文体活动。”

 

坚持标准 强化阵地建设

 

地处普洱市北大门的安定镇,是景东彝族自治县的纯彝族镇,全镇23104人,彝族人口占96.8%。安定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11年;1947年从营盘山寺庙迁入集镇中心鼠街中段;2000年迁入鼠街上段,与大理州南涧县隔河相望。学校占地面积8604平方米,建筑面积5031平方米。
 

自2007年集中办学以来,安定镇中心小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校现有16个班级,在校学生825人,教职员工44人。该校以“弘扬奋发图强的彝乡精神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办学宗旨,以“明理、修德、慎思、笃行”为校训,以“开设彝文课、编排民族体操三跺脚等彝族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垂范、爱生、善导”的教风,“立志、乐学、好问、多思”的学风,办学成绩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二级二等示范小学”、“景东县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多名教师受到市、县、镇表彰;学生作文、书法、小制作等竞赛获市、县、镇级奖励。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国家财政部、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安排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乡村学校少年宫修缮装备、运转补助和人员培训等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一件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德政工程,具有覆盖广、花钱少、抓得住等优点。”引领我们采访的景东县文明办主任卢绍科介绍说,“为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活动,淡化孩子们离开父母想家的情绪,培养其兴趣爱好,发展其个性特长,同时为解决周边少年儿童节假日没有活动场地等实际问题,把乡村少年宫建成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2011年9月至今,景东县已经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个,正在建设1个。安定镇中心小学是普洱市第二批乡村少年宫试点学校,2013年正式启动建设。”
 

一切为了孩子。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过程中,安定镇中心小学按照‘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的教育构想,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大张旗鼓实施项目建设。
 

——构建工作机制。把乡村少年宫建设作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各负其责,校长张洪负责总体谋划、副校长兰成康负责安全和德育工作、副校长谢芝兰负责课程实施、教导主任施正堂负责教师培训、德育主任吴胜负责科技制作及体育类活动、办公室主任常江负责宣传和资料归档工作、大队辅导员吴晓梅负责艺术类活动及日常工作,为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了少年宫活动的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了乡村学校少年宫主任、副主任、辅导员、艺术类教师、后勤人员工作职责及财产、财务、安全、档案、学员、外聘教师、特色班教学等管理制度,规范活动程序、内容和标准,明确各类辅导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了各活动小组成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将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底绩效考评体系,因地制宜、细化量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准则和考评内容,形成了赶学比超、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机制,构建起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德育工作体系,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坚持五个功能定位。一是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定位。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文体活动基地定位。向农村未成年人普及科技、劳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职能,培养他们勤动手、善思考、敢创新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实践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三是社会能力培养基地定位。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性、灵活性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参加活动,接触社会,不断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四是校外活动乐园定位。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联谊活动、亲子活动,吸引广大未成年人及家长的积极参与。五是民族精神教育基地定位。在活动内容的设计开发方面注重与学校的课程相结合,把彝文教学纳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课程,开创民族舞蹈班,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促进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农村未成年人中得以传承,实现未成年人思想素质的提升。
 

——强化阵地建设。按照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标准,安定镇中心小学坚持公益性、普及性、资源整合原则和一师两用、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大设施设备的修缮、添置投入,对教学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造整合。把综合教学楼定为少年宫活动的主阵地,对综合楼专有教室、走廊进行合理改造、整合和共享,用做少年宫活动专用教室;室外活动场地主要在操场上,可同时进行球类、舞蹈等多个项目的活动。现有篮球场2个,并添置了相关体育运动器材;有图书室兼阅览室1间,藏书2万册;有标准的科学实验操作室和保管室2间,用于科普实验操作;有多媒体室、电子白板教室7间,用于少年儿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现有场地设施能基本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需要。与此同时,把乡村少年宫建设与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建整洁、文明、美观、舒适的育人环境。狠抓清洁卫生管理,坚持每周大扫除两次、天天小扫除和时时常保洁工作;狠抓全体师生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教职工会、校会等时间,通过宣传教育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制度化、经常化;狠抓校园文化建设,修缮栽植多种花草树木,装饰校园文化墙体,办文化宣传墙报,各班级出好学习园地,完善相关标牌。
 

用活载体,凸显教育特色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以乐促智,开展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以技促能,开展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以读养德’是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三大内容。”安定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兰成康说,“农村孩子懂事,求知欲强,我们的学校有责任利用好现有的载体和平台,帮孩子们提高技能,让孩子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
 

为把乡村少年宫办得别具特色,让孩子们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安定镇中心小学800多名学生以全员型和分组型的形式参与活动。全员活动由学校结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统一组织实施;分组活动充分满足学生兴趣爱好需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自由参加。
 

兴趣小组活动有声有色。结合学校实际,立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宗旨,坚持“规定项目不走样,新增项目有特色”的原则,学校配备了经典诵读教材、优秀影视光碟、经典文学等德育类,常用乐器、美术用品等艺术类,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等体育类器材。少年宫设置成立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军棋、跳棋,绘画、书法、阅览,二胡、三弦、吉他、笛子、电子琴、葫芦丝,鼓号、声乐、舞蹈、民族体操,故事会、诗词朗诵,英语、彝文和刺绣等各类兴趣小组24个;确定专业教师指导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活动项目的设置,体现了动与静结合、有声与无声结合、现代与传统结合、知识与趣味结合等特点。完备的音乐、美术、舞蹈、器乐等艺术教育专用教室,相应的教学器材和设备,优质的本土教育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少年宫艺术课教学的需要。
 

课间活动有条不紊。每周四和节假日坚持开展普及性课外文体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校园课间操以《七彩阳光》和《民族体操》交叉进行,周一、三、五为民族体操;周二、四为七彩阳光。
 

经典诵读活动脍炙人口。学校图书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同时,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熏陶,提升学生思想境界。诵读经典活动,以诗为媒,以古为训,传承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不朽精神,通过对《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一批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孩子们积淀了文化底蕴,在诵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领略经典文学的魅力,一首古诗诵读,无形中的熏陶感染,树立起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起孩子优雅性情、敦厚朴实的优良品格。
 

道德教育活动卓有成效。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讲述身边人的故事,褒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聆听道德故事,沐浴道德洗礼,品悟道德力量,让心灵在道德讲堂净化,让好心在道德讲堂滋长,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构建“德润彝乡,善行世界”的深厚道德氛围。与此同时,坚持每周学会唱一首红色歌曲、每月观看一次爱国影片、每学期编排一个红色主题文艺节目;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以“学雷锋、做美德少年”为主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整合师资,发挥服务功能


 

“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负责课程实施的副校长谢芝兰说,安定镇中心小学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主要抓手,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通过多渠道充实师资力量,建立了一支富有经验、敢于创新的辅导员队伍,保证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有效运转。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该校采取“校内教师和校外聘请”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教师与辅导员“一师双用”制,“请进来、走出去”,培养起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社会教育专业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一是充分发挥该校现有44名师资的骨干作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学校教师一专多能的基本素质,从而担任不同活动辅导员。仅2013年,该校就组织34名校内教师分别到大理州巍山县大仓中学、景东县大街镇中学小学、镇沅县恩乐镇小学参观学习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辅导经验。通过参观学习,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向民间艺人学习,上网查阅相关知识,同事之间相互交流经验等途径,提高辅导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面向社会招募思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工作的各类义务辅导员、志愿者,组织他们利用个人特长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教育。该校聘请了安定镇文化站站长徐波担任吉他辅导员;聘请了安定镇鼠街村志愿者宋佳芳担任现代舞辅导员;聘请了文龙镇瓦罐窑村刘仕凤担任绘画辅导员。三是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聘请安定镇中仓村、青云村民间艺人罗景旺、吴治东担任“乡村学校少年宫”民族舞蹈辅导员,丰富课外教育内容,不断壮大和优化辅导员队伍。截至目前,该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共配备、招募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民间艺术等各类教师49名,促进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全面开展。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思维、交际和信息传播工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学习研究精通彝族语言和文字的人越来越少,景东县的彝文更是装在档案里,无人问津,大多数彝族人民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见过。因此,保护、研究、挖掘、传承、弘扬彝族文化事业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早在2007年就参加云南省彝汉双语培训学习的安定镇中心小学教师李山峰发自内心的感慨。他说,为探索“彝汉双语”教学新路子,2012年4月26日,安定镇中心小学首次举办彝文培训班,全校师生参加培训学习,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2年7月,安定镇再次举办彝文培训班,安定中学10名教师和安定中心小学40名教师参加培训学习;2012年10月11日开始,50名学员坚持每周一晚上集中学习彝语、彝文;安定中心小学坚持每周开设一节彝文课,对全校学生进行培训;2013年,学校少年宫建成后,增设由42名学生参加的彝文兴趣小组,由我和阿丽担任辅导员。我们在彝语、彝文教学中,穿插学歌、讲故事、介绍民风民俗等教学内容,使学生会读彝文书、会写彝文字、会说彝文话、会唱彝文歌……
 

“我参加彝文兴趣小组,学会了很多彝文字,如:口、眼、耳,猪、牛、羊等。我还把学到的彝文教给父母和伙伴,让懂得彝文的人越来越多。”六(3)班鲁晓丽说。
 

民族舞蹈组由该校教师吴胜、鲁国荣、罗靖梅和民间艺人罗景旺、吴治东担任辅导员。民族舞蹈(体操)由吴胜、鲁国荣、罗靖梅按照强健学生体质的要求,根据安定镇彝族民间舞蹈改编而成。整套体操由六部分组成,每部分又分为两节。第一节为东边哀牢山歌;第二节为西边无量山歌。东、西山歌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当地彝族民间舞蹈特色。在优美的民族曲调中,同学们摆手、转圈,踢脚、跳跃,一招一式优美轻盈,人人乐此不疲。
 

学生吴雅凡兴奋地说:“因为我是彝族,在做自己民族操的时候,感受到有一种亲切感。”
 

“我们将彝族的传统舞蹈动作编排在大课间操中,使学生在做操的同时,既领略了我们民族的精髓,又得到了体育锻炼,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担任笛子组辅导员的安定镇中心小学校长张洪自豪地说。
 

刺绣组的活动以彝族刺绣为主体。辅导老师梁飞碟说:“据考证,彝族刺绣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彝族克智中说:‘剪裁缝补金觉乌基来发明;纺线织布濮莫尼衣来发明……’濮莫尼衣发明了纺线织布,金觉乌基发明了剪裁缝补,彝族刺绣应该是顺着剪裁缝补的产生而产生的,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彝族女子善长刺绣,五彩斑斓的眼饰显示着精深的刺绣技艺。那银光闪闪,绣花簇簇的满襟大围腰,绣满鲜艳花朵、别致精巧的花鞋,做工精美的头帕、飘带等,都显示着彝族女子的心灵手巧。能否善于刺绣,往往是衡量彝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在彝族中有‘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之说。彝族刺绣包括服饰、鞋子、包头、围腰、马甲、钱包、枕头、挎包和各种饰品,工艺独特,做工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定中心小学安排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刺绣历史,掌握刺绣的方法,通过学习制作刺绣制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之情,让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发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刺绣组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刺绣的针法和技巧,刺绣作品基本达到了‘顺、齐、平、均、洁’的要求。”
 

六(3)班学生自忠琴说:“我最喜爱刺绣,它锻炼了我的手、眼、脑。自从参加刺绣组学习活动以来,我的学习成绩更进步了,参加前每次考试才考得70多分;参加后成绩都在80分以上。”
 

安定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鼓号队由该校老师吴晓梅、鲁建连担任辅导员。吴晓梅说:“鼓号队是少先队的象征,是少先队开展活动,实施德育、美育和组织纪律训练的有效载体,在活动中可以增强少先队员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可以展示少先队员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我觉得鼓号队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一步步分层、规范训练。首先让他们识谱,进行识谱训练;然后再进行节奏、静站、握棒、击姿、击奏、行进等一系列训练。只有这样训练,队员才能对每个环节理解透彻,掌握技巧,加快进度,提高表演技能。”
 

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农村孩子圆梦的大舞台;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给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斑斓的色彩。
 

参加民族体操组的六(1)班学生罗芹秀说:“通过参与少年宫活动,我们既陶冶了情操,学到了一技之长,更使我们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鼓号队指挥、六(5)班学生杨晓芳说:“参加少年宫活动不影响学习。”
 

五(4)班学生施发珍参加二胡组,她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拉1234567了。”
 

四(2)班学生阿惠蓉说:“我参加舞蹈组学习,老师说我现代舞跳得好。”
 

参加绘画组的三年级学生吴佳艳说,我画了一条美人鱼;参加阅览组的三年级学生李登艳说,我喜爱读书,我读了《格林童话》等8本故事书……
 

“由于经济、交通等条件限制,我们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机会参加培训班、兴趣班,放了学也没地方去,农忙时帮着家里干活,农闲时就在家里看电视,怎样照顾好孩子一直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现在好了,学校开办了少年宫,孩子们有了发挥一技之长的去处。”看到自家的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绣花,反反复复练习吹笛子,家长自强、罗喜华发自内心的感叹。
 

2013年9月24日,普洱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验收组对安定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项目建设、活动开展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组一行参观了该校少年宫的器乐、舞蹈、球类、绘画、刺绣、书法、美术、棋类、经典诵读、图书阅览等活动现场,查看了少年宫建设情况,听取了相关汇报,对学校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评定项目验收合格。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是缩小城乡学生享受教育资源、接受教育差距的战略决策,是助推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探索,是控辍保学的一种措施。”验收组组长、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发富说,安定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项目建设,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积极参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在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竖起一面旗帜。
 

“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为了孩子的一切。
 

安定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搭建起圆梦大舞台,给彝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让农村孩子多年来盼望与城里孩子一样有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的梦想变为现实,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欢迎,成为延伸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应。
 

“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艳”。安定镇中心小学校长张洪自信地说,“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师资培训,努力创造条件,逐年增加活动项目,把我校乡村少年宫办成孩子们最向往的乐园、最幸福的家,办成全县乃至全市示范基地,满足农村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需求,让农村少年儿童真正享受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为更多的农村孩子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实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