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正文

磨腊村:甜龙竹种植增绿又增收 农民饱尝甜头

发布时间:2018-07-17 15:27:49 来源:未知 点击: 收藏
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示范基地收获售卖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天天来碗笋炒肉。随着雨季来临,甜笋接连破土,成了市民餐桌
 

 

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示范基地

 

 

 

收获

 

 

 

 

售卖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天天来碗笋炒肉。随着雨季来临,甜笋接连破土,成了市民餐桌上的新鲜菜。刚上市时,景东县城每公斤甜笋售价高达50元,随着竹笋大量上市,价格有所下跌,目前20元/公斤,都说“比肉还要贵!”。
 

据了解,景东县城里销售的甜笋大多来自锦屏镇磨腊村,磨腊村的甜笋不仅在景东城售卖,还供给大理、昆明等市场。磨腊村的甜笋上市早,竹笋鲜、嫩、脆、甜,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一直走俏市场。为了能保证鲜甜的竹笋能走上人们午餐的餐桌,磨腊村的种植户们一般凌晨4点就打着电筒到地里挖竹笋。
 

种植户李志华介绍,磨腊村甜笋上市早,能够赢得市场,与种植户规范种植、精心管理是分不开的,施农家肥、人工浇水,水肥充足使得磨腊村的甜笋比其他地方的要早1至2个月。
 

 

辛勤劳作,未能改变贫困面貌
 

 

磨腊村地处景东县城西北边,距县城15公里,隶属于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是一个离县城很近的村子,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2户1084人。2014年脱贫出列16户58人,2015年脱贫出列9户31人,2016年没有脱贫出列户 ,2017年脱贫出列15户55人,2018年拟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9人,计划2018年实现贫困村脱贫出列。
 

单凭地理位置的优势,磨腊村就不该是一个贫困的村子。但由于磨腊村地势西高东低,“V”型谷壑使村落南北相对,山高、箐深、坡陡,水土流失严重,一场暴雨下来,到处都是滑坡,特殊的地理环境给村民发家致富带来了阻碍。多少年来,磨腊村民产业发展受限,山顶的几个村民小组种植核桃、茶叶,居住在半山腰的几个小组仅靠种植玉米维持生计,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很多村民被迫外出打工,致使很多土地荒芜。
 

李志华属于磨腊村典型的贫困户,父母早逝,父母留下的破旧房子在陡坡上摇摇欲坠,多少年来,李志华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地种植粮食,尽管他不畏辛苦、省吃俭用,也没有改变贫穷的面貌。
 

 

退耕还竹,生态治理与拔掉穷根结合
 

 
 

种竹子是景东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田边地头都有种植,李志华发现自家陡坡上零星种植的竹子每年雨季来临都会长出竹笋,并带来一定的收入。不甘贫困的李志华2010年开始尝试在自家的陡坡地上种植勃氏甜龙竹(当地人称“甜竹”),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次年甜竹投产。李志华发现,与种植粮食相比,种植甜竹划算多了,投工投劳更少,亩产值更高。于是,李志华逐年扩大甜竹种植规模,截止2013年,李志华把自家的全部田地都种植了甜竹,村民们有的跟着李志华种植甜竹,有的人认为:李志华疯了。
 

天道酬勤,机遇来临。2014年普洱市为深入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以“连片基地建设为主,零星造林为辅”种植勃氏甜龙竹,既要建立一定规模的基地,又要发动千家万户零星种植,要求各县区分别建立一个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勃氏甜龙竹示范基地。
 

依托陡坡地治理扶持项目,本着治理菊河两岸生态脆弱区坡耕地为主要原则,以治理生态和拔掉穷根相结合,经景东县林业局认真对竹产业发展情况和综合区位优势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确定将1000亩甜竹示范建设基地落在锦屏镇磨腊村,为百姓寻求一条营造生态林、长出经济树的退耕还林之路,用生态成果促进百姓脱贫致富的双赢目标。
 

退耕还竹的战役打响后,那些祖祖辈辈以种玉米为生的农民并不愿意,以李志华成功种植为样板,在县、乡、村各级干部反反复复做思想工作,经过不懈地努力,2014年,磨腊村新种植甜竹620亩,改造老竹林380亩,1000亩甜竹示范基地建成。涉及三棵树、白垭口两个村民小组,78户农户,补助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资金979500元。
 

 

摆脱贫困,种植甜竹成为脱贫利器
 

 
 

种竹子让李志华摆脱了贫困,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有目共睹:李志华娶了老婆,有了两个孩子,妻子每天接送孩子到城里上学,光是种竹子每年的纯收入不少于5万元,在离原来老房子近两公里的地方建起了新房子,目前正准备建大房子,在院子里种植的重楼丰收在望......
一个个竹笋成就了百姓的致富梦,竹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村民中像李志华一样靠种竹子致富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也渐渐发现种竹子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命运,村民们纷纷加入种甜竹卖竹笋的行列,除了项目扶持种植外还自发种植,低效益的传统农作物被竹子所代替,目前,磨腊村有竹林共1258亩。

 

还出一片绿色,富裕一方百姓。磨腊村曾经的荒山陡坡变绿了,不仅保持了水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种起了竹子,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家家户户开始建盖新房。
走进磨腊村,满眼都是青翠欲滴、昂然挺立的竹子,一幢幢新房子在竹林中若隐若现。竹林成了磨腊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李茜  李先朝 /文  李茜 兰开翔 / 图)

 

 

 

 

 

 

                                                                            编辑:周延